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大唐:当质子可以,当皇帝也可以结局+番外小说

大唐:当质子可以,当皇帝也可以结局+番外小说

杰外生枝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像沉重的鼓点敲在李川的心头。“朕知道,让你去突厥委屈了你。但这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朕会照顾你在长安的一切,你的府邸,你的封地,朕都会妥善安排,不会让你在突厥孤立无援。”李川冷笑一声,那笑声带着一丝讥讽:“父皇真是好算计,既能用儿臣换取边境安宁,又能借此机会磨砺儿臣,为太子哥哥铺平道路,是吗?”李世民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川儿,朕没有你想的那么不堪。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李川放下筷子,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为了大唐?父皇所谓的为了大唐,就是用大唐的皇子去换取一时的苟安?突厥的狼子野心,难道父皇看不出来吗?今日送一个皇子,明日他们就会提出更过分的要求。送他们金银,他们就会更加贪...

主角:李世民程咬金   更新:2025-02-21 18:4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世民程咬金的其他类型小说《大唐:当质子可以,当皇帝也可以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杰外生枝”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像沉重的鼓点敲在李川的心头。“朕知道,让你去突厥委屈了你。但这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朕会照顾你在长安的一切,你的府邸,你的封地,朕都会妥善安排,不会让你在突厥孤立无援。”李川冷笑一声,那笑声带着一丝讥讽:“父皇真是好算计,既能用儿臣换取边境安宁,又能借此机会磨砺儿臣,为太子哥哥铺平道路,是吗?”李世民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川儿,朕没有你想的那么不堪。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李川放下筷子,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为了大唐?父皇所谓的为了大唐,就是用大唐的皇子去换取一时的苟安?突厥的狼子野心,难道父皇看不出来吗?今日送一个皇子,明日他们就会提出更过分的要求。送他们金银,他们就会更加贪...

《大唐:当质子可以,当皇帝也可以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像沉重的鼓点敲在李川的心头。

“朕知道,让你去突厥委屈了你。但这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朕会照顾你在长安的一切,你的府邸,你的封地,朕都会妥善安排,不会让你在突厥孤立无援。”

李川冷笑一声,那笑声带着一丝讥讽:

“父皇真是好算计,既能用儿臣换取边境安宁,又能借此机会磨砺儿臣,为太子哥哥铺平道路,是吗?”

李世民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

“川儿,朕没有你想的那么不堪。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

李川放下筷子,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为了大唐?父皇所谓的为了大唐,就是用大唐的皇子去换取一时的苟安?

突厥的狼子野心,难道父皇看不出来吗?今日送一个皇子,明日他们就会提出更过分的要求。

送他们金银,他们就会更加贪婪,送他们铁器,他们就会更加强大,到头来只会威胁我大唐!”

李世民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沉声道:

“朕知道突厥的野心,但此刻,大唐不能承受战乱。

朕要为天下百姓负责,朕不能让好不容易恢复生息的百姓,再次陷入战火之中!”

“所以,父皇就选择委曲求全?!”

李川猛地站起身,桌子上的碗筷被震得跳动起来,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父皇如此懦弱,岂能担当大唐之主?

先祖们开疆拓土的铁血,都被父皇丢到哪里去了?!”

“放肆!”

李世民怒喝一声,身上的威严迸发而出。

“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是为了这天下百姓,你懂什么?!”

李川毫不畏惧地直视着李世民:

“儿臣不懂吗?儿臣只是看清了父皇的软弱!

父皇送出的不仅仅是儿臣,更是大唐的尊严!

父皇口口声声为了百姓,却无视外族崛起对我大唐的威胁。

今日的安逸,只会换来明日的灭顶之灾!”

李世民被李川这番话震慑得哑口无言,他看着眼前这个气势逼人的儿子,心中五味杂陈。

他长叹一口气,语气放缓,试图缓和父子间的紧张气氛:

“川儿,朕知道你心中有怨气。但朕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朕的道理。

你……你好好休息吧,明日,就要启程了。”

李川没有回答,只是冷冷地看着李世民,他忽然笑了,那笑容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悲凉,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

“父皇,你真的觉得,这是对的吗?”

李世民看着桌上还冒着热气的饭菜,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涌上心头。

他知道李川的话并非毫无道理,可他肩负的责任,让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盛世?呵呵,不过是世族与高位者的盛世罢了。”

李川的声音在耳边回荡,带着一股看透世事的冷漠,李世民叹息一声,自嘲一笑。

他唤来宫女,示意撤下饭菜,又让人端上了一些精致的点心和一碗热气腾腾的莲子羹,那是李川小时候最喜欢的食物。

他希望能够以此缓和与李川的关系,哪怕只有一丝。

当李川拿起一块点心尝了一口,又放下。

“父皇还是那么喜欢用过去的东西来衡量现在。”

李川的声音依旧冷淡,“这些东西,儿臣已经不喜欢了。”

李世民的笑容僵在脸上,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从未真正了解过自己的这个儿子,那个曾经天真烂漫的孩子,早已被残酷的现实磨砺成了一个锋芒毕露的少年。

“父皇,你不用假惺惺地做这些。”

李川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李世民的心思。

“比起儿臣,父皇还是多花些心思在太子哥哥身上吧,他才是你最需要的人。”

说完,李川便起身,走到大殿一侧的书架旁,随意地拿起一本书,便认真地看了起来,仿佛当李世民是空气。

李世民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想发怒,却又生生忍住。

他看着李川那倔强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最终,他还是压下了所有的怒火,沉声道:

“朕会的,朕会好好督促承乾。”

夜色降临,李世民破例让李川留宿宫中。

他希望这短暂的相处能够拉近父子间的距离,但李川却始终保持着疏离和戒备,两人间仿佛隔着一层无法逾越的鸿沟。

次日清晨,皇城的正门缓缓开启,沉重的城门发出了“吱呀吱呀”的响声,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刺耳。

城外,早已聚集了无数的百姓,他们翘首以盼,等待着送楚王远赴突厥的队伍出现。

日光驱散了晨雾,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朱雀门大开,晨曦洒在广场白玉铺就的地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百官朝服庄严肃立,鸦雀无声。

五十级台阶之上,是大唐皇室,天子威仪,母仪天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广场中央——那即将登上马车,远赴突厥的楚王李川身上。

他一袭素白长袍,腰间玉佩随着步伐轻轻摇晃,发出清脆的声响,与这肃穆的氛围格格不入。

他步伐沉稳,不疾不徐地走向那辆朴实无华的马车,仿佛不是去往苦寒之地,而是赴一场春日宴席。

行至车前,他停下了脚步,缓缓回头,目光与高台之上的李世民相遇。

李世民看着他,心中五味杂陈。

那张年轻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恐惧与不舍,有的只是平静,仿佛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水。

李世民想起昨夜太极宫中父子二人的对话。

“父皇可知突厥为何屡屡犯边?”李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自然是为了我大唐的疆土和财富。”李世民回答。

李川轻笑一声,那笑声中带着一丝嘲讽。

“突厥缺的,从来不是金银财宝,而是能人。

父皇送儿臣前往突厥,表面是求和,实则是想让儿臣为突厥练兵,壮大他们的实力。”

李世民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川儿,你多虑了。”

“是吗?”

李川逼近一步,目光灼灼地盯着李世民。

“父皇可还记得,儿臣曾说过,要让大唐的铁骑踏遍这天下每一寸土地?”

李世民心头一震,这句话他当然记得。

他原以为这只是少年人的狂妄之语,如今看来,这分明是深藏的野心!

此刻,站在朱雀广场上的李川,与昨夜太极宫中的他,仿佛判若两人。

一个是锋芒毕露的皇子,一个是即将远行的质子。

李世民看着他面不改色的脸庞,心中思绪万千,他究竟在想什么?

“走吧。”李川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不再与李世民对视,朝马车走去。

李川不再与李世民对视,转身走向马车。

玄色的靴子踏在白玉地面上,发出轻微的叩击声,一下一下,敲击在李世民的心上。

他望着李川的背影,心中竟涌起一丝轻松,一丝庆幸。

这个儿子,太过优秀,优秀到让他感到威胁。

送他去突厥,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他暗自思忖:“若川儿是皇后所出,朕定会将这江山交付于他。可惜啊,可惜……”

他转头看向长孙皇后,却见皇后眼眶微红,神色复杂。

李承乾先前承受不住李川的目光,早已避开。

此刻见李川转身,才敢回头,偷偷打量着他的背影。

他心中暗自窃喜,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太子之位更加稳固了。

他甚至能感觉到自己握紧的拳头里,沁出了汗水。

李川登上马车,车夫躬身请安,语气中带着一丝颤抖:

“殿下,起驾了。”

李川微微颔首,撩起车帘,坐了进去。

车夫轻挥马鞭,马车缓缓启动,辘辘的车轮碾压着白玉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碾压在众人心头。

百官们肃立在广场两侧,目送楚王离去,许多武将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叹。

楚王所展露的军事才华比起他父皇也不逞多让,甚至更强!

马车行至朱雀门下,车夫轻挥马鞭,马车缓缓启动,辘辘的车轮碾压着白玉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碾压在众人心头。

李川透过车帘,望见长孙皇后眼眶微红,李世民面容复杂,李承乾幸灾乐祸的神情,心中不禁感到一丝无力。

突然,马车前方的一处地方传来了嘈杂声,人群开始骚动。

李川眉头微蹙,掀起车帘,望向外面,只见前方不远处,有人影在人群中穿梭,似乎在寻找什么。

“出什么事了?”车夫停下马车,回头询问。

李川沉声说道:“去前方看看,可能是陷阱。”

言毕,他再度掀开车帘,目光如炬,凝视着前方的混乱。

马车缓缓停下,车夫跳下车辕,快步走到前方,探头探脑地询问着什么。

李川凝视着前方骚动的人群,心中疑窦更深。

他能感觉到,那股混乱的源头,正朝他而来。

果然,下一刻,一个身影从人群中猛地冲出。

那身影异常熟悉,红色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瞬间点燃了周围的喧嚣。

是杜颜!

她手持长鞭,矫健如同一只猎豹,几个纵跃便冲破人群的阻碍,直接拦在了马车前方。

枣红色的骏马嘶鸣一声,前蹄高高扬起,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马蹄重重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吁——”

杜颜稳稳勒住马缰,翻身下马,利落地将缰绳扔给一旁惊慌失措的侍卫。


长安城,风起云涌,暗流涌动。

“楚王殿下,要被送去突厥当质子!”

这个消息像一枚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长安城。

茶馆酒肆,街头巷尾,人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脸上写满了震惊、愤怒与不安。

原本喧嚣的市井,此刻却充斥着压抑的低语,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令人窒息。

云中街,是长安城中最热闹的街道之一。

这里住着形形色色的百姓,有商贾,有手艺人,有读书人,也有靠力气吃饭的壮汉。

他们或许来自五湖四海,但此刻,却因为同一个消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怎么会这样!楚王殿下待我们如此仁厚,陛下怎能如此待他!”

一个粗犷的嗓音打破了寂静,那是铁匠老王,他挥舞着手中的铁锤,重重地砸在铁砧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是啊,楚王殿下曾亲自到我们云中街来,为我们解决了不少困难!”

一个中年妇女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显然对这个消息感到难以接受。

王姓老人,云中街德高望重之人,此刻拄着拐杖,站在人群的最前面,他面容严肃,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

“各位父老乡亲,楚王殿下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如今他有难,我们岂能坐视不理?”

他的话,像一盏明灯,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希望。

“王老说得对!我们不能就这样看着楚王殿下被送去送死!”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高声喊道,他的声音充满了激情。

“对,我们为楚王祈福!”

其他人纷纷附和,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决心。

很快,在王姓老人的带领下,云中街的居民们自发地行动起来。

他们放下手中的活计,纷纷走出家门,朝着云中街中央的大广场汇聚而去。

广场上,很快就摆满了贡品。

有新鲜的水果,有刚出炉的糕点,还有从各家搜集而来的香烛。

甚至还有一些百姓,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玉器,也摆了出来,只为表达他们对楚王的敬意。

广场中央,一尊用粗糙的木头雕刻而成的楚王像被安放在正中央。

虽然雕刻技艺简陋,但却栩栩如生,尤其是那双眼睛,仿佛正注视着每一个前来祈福的百姓。

而在楚王像的前面,一个用红绸包裹的玉佩,安静地躺在那里,在风中微微颤动,散发着淡淡的光芒。

那正是楚王曾亲自送给云中街的信物,也是百姓们最后的希望寄托。

空气中弥漫着香火的味道,夹杂着百姓们的叹息和哭泣声。

他们一个个跪倒在地,对着楚王像叩拜,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着楚王能够平安归来。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广场上,给眼前的景象镀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

微风拂过,香烛摇曳,映衬着百姓们虔诚的面容。

人群中,一个小女孩紧紧地攥着衣角,肚子早已咕咕叫个不停。

她抬头望向自家桌上那些精美的糕点,又看了看正跪在地上,虔诚祭拜的娘亲。

她咽了咽口水,刚想说些什么,却被娘亲严厉的眼神制止了。

小女孩的肚子咕噜噜地叫着,像一只藏匿在肚皮里的淘气小兽,上蹿下跳,抗议着主人的忽视。

她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自家桌上摆放的贡品。

那油亮的烧鸡,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那金黄的糕点,仿佛在向她招手;

那鲜红的苹果,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饱满多汁。

她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小手紧紧地攥着衣角,指关节都泛起了白色。

“娘……”小女孩轻轻地扯了扯娘亲的衣角,声音细若蚊蝇。

妇人没有理会,依旧虔诚地跪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

小女孩又扯了扯,声音略微大了些,“娘,我饿……”

妇人这才回过头,看到女儿可怜巴巴的样子,心中一软,但随即又板起了脸。

“别闹!这么多人看着呢!等祈福完楚王殿下,再吃。”

小女孩委屈地扁了扁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妇人叹了口气,摸了摸女儿的头。

“乖,听话,突厥人打来后,你爹的生意也做不下去了,家里现在也没什么吃的了……”

她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下去,“就这些糕点,还是你爹好不容易才换来的……”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眼巴巴地望着贡品,小声嘀咕道,“可是,娘,我们为什么要拜玉佩呀……”

妇人深吸了一口气,温柔地对小女孩解释道:

“傻孩子,这不是普通的玉佩。这玉佩是楚王殿下亲自赐给云中街的,他对我们恩重如山。

你忘了吗?那天玉佩被盗,全街的人都在寻找,直到找到了才罢休。”

小女孩点了点头,回忆起那天的场景。

那天,玉佩被偷走后,整个云中街乱成了一团。

男人们成群结队地搜寻,女人们焦急地在家中祈祷,孩子们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

大家的心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牵在一起,每个人都全力以赴,直到玉佩被找回,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是啊,娘,那天大家都很忙,终于找到了玉佩,大家都松了口气。”

小女孩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

妇人点点头,眼中泛起泪光,她紧紧握着小女孩的手,语气坚定而温暖:

“楚王殿下就是我们的恩公,这玉佩就是他的象征。

我们拜玉佩,就是拜楚王,祈求他能够平安归来。”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嘴里轻声嘀咕道:“恩公……”

妇人温柔地抚摸着小女孩的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要相信,楚王殿下会回来的。我们要一直等他。”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吹过,香烛摇曳,广场上的人们纷纷抬起头,望着渐渐暗淡的天空。

妇人将小女孩搂得更紧了些,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孩子,这玉佩不仅仅是对云中街的恩赐,更是对我们王姓所有人的恩赐。你爹常说,若没有楚王殿下,就没有我们王家今日的安稳。”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下意识地抚摸着胸前挂着的一块小小的木质平安符,那是她爹亲手雕刻的,上面刻着一个小小的“王”字。

夜幕降临,广场上的香火愈发旺盛,火光映照着每一张虔诚的面孔,也映照着那块静静躺在红绸之上的玉佩。

王姓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广场中央,环视四周,浑浊的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我王姓子孙,可都到齐了?”他用嘶哑的声音问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个精壮的汉子立刻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

“回禀族长,云中街所有王姓子孙,已全部到齐,无一人缺席!”

王姓老人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落在那块玉佩上,浑浊的眼眸中,似乎倒映出了一些久远的画面……

他缓缓伸出手,颤抖的手指轻轻抚摸着玉佩光滑的表面,仿佛在抚摸着一段珍贵的记忆,他的嘴唇微微翕动,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最终沉默了。

广场上,寂静无声,只有香火燃烧的噼啪声,和人们压抑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悲壮的乐章。

“当年……”

王姓老人颤抖的手指摩挲着玉佩光滑的表面,仿佛透过它看到了当年的景象。

“当年,若非楚王殿下,我王家一族早已葬身乱军之中……”

他浑浊的双眼渐渐变得清明,声音也愈发洪亮,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他缓缓讲述起当年王家遭遇兵祸,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是年幼的楚王路过,施以援手,不仅救下了他们一家老小,还将他们安置在云中街,让他们得以重新开始生活。

老人说到动情处,老泪纵横,声音哽咽,“楚王殿下,于我王家,恩同再造啊!”

他指着那玉佩,语气悲愤。

“这玉佩,是当年楚王殿下亲手赠与我,说是保佑我王家平安顺遂。

可如今,楚王殿下却被奸人所害,远送突厥,生死难料!”

说到此处,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痛,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广场上的人们也跟着哭了起来,他们或低声啜泣,或放声痛哭,整个广场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他们点燃香烛,虔诚地跪拜,祈求上天保佑楚王殿下平安归来。

夜色渐深,香火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广场上的人们逐渐散去,只有王姓老人依旧站在原地。

他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手中紧紧攥着那块玉佩,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对楚王的思念和祝福。

“他日,若有机会……”

老人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风,裹挟着野草的腥气与篝火的焦味,在天地间肆虐。

中军大帐内,气氛却显得有些沉闷,与帐外的喧嚣格格不入。

帐内正中央,颉利可汗端坐于虎皮王座之上,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他身披镶嵌着宝石的厚重皮甲,虬髯浓密,面容粗犷,尽显草原霸主的威严。

他的左手边,坐着一位身着华丽丝绸长袍的女子,正是义成公主,她柳眉微蹙,眼中带着一丝不解。

“可汗,”义成公主的声音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柔和,却又透露出几分精明。

“大军绕道雁云城,虽说是避开了大唐的耳目,但路程却平白多出了数百里,徒增粮草的损耗,这并非明智之举。”

颉利可汗闻言,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他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公主有所不知,”他那粗犷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温情。

“本汗此番绕道雁云,并非仅仅是为了避开大唐的视线,更是为了去探望一位故人。”

“故人?”

义成公主微微一愣,旋即反应过来,“可汗说的是……萧皇后?”

颉利可汗点了点头,眼中露出淡淡的怀念。

“正是。昔日,萧皇后于我突厥有恩,如今她身居雁云,本汗自当去看望一二。”

义成公主听了这话,眼中也流露出几分感伤,轻声叹息道:

“萧皇后也是可怜之人,自从入了突厥,就再也没能回到故土。说起来,妾身也有些想她了。”

她顿了顿,又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颉利可汗,语气依旧带着不解。

“只是,大军粮草事关重大,为了探望一人,实在不该耽误太多时间,若是因此耽误了攻唐大计,恐怕得不偿失。”

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杯沿,眼神中透露着一丝忧虑,她身处草原,却始终心系突厥大局。

颉利可汗的目光在义成公主身上停留片刻,他看着这位柔弱却又心思缜密的女子,眼眸中充满了深意。

颉利可汗爽朗的笑声在帐内回荡,震得帐顶的装饰品微微晃动。

“公主一片赤诚,本汗又岂会不知?”

他说着,目光落在义成公主略显苍白的脸上,语气柔和了几分。

“公主远嫁突厥,多年来为我突厥殚精竭虑,早已将这里视作自己的家,本汗心中甚慰。”

义成公主闻言,眼眶微微泛红,她轻轻起身,朝着颉利可汗盈盈一拜。

“突厥便是妾身的家,妾身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突厥的繁荣昌盛。”

颉利可汗看着她,他抬手虚扶,示意义成公主起身,然后语气一转,带着几分深沉。

“既然公主如此关心突厥,那本汗便不妨与公主说说心里话。”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帐外漆黑的夜空,声音低沉而有力。

“雁云城,乃是大唐的咽喉要地,也是梁师都的立足之本。

梁师都虽臣服于我突厥,但多年来却始终按兵不动,不肯出兵扰唐,白白浪费了我突厥的大好时机!”

他猛地一拍桌案,帐内顿时安静下来,只有篝火噼啪作响的声音,帐外的风声也似乎小了一些。

“本汗此番绕道雁云,便是要敲打敲打梁师都,让他明白,他若想继续依靠我突厥的庇护,就必须拿出些实际行动来!”

义成公主闻言,心中一惊,她没想到颉利可汗绕道雁云,竟然还有这样一层深意。

她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向颉利可汗,轻声道:


苏定方朝陌刀卫摆了摆手。

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响起,陌刀卫齐刷刷地将手中陌刀重重顿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

长孙无忌身后的金吾卫们见状,皆是一愣,面面相觑,不明白楚王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方才的杀气腾腾,此刻却偃旗息鼓,这突如其来的转变,让他们更加不安。

“仆射大人,王爷有请。”

苏定方做了个“请”的手势,语气依旧恭敬,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意味。

长孙无忌看着敞开的府门,犹豫了。

他知道,只要他踏进这道门,就如同踏入了一个未知的迷局。

楚王的心思,他始终捉摸不透。

今日这一出,更让他感到深不可测。

“本官此行,只为奉旨请王爷前往太极宫,不敢叨扰王府。”

长孙无忌拱手道,目光却始终不敢直视楚王府。

苏定方笑了笑,“仆射大人多虑了,王爷只是想在府里多待一会儿……”

苏定方的话,如同一根细针,精准地刺入了长孙无忌心底最深的疑虑。

多待一会儿?

这分明是楚王在告诉他,自己早就知晓了他的来意,甚至连他何时会来,都算得清清楚楚。

这种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感觉,让长孙无忌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

“既如此,那臣等就在府外等候王爷。”

长孙无忌再次拱手,脸上勉强维持着平静,心中却已掀起滔天巨浪。

他清楚,若继续僵持,只会更加被动。

与其如此,不如深入虎穴,探个究竟。

“仆射大人说笑了。”

苏定方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弧度。

“王爷体恤诸位奔波劳累,怎能让大人在府外等候?不如移步府内,稍作歇息。”

长孙无忌他故作镇定地说道:

“既然王爷盛情相邀,本官不敢推辞。

只是,本官职责所在,不得不率领金吾卫随行,以保王爷安全。”

苏定方哈哈一笑,似乎早就料到长孙无忌会如此说:

“那是自然,仆射大人请便。只是,这楚王府可不是什么人都可随意撒野的地方,还请仆射大人约束好麾下,莫要做出什么不必要的举动。”

他说话时,目光扫过长孙无忌身后的金吾卫,眼神中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

长孙无忌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他强忍住心中的不安,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自当如此。”

他一挥手,三百金吾卫便紧随其后,如同三百只被圈禁的野兽,缓缓走入了楚王府的大门。

他们手持刀剑,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但当他们的目光触及到那些冷峻的陌刀兵时,都不由自主地瑟缩了一下。

那些陌刀,闪耀着金属的光泽,仿佛随时会爆发出毁灭性的力量。

长孙无忌感受到手心汗水,紧紧握住马缰,尽力维持着自己仆射的威仪。

他带领着金吾卫,亦步亦趋地跟在苏定方身后。

每一步都踏得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诡异的平静。

金吾卫们亦是如此,他们虽人数占优,却在气势上完全被陌刀卫压制。

耳边不时传来刀剑与铠甲摩擦的细微声响,犹如死神低语,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此行的凶险。

苏定方嘴角始终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他骑在马上,不疾不徐地走在前方,将长孙无忌等人的不安尽收眼底

“仆射大人,王爷就在前方等候。”

苏定方突然停下脚步,侧过身,看向长孙无忌,嘴角笑意更浓。

长孙无忌轻轻勒住缰绳,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

随着苏定方的指引,他们逐渐靠近楚王的住所。

楚王府的内部,如同迷宫般错综复杂,每走一步,长孙无忌的心便紧绷一分。

两侧的陌刀卫依然如雕像般伫立,冷峻的面孔和锋利的陌刀,仿佛在无声中宣告着这里的致命气息。

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地面上,斑驳的光影在手指间轻轻跳跃,却无法驱散他心中的寒意。

苏定方停下马,侧过身,微笑道:

“仆射大人,王爷就在前方等候。”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心中却愈发不安。

他大声呼喊:“楚王殿下,臣奉命前来,请殿下出府。”

声音在空旷的庭院中回荡,却迟迟没有回应。

金吾卫们不敢大意,依然全神贯注地戒备着,眼神警惕地扫视四周,仿佛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危机。

时间仿佛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变得缓慢,静默中,只有轻微的呼吸声和细细的风声。

许久过去了,长孙无忌始终没有等到回应,心中愈发焦躁。

他再次高声呼喊:

“楚王殿下,臣奉旨请殿下前往太极宫,还请殿下回应!”

终于,一阵轻微的响动打破了沉寂。

大门缓缓打开,李川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身着素色长袍,步伐沉稳,仿佛一切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众多金吾卫包括长孙无忌,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楚王从房间尽头缓缓走来。

楚王的目光平静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他一步一顿,每一步都显得从容不迫。

金吾卫们手中的武器微微颤抖,仿佛感受到了无形的威压。

长孙无忌的心跳如鼓,手心汗水浸湿了马缰,但他依然强撑着威严,等待着楚王的下一步动作。

李川终于停在长孙无忌面前,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带着一丝莫名的笑意。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

“仆射大人,枉费你一番苦心,不过……”

他的话音未落,一股无形的压力如同潮水般涌来,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不过,本王早已料到今日。”

李川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他嘴角的笑意更浓,带着一丝嘲讽,一丝不屑,还有一丝……

悲悯。

三百金吾卫,森严壁垒,在他眼中,仿佛如同无物。

他负手而立,目光越过长孙无忌,望向更远的地方,仿佛那里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他。

长孙无忌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这楚王,好大的气魄!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镇定,拱手道:

“殿下,陛下召见,还请殿下移步太极宫。”

李川缓缓收回目光,落在长孙无忌身上。

那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能直视人心。

长孙无忌心头一凛,竟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半步。

李川轻笑一声,这笑声在寂静的院落中显得格外突兀,也格外刺耳。

“长孙仆射,你我心知肚明,何必遮遮掩掩?”

他说着,竟伸出手,在长孙无忌的肩膀上轻轻拍了拍。

这看似亲昵的动作,却让长孙无忌如遭雷击。

他浑身肌肉紧绷,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扼住了喉咙,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李川的手,明明没有用力,却让他感受到一股彻骨的寒意。

“你……你想说什么?”长孙无忌的声音有些颤抖,努力维持着最后的尊严。

李川收回手,负于身后,神色淡然:

“渭水之盟,送皇子为质。这等屈辱之事,陛下怎会舍得太子、魏王和晋王?

这朝中,还有哪个皇子比本王这个挡路的皇子更合适呢?”

长孙无忌脸色煞白,嘴唇微微颤抖,却说不出话来。

李川的话,如同利刃般刺穿了他的伪装,将他心中那点小心思暴露无遗。

李川向前走了两步,与长孙无忌近在咫尺。

他微微俯身,在长孙无忌耳边低语:

“长孙仆射,你最好祈祷本王死在突厥,否则,便是你的死期!”

李川说完,径直走向府外,三百金吾卫自动分开一条道路。

他步伐稳健,背影挺拔,仿佛一位即将出征的将军,而不是一个即将成为人质的皇子。

“摆驾,太极宫。”

李川的声音在空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多金吾卫见李川如此配合,纷纷松了口气,戒备的神情也稍稍缓和。

他们的目光在李川和长孙无忌之间来回扫视,仿佛在评估局势的变化。

然而,长孙无忌的神情却始终紧绷,目光警惕地扫过四周,生怕李川会有什么突然的举动。

他心中暗自嘀咕,这楚王虽然表面淡然,但谁知道他心中是否早已谋算好了退路。

二人一前一后,沿着府中的石板路走向府门。

金吾卫列队在两侧,眼神中隐隐透出敬畏。

李川的步伐沉稳,每一步都仿佛踩在长孙无忌的心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迫。

终于,他们走到了府门外,三百金吾卫整齐地排列在府外,一时间,整个府门前显得庄严肃穆。

长孙无忌微微抬头,见府门外的苏定方和陌刀卫并未跟来,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他一边调整呼吸,一边向李川问道:

“殿下,为何如此确信下官会前来相请?”

李川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扫过周围的金吾卫,嘴角微微上扬。

那笑容中带着一丝深邃,仿佛看透了眼前的局势。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

“长孙仆射,本王在楚王府中,自然有本王的方法。你们的一举一动,我早已了如指掌。”

长孙无忌的呼吸再度变得急促,他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李川的眼神中,那股淡然和自信,让他感到一阵毛骨悚然。

就在这时,李川微微一笑,声音中带着一丝警告:

“长孙仆射,你最好记住,本王并不是一个容易糊弄的人。”

说罢,李川迈步向前,继续向太极宫的方向走去。

长孙无忌则在原地呆立了片刻,才跟了上去,心中却已满是不安。

他额头的汗珠更加密集,后背的衣衫也已被汗水浸湿。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

“殿下果然聪慧过人,老夫佩服。既然殿下已知晓一切,老夫也就不再隐瞒。

此次渭水之盟,陛下迫于无奈,需送一位皇子前往突厥和亲。

而殿下锋芒毕露,实为隐患。”

长孙无忌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歉意,“殿下便是最佳人选。”

李川神色平静,没有丝毫的惊讶或愤怒。

他淡淡地点了点头,“本王早已料到。”

这平静的反应,反倒让长孙无忌更加不安。

他警惕地注视着李川,仿佛在提防他随时可能爆发。

而李川却一脸平静,只不过那平静下面隐藏着的波涛汹涌一旦释放出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就不得而知了!


此刻,在突厥大军正中的营帐里,李川撩开帐帘一角,外面是茫茫无际的草原,风声呼啸,卷起阵阵尘土。

他放下车帘,闭上眼睛,心中默念:

“系统,签到。”

“叮!恭喜宿主,签到成功,获得燕云十八骑!宿主将在合适的时间与燕云十八骑汇合!”

随着系统提示音的响起,李川猛地睁开眼睛,眼中精光闪烁。

与此同时,脑海中浮现出一行小字:下一次签到地点已刷新。

李川放下帐帘,闭上眼睛,心中默念:“系统,查看签到地点。”

“下一次签到地点:雁云城。”

雁云城?

李川心中一动,那不是大梁遗民的地盘吗?

“殿下,怎么了?”帐内传来杜颜的声音,带着一丝倦意。

她一路颠簸,早已疲惫不堪,刚才李川与突厥使者的对话,她也只是迷迷糊糊地听到了一些。

“无事。”

李川轻轻拍了拍杜颜的手,柔声说道,“你且安心休息。”

杜颜轻轻嗯了一声,又沉沉睡去。

雁云城……

李川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看来,老天爷都在帮他。

凛冽的北风裹挟着沙尘,抽打在雁云城斑驳的城墙上,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城楼上的守卫紧了紧身上的皮裘,目光警惕地扫视着远方。

忽然,地平线上出现几个黑点,迅速放大,转眼间便到了城下。

“报——突厥斥候求见!”城门守卫高声喊道。

雁云城守将郭敬快速登上城楼,眯着眼打量着城下的几人,正是突厥的探子。

“何事?”郭敬沉声问道。

“禀告将军,我家可汗不日将率大军经雁云城南下,特命我等前来告知,并送上大唐送楚王为质的消息,以振我军士气!”

探子高举手中包裹,里面隐约可见一封书信。

郭敬闻言,连忙接过包裹,准备面见萧皇后汇报消息。

与此同时,雁云城内,一则消息如同燎原之火般迅速蔓延开来:

“大唐楚王已被突厥可汗生擒!”

梁国旧都,如今的雁云城,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萧条冷清,百姓们脸上带着麻木和绝望。

突厥铁骑的阴影笼罩在这座城池上空,压得人们喘不过气。

然而,楚王被擒的消息却如同一道惊雷,炸开了这死寂般的氛围。

“楚王被擒?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突厥人已经派人送来了消息!”

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人们眼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楚王李川,在大唐享有贤名,如今却成了阶下囚,这对梁国百姓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雁云城的统治者萧皇后,闻讯后,立刻召集城中官员,商议如何迎接突厥大军。

“如今楚王被擒,正是我们向可汗表忠心的好机会!”

一位官员激动地说道,“我们应该倾城而出,热烈欢迎可汗的到来!”

“不错!我们要让可汗看到我们的诚意!”另一位官员附和道。

萧皇后端坐在上位,雍容的脸上露出一丝浅笑,她优雅地挥了挥手:

“传令下去,明日午时,全城百姓前往南城门外,迎接可汗入城!”

消息传出,雁云城百姓奔走相告,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他们早早地来到了南城门口,翘首以盼,想要一睹突厥可汗的风采,更想亲眼看看那被俘的大唐楚王。

颉利可汗的营帐内,粗犷的笑声如闷雷般滚滚而出,震得帐篷都微微颤抖。

“哈哈哈!好!好一个萧皇后!朕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没想到这梁国遗民中,还有如此识时务的俊杰!”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