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蓦回鸾by孙微司马隽

蓦回鸾by孙微司马隽

海青拿天鹅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司马隽转头,朝大殿外望去。才下过雨,夏日碧蓝的天空中,白云高垒如雪。一个女子跟在黄门后面,身影翩然出现在玉阶之上,衣袂在夏风之中微微扬起。司马隽的目光微微定了定。“你对鲁氏了解多少?”太子忽而问。他转过头来,道:“一无所知。”司马隽的回答与太子设想的无异。他看向司马隽,脸上似笑非笑。“那我恐怕要提醒你一事。”太子道,“鲁氏年方十七,比你还小三岁。见面记得要唤母亲。”司马隽冷着脸,好似吃了一把黄连。“我没有母亲。”他淡淡道,“我的母亲,在我八岁时已经离世。”司马隽此言也并非狂傲。豫章王姬妾众多,不过自正妃穆氏过世之后,正室之位一直空悬。“你还是不信?”太子问道。“事关重大,不可轻断。”司马隽道,“我请与此女在殿下面前对质。”太子微笑,...

主角:孙微司马隽   更新:2025-02-25 09:5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孙微司马隽的其他类型小说《蓦回鸾by孙微司马隽》,由网络作家“海青拿天鹅”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司马隽转头,朝大殿外望去。才下过雨,夏日碧蓝的天空中,白云高垒如雪。一个女子跟在黄门后面,身影翩然出现在玉阶之上,衣袂在夏风之中微微扬起。司马隽的目光微微定了定。“你对鲁氏了解多少?”太子忽而问。他转过头来,道:“一无所知。”司马隽的回答与太子设想的无异。他看向司马隽,脸上似笑非笑。“那我恐怕要提醒你一事。”太子道,“鲁氏年方十七,比你还小三岁。见面记得要唤母亲。”司马隽冷着脸,好似吃了一把黄连。“我没有母亲。”他淡淡道,“我的母亲,在我八岁时已经离世。”司马隽此言也并非狂傲。豫章王姬妾众多,不过自正妃穆氏过世之后,正室之位一直空悬。“你还是不信?”太子问道。“事关重大,不可轻断。”司马隽道,“我请与此女在殿下面前对质。”太子微笑,...

《蓦回鸾by孙微司马隽》精彩片段

司马隽转头,朝大殿外望去。
才下过雨,夏日碧蓝的天空中,白云高垒如雪。
一个女子跟在黄门后面,身影翩然出现在玉阶之上,衣袂在夏风之中微微扬起。
司马隽的目光微微定了定。
“你对鲁氏了解多少?”太子忽而问。
他转过头来,道:“一无所知。”
司马隽的回答与太子设想的无异。
他看向司马隽,脸上似笑非笑。
“那我恐怕要提醒你一事。”太子道,“鲁氏年方十七,比你还小三岁。见面记得要唤母亲。”
司马隽冷着脸,好似吃了一把黄连。
“我没有母亲。”他淡淡道,“我的母亲,在我八岁时已经离世。”
司马隽此言也并非狂傲。
豫章王姬妾众多,不过自正妃穆氏过世之后,正室之位一直空悬。
“你还是不信?”太子问道。
“事关重大,不可轻断。”司马隽道,“我请与此女在殿下面前对质。”
太子微笑,不置可否。
内侍通报时,用的是“豫章王妃鲁氏”的名号,可见这继妃的身份,已是得了太后那边的首肯。
司马隽冷眼看着那女子走进殿来。
她身形窈窕,仪态端庄,一身素白衣裙。乌发堆叠成髻,除了一朵白色绢花,并无钗钿之物。脸上未施脂粉,肤色却白皙匀净,天生丽质。长眉之下,一双眼睛明亮而沉静,竟无初入宫禁的少女脸上那等懵懂惶恐之态。
“妾鲁氏,拜见太子殿下。”
鲁氏款款上前来,叩拜行礼。
太子将她打量片刻,受了她的礼,温言道:“王妃到京中来,一路辛苦。我奉皇太后之命,将豫章王世子召来,与王妃相见。”
说罢,他看向司马隽。
可司马隽岿然不动,少顷,只朝鲁氏点点头,道:“夫人有礼。”
鲁氏看向他,目光相触,随即垂眸,款款做礼:“世子有礼。”
太子知道司马隽生性高傲。
他从一开始就反对豫章王的这桩婚事,不会轻易接纳这么一个突然出现的继母。便是当着太子的面,也不肯行母子之礼,更不必说唤一声母亲。
说实话,太子也好奇这阴阳大家的女儿究竟有如何能耐,竟能让豫章王不辞路远,亲自上门求娶。如今看来,她不但外貌出众,举止亦落落大方,进退有度,竟是不输京中的高门闺秀。就那带着南边腔调的口音,也教人听着别有一番风味。
如今看来,豫章王看中的人,确实并非凡品。
太子颇有兴致,让宫人引鲁氏坐下。
司马隽正襟危坐,开门见山道:“父王苍梧落水一事,我有疑问,欲请教夫人。”
鲁氏望向司马隽,神色从容。
“不敢当,世子请讲。”
“据我所知,四月十九夜里,天降暴雨,狂风骤起,船只撞向礁石,瞬间沉没,确有其事?”
“确有其事。”鲁氏缓缓道,“当时妾亦伤的不轻,身上仍有疤痕。方才在太后宫中,已经让御医看过了。那时,妾抱着一根浮木,拼死游水,方才捡回性命。一应细节,与殿下听闻无异,只是,殿下记错时日了。”
她声音温婉:“事发之时,是四月初九夜里,而非四月十九。”

到了建康,孙念一家才知道,孙修早已过世,如今当家的是孙修的长子孙括。
孙括继承了怀安县侯的爵位,而次子孙容则在太常任主簿。
孙家的衰落显而易见,孙括和孙容不愿将家财分给孙念,却也不愿背负忘恩负义的坏名声。权衡之下,孙括将一处下人居住的偏院腾给孙念一家。
孙念随遇而安,对长房的苛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向来要强的孙微却难以承受这番落寞。在祖父的描述里,建康好似天上人间,而孙家则是天上的星星,地位尊崇,受人景仰。
她以为只要乘上孙家这艘快船,他们一家就能改天换命,过上人上人的日子。
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在长房众人的眼里,他们不过是蹭吃蹭喝的穷亲戚,连下人都不如。她甚至听堂姐孙婵形容他们一家都散发着鱼臭味,叫人作呕。
她将这话告诉孙念,求孙念带他们回去安宁。可孙念却斥她不知感恩。
孙微明白,父亲为了五斗米,连自尊也不要了。
她彷徨而无助,却不甘心如此。
就在内心饱受折磨之际,她的弟弟孙乔出事了。
孙括好面子,不许孙家子弟不学无术。尽管他苛待孙念一家,却允许孙乔到书院念书。
孙念对此颇为感激,每日不忘勉力孙乔好好用功。
孙乔的性子随了孙念,生性懦弱,有话不敢直言。孙微只觉得他每日闷闷不乐,问其缘由,亦支支吾吾,左右言他。
直到有一日,孙乔被打断了腿,孙微才知道,孙乔在书院饱受欺凌。
眼看弟弟受辱,崩溃大哭;而父亲一边斥孙乔无用,一边对长房唯唯诺诺,敢怒不敢言,孙微一刻也呆不下去了。
她夺门而出,来到了清溪边。
那日秋高气爽,几个世家子弟正在溪边玩耍,她看见了吴冲。他是孙家的表亲,同在书院读书,亦是欺负孙乔的罪魁祸首。
孙微心里头堵着一团火,拣起一块石头,打算朝他砸去。
可就在此时,她听到一阵马蹄声传来。
有人惊呼:“那是豫章王殿下!”
孙微闻声朝远处望去。只见一骑枣红色的骏马飞驰过金黄的杏林。
她自是听说过这豫章王的。
当朝天子,平生爱好访仙问道,政事多交与太子和大臣们处置。
本朝起于罹乱,为躲避外族侵蚀,衣冠南渡,在建康设立新朝。皇权羸弱,士族大家们轮流把持朝政,朝堂上的争斗从来不曾少。
司马氏身为皇族,几乎如傀儡一般,就连太子也时常感到地位不稳。
而司马氏的宗室之中,唯一能撑起场面的,就只有豫章王司马隽。
他年少是即以军功出头,自从去年击退了南侵的胡人,声势大盛,成了朝廷肱股重臣。甚至有人说,若是太子没有了,皇帝说不定要传位与他。
张眼望去,只见马上的豫章王司马隽英姿勃发。他左手握弓,右手搭箭,只一瞬间,飞矢直指苍穹,射落天边的大雁。
观者欢呼雀跃,孙微也看呆了。
就在这时,身旁有个声音问:“这不是孙微妹妹么?手里拿着块石头作甚?想替你弟弟报仇么?”
孙微回过神来,见吴冲众人正朝她走来。

王母确实在替王昱议亲,只是王昱的父亲早亡,王昱在家中说话作数。只要王昱有这个意思,这门婚事就不难办。至于王昱两头议亲,她并不关心。只要婚事最后落在她身上,她的目的就达到了。
孙微向司马隽道谢。
司马隽凝视她片刻,问:“你毫不讶异,看来是知晓的。既然知晓,仍旧喜欢王昱么?”
孙微听了这话,有些不是滋味。
她敬重司马隽,所以不想在他心中留下不三不四的印象,不过如今看来,似乎在所难免了。
“妾的婚事,有许多不得已,不好跟殿下明说。”
司马隽颔首:“既如此,是孤多事了,你去吧。”
说罢,他继续饮酒。
孙微知道司马隽待人清冷的名声,他能与自己说这么多,已经是和蔼了。
她想解释,却不知从何解释,更不知为何解释。
心里挣扎着,她终于起身作辞。
离开花园,她遇见匆匆找来的孙郅,听闻了一个坏消息。
方才长公主做主,当着王昱母亲的面,撮合了王昱和庐陵郡主家的婚事,王昱已经应下。
“我已经替你将王昱带到了西厢,你速速前去,劝他回心转意。”
孙郅给孙微指了西厢的方向,可孙微却无动于衷。
“还不快去?”孙郅催促道,“这婚事若黄了,对你我都没有好处。”
“兄长允我片刻,待我好好想想。”孙微终于开口。
“想什么?”孙郅斥了一声,“你我花了这么多心血,岂能临阵松懈?”
孙微看向他,目光锐利。
孙郅到了嘴边的话也不由打住。
“我说想想便想想。”孙微冷声道,“兄长若着急,可自行去找王昱说道。若等得,便等我三炷香。”
她说完就走。孙郅头一回见识孙微的脾气,竟有几分不敢惹。
孙微说到做到,三炷香后,准时出现在他跟前。
“我改变主意了。”她说,“我不想嫁王昱。”
孙郅颇有些生气:“不嫁岂不是功亏一篑?当下你配得上的人就那么些,不嫁他你还想嫁谁?”
孙微看向水榭的方向,道:“兄长以为,豫章王殿下如何?”
孙郅对孙微的决定很是吃惊,但随后,他变得兴致勃勃。
“哦?豫章王?”他双目放光,“你有把握?”
在孙微的眼里,这是唯一的选择。
王昱背弃了她,她去哀求,本身已是失了身段。也许她能求来王昱的回头,可是既然有长公主的介入,前路必定障碍重重。
她渴望一门好亲事,而这门婚事到了今日,显然不好了。
既然不好,她宁愿不要。
至于司马隽,她是出于私心。
方才的三炷香,她反复质问自己,为何司马隽的话让她心慌意乱?那慌乱的感觉,甚至使得王昱的背弃都显得微不足道。
答案是因为在意,因为她动了心。
她喜欢司马隽。
既然要择一良胥,为何不选自己喜欢的人呢?再者,司马隽身为亲王,不比王昱强上千百倍么?
其中唯一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要司马隽娶她,很难。
惊喜只有片刻,孙郅很快泼来冷水。
司马隽欲与北府兵将领崔泮联姻,娶其妹崔宓为妻,听闻已经在筹备六礼。
“无碍。”孙微平静道,“兄长以为我这一路有什么事是轻而易举的么?尽人事便是,其余的,便交给老天吧。”
孙郅困惑:“那你作何打算?”
“毁了这门婚事。”

这么早的天,天边一丝亮光也没有,她为何出现在此?
鲁氏见了他,却没有丝毫诧异,走上前来,行了个礼。
“这么早的时辰,世子要出门么?”
司马隽没有回答,反问:“这么早的时辰,夫人要去何处?”
“昨日见太后时,她令妾每日卯时起身抄经。卯时将至。妾再不去就要迟了。”鲁氏说罢,望着他,“世子又是要去何处?”
司马隽不答话,只微微一颔首,径直往外走。
邓廉跟在他身后,好奇道:“世子,她可是王妃,世子怎还称她夫人?”
“谁说她是王妃。”司马隽头也不回。
邓廉愣了愣:“可宫里的太后和太子都......”
“他们说是,她便是了?”司马隽淡淡道,说罢,走到马前,翻身而上。
东宫的大火烧得着实凶猛,司马隽赶到的时候,已经虽然已经扑灭,却看得出来,那整个大殿已经毁了。
“太子何在?”他问内侍。
内侍指了个方向,道:“世子快劝太子出宫避一避,方才又降了个旱雷,就打在了世子站着的地方!有两人被击中,当时就没了!”
邓廉唬了一下,忙拉着司马隽走开。
他忍不住嘀咕道:“世子,如此说来,幸而方才遇到王妃,与世子说了一会话。不然早来几步,还真危险。”
又是鲁氏。
司马隽皱眉道:“勿胡言乱语。”
说罢,他绕过宫中的廊道,在另一处大殿之中找到了太子。
出乎意料,太子并无惊惧之色,反而颇为兴奋。
见司马隽前来,太子目露欣喜:“你来的正好,我正要寻你。”
他说罢,将司马隽领入内殿,道:“难怪你父亲定要远赴苍梧去娶那鲁氏,她真乃神人!有她相助,何愁成不了大事?”
——
鲁氏自卯时起,一直待在佛堂里。
晌午时候,曹松领了个女子来到。
“王妃说想找个南岭一带的同乡来当婢女,府里宫里都没有这样来历的,小人又到人市里寻,只有这女子过得去。王妃瞧着是否合眼缘。若是不合,小人明日再去找找。”
鲁氏搁下笔,抬头打量跟前的女子。
她身形小巧,皮肤有些黑,不过全身上下收拾的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得出来知道些讲究。
“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鲁氏问。
女子回答:“婢子名唤阿茹,十七岁。”
鲁氏莞尔,对曹松道:“这口音叫人好生怀念。就留下她吧,有劳常侍。”
曹松留下阿茹,退了下去。
鲁氏再度打量跟前的阿茹,道:“你还是来了。”
阿茹面颊微红,看向别处:“你说你会替我报仇,还算数么?”
“自当算数,可我也说过,你至少要给我三年。”
阿茹隔着案台坐下,道:“莫说三年,就是一辈子我也等的,只要能替父亲报仇。”
阿茹姓宁,她父亲是广州刺史宁修。建阳九年,宁修被陷害斩首,而阿茹则沦为官婢。鲁氏以一千钱将她买了过来。当时鲁氏给了她选择,她可以忘记仇恨、四海为家;也可以依附与她,可是只能再度为婢。
经过一番思量,阿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她低头看案上高叠着的佛经,问:“你足不出户,怎能知晓这么多?你说今日让我去人市,我去了,果真就遇见了豫章王府的管事。”
“我说过,我会开天眼,这下你还不信么?”
“自是信自是信。”阿茹连声道,睁大眼睛,“阿弥陀佛,原来世间真有那通天达地之术?”
鲁氏笑了笑,看向门外,目光渺远。
世间自是没有那通天达地之术。
于她而言,鲁娴这个名字,只是暂时的。
总有一日,她会离开,仍叫孙微。

司马隽剑眉蹙起。
三个月前,他的父亲豫章王在苍梧遇难。
他曾令人亲赴苍梧打捞尸首。豫章王以及豫章王的随行侍从,一应人等,都差不多捞上来了,唯独少了那刚过门的新继妃鲁氏。
当初,豫章王决定迎娶鲁氏时,司马隽便竭力反对。
他一向不信怪力乱神。
世上哪有什么能预知万事的阴阳家?若真的有,为何还有无穷无尽的天灾人祸?自称有通天之术的人,无一例外,都是骗子。
但豫章王却笃信此道。
去年会稽孔岐领三仙教作乱,他领江州军与北府谢鯤、荆州桓熠合力围剿。追击之时,部将递给他一张卜签,上头道“东北大凶、正东次凶,东南为宜”。他遂与谢鯤、桓熠兵分三路,结果往东北去的谢鯤中了埋伏,战死;往正东方去的桓熠折兵损将;而往东南去的豫章王平安归来。
那卜签就是鲁明托人奉上的。
豫章王从此就笃定了鲁明确实有通天之术,非要将那鲁明的女儿娶为继妃。不止于此,他还信了方士的占卜之辞,要山长水远地亲自迎亲。
讽刺的是,他却在这迎亲回来的路上,被一场洪水断了性命。
噩耗传来,王府上下乱作一团。领兵回驻江州的司马隽也只得放下手中事务赶回,处置父亲的丧事。
万幸的是,豫章王的尸首找到了,终于得了入土为安。至于那失踪了的鲁氏,她既然是已经得了名号的继妃,司马隽也打算过些日子在父亲墓旁做个衣冠冢,陪葬了事。
可他竟不知,这女子竟是自己出现了。
“殿下如何找到了她?”司马隽即问道。
“苍梧太守周蕴,你当知晓。”太子道,“他从前在东宫做过家令,两年前才去了苍梧。你父亲出事之后,我见皇祖母伤心,就令他在苍梧好好处置后事,为你父亲祭祀。就在不久前,他在沿河船户家中寻得了鲁氏,不敢怠慢,即着人送信来。”
司马隽听着,更是诧异。
“哦?”他说,“此番迎亲的一应人等也在洪灾之中罹难,何人可证明她便是鲁氏?”
太子摇头笑道:“你还是那样,遇事不肯轻信,难怪朝中有人说你难相处。此事,我倒也细细问过。周蕴的人说,她抱着一根浮木捡了性命,漂到数十里之外才被船户发现。那船户并非歹人,不过有些贪财,见她头上有支凤簪,便拿去当了。他们不知道,那等物件,是皇亲国戚才有的。当铺的人倒也识货,怕惹了事,便去报了官府。周蕴得知之后,当即从当铺着手,顺藤摸瓜找着了她。这鲁氏被找到之时,许是受惊,竟有些失忆,故而不曾主动报官。倒是她落水时穿的吉服等一应之物都还在,故而可知她就是继妃无疑。”
司马隽不置可否。
“原来如此。”他说,“不知鲁氏如今身在何处?”
“周蕴不敢拖延,报信的人上路时,就一道带上了鲁氏。当下,她正在皇祖母宫里听训,过不久就要送来。稍后,你将人带回府去,好好安置。”
司马隽万万没想到,这趟进宫来,竟多了一个这般离奇的事端。
沉吟片刻之后,他说:“殿下,父王走得突然。早前,殿下有意遣他去巡荆、宁、益三州,还没去就出事了。我以为此事不可耽搁,还请殿下许我替父亲尽忠。”
“你以为这等事是我做得了主的?”太子无奈道,“巡边一事,父皇早换了人了。你如今除职戴孝,老老实实在京中待着,莫落人口实才是正道。等过了今年,我再设法让你官复原职,日后,有你尽忠的时候。”
正说话间,忽听黄门通报,说继妃鲁氏从太后宫里过来了。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