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禄寿喜等等,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店铺的招牌,也各具特色,用繁体字书写着店名,例如 “老字号”、“百年老店”、“潮汕特产” 等等,字体古朴,充满了历史感。
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各种叫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店铺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土特产,也有来自海外的洋货,例如蛤仔镜、录音机、电子表等等,这些在八十年代初还算是时髦的玩意儿,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陈宇航一边走,一边饶有兴致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历史博物馆之中。
他努力辨认着店铺的招牌,试图听懂人们的对话,但潮汕话对于他来说,还是太难了。
他只能勉强听懂一些简单的词汇,例如 “食饭”(吃饭)、“行街”(逛街)、“胶己人”(自己人)等等,大部分时候,他都只能靠猜。
走着走着,陈宇航突然听到一阵熟悉的乡音,他循声望去,看到路边的一个凉茶摊旁,围坐着几个老人在聊天,他们说的,正是他小时候听外婆讲过的,那种略带广府腔的潮汕话。
他连忙走了过去,想要搭讪几句,练练他的潮汕话。
“老伯,你们在讲啥啊?
这么热闹?”
陈宇航用他那蹩脚的潮汕话问道。
几个老人转头看向他,脸上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其中一个穿着唐装的老伯,眯着眼睛打量了他一番,操着一口地道的潮汕话说:“后生仔,你哪里人啊?
口音听起来有点怪怪的。”
陈宇航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用普通话说:“老伯,我是从广州来的,刚来汕头不久,潮汕话说得不太好,请你们多多包涵。”
听到陈宇航说普通话,几个老人顿时来了兴趣,纷纷用带着潮汕口音的普通话跟他聊了起来。
“广州来的啊?
来汕头做啥生意啊?”
“现在汕头要搞特区了,机会多的是,来对了!”
“后生仔,要不要来一碗凉茶?
解解暑!”
陈宇航笑着跟老人们聊了起来,他的潮汕话虽然说得不好,但听力还不错,勉强能听懂老人们的意思。
聊天的过程中,他努力模仿着老人们的潮汕话发音,虽然还是闹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