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着,仿佛在向阿珍展示一幅清晰的逻辑画卷。
阿珍听了,将信将疑,但还是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跑出了院子。
王戎则不慌不忙地回到庭院中,拿起一本竹简,坐在石凳上认真地读了起来。
他坐得笔直,双手稳稳地捧着竹简,眼睛紧紧盯着上面的文字,时而微微点头,时而轻轻皱眉,完全沉浸在了知识的世界里,那专注的神态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不一会儿,孩子们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一个个满脸沮丧,嘴里还嘟囔着:“哎呀,这李子真苦,难吃死了!”
阿珍跑到王戎面前,一脸佩服地说:“王戎,你说得真对,那些李子果然是苦的。
你怎么这么聪明呀?”
王戎合上书简,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只要多观察、多思考,就能发现其中的道理。”
此时的他,脸上洋溢着温和的笑容,那笑容中带着一丝谦逊,让人感觉亲切又温暖。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敏锐洞察,仿佛在告诉阿珍,只要用心去感受世界,就能发现无数的奥秘。
此时,王戎的父亲王浑从屋内走了出来,他刚好听到了孩子们的对话,心中暗暗惊叹儿子的聪慧。
王浑是曹魏时期的官员,学识渊博,为人正直。
他深知儿子的天赋异禀,平日里对王戎的教育十分重视,不仅教授他儒家经典,还注重培养他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戎儿,过来。”
王浑向王戎招了招手。
王戎连忙跑过去,恭敬地站在父亲面前。
此时的王戎,脸上带着一丝恭敬,眼睛里满是对父亲的敬爱,那乖巧的模样与方才思考时的沉稳睿智又截然不同。
“你刚才对那棵李子树的分析很有道理。”
王浑赞许地说道,“不过,这世间的道理纷繁复杂,仅凭观察和思考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
王戎懂事地点了点头,说:“父亲,孩儿明白。
孩儿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他一边说着,一边抬起头,眼神坚定地看着父亲,那眼神中闪烁着决心和斗志,仿佛在向父亲宣誓,自己一定会努力奋进,不辱使命。
从那以后,王戎更加勤奋好学,每天除了研读经史子集,还喜欢与父亲探讨天下大事。
王浑发现,儿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