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永生照富叔的其他类型小说《不塌的是家:老宅修的是记忆完结文》,由网络作家“爱吃赛螃蟹的乌梨笙”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处受人排挤,干啥都难。好在后来政策变了,拨乱反正,给落实了侨胞身份,政府每年还惦记着,送一份慰问品来。最开始,是你大伯代收,那会儿大伯年轻,有精力跑这些事儿。可后来啊,大伯一家跟着时代的浪潮,去了上海、杭州那些大城市闯荡,发展得还不错,这些慰问品现在由条件最不好的小姑收着。其他几个姑姑呢,有的远嫁外地,回一趟娘家,路费贵不说,拖家带口的也不方便,慢慢地,照顾老人这事就有心无力,顾不上了。”“你父亲当年响应号召知青下乡,运气还算好,就下在附近乡下。在生产队干活的时候,认识了我,他呀,人实诚,有事没事就帮衬着我,一来二去,就动了心思追求我。我瞧他也是个踏实过日子的人,就答应了,再后来,我俩就结了婚,有了你们哥儿俩。”“打那以后,照顾爷爷...
《不塌的是家:老宅修的是记忆完结文》精彩片段
处受人排挤,干啥都难。
好在后来政策变了,拨乱反正,给落实了侨胞身份,政府每年还惦记着,送一份慰问品来。
最开始,是你大伯代收,那会儿大伯年轻,有精力跑这些事儿。
可后来啊,大伯一家跟着时代的浪潮,去了上海、杭州那些大城市闯荡,发展得还不错,这些慰问品现在由条件最不好的小姑收着。
其他几个姑姑呢,有的远嫁外地,回一趟娘家,路费贵不说,拖家带口的也不方便,慢慢地,照顾老人这事就有心无力,顾不上了。”
“你父亲当年响应号召知青下乡,运气还算好,就下在附近乡下。
在生产队干活的时候,认识了我,他呀,人实诚,有事没事就帮衬着我,一来二去,就动了心思追求我。
我瞧他也是个踏实过日子的人,就答应了,再后来,我俩就结了婚,有了你们哥儿俩。”
“打那以后,照顾爷爷的担子就自然而然落到了你父亲肩上。
虽说‘养儿防老’,可真到了老人身体不行,需要人日夜照料的时候,那难处,只有自己清楚。
你爷爷奶奶虽说有退休金,可人老了,毛病越来越多,那点钱花在看病买药、请护工上,根本不够用,还得有人时刻守在身边陪护。
一开始,其他子女逢年过节,偶尔还会回来探望,大包小包拎着,看着也热闹。
可日子久了,‘久病床前无孝子’这话就应验了,原本说好轮流照顾老人,到最后,几乎全靠你父亲一人撑着。
我和你父亲一合计,咱不能让老人受苦啊,就搬过来和爷爷一块儿住了。
你大姑妈身体一直不太好,自己还得人照顾呢,这照顾老人的重任,就结结实实压在了你父亲一个人身上。”
“俩老人身体越来越差,你父亲实在忙不过来,单位的工作又不能总请假,最后实在没办法,连工作都辞了。
其他子女虽说也知道愧疚,每个月象征性地寄点钱回来,可这点钱哪够啊。
家里这房子当年盖的时候,手头紧巴巴的,为了省钱,用料能省则省,建得仓促,质量自然不咋地。
再加上后来我们精力都放在照顾老人上,也没心思好好维护,结果在一个狂风骤雨的夜里,屋顶‘哗啦’一声,就轰然垮塌了。”
“那时候,你父亲一面要照顾两位老人
房租,我按市场行情补给您,绝不让您吃亏。
您就想想,等房子焕然一新,以后的租金只会更高,收益也更稳定啊。”
叔叔沉默了许久,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我知道他在权衡利弊。
终于,他抬起头,看着我说:“小伟啊,你这孩子想得还挺周全。
行,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也不能再拦着,就按你说的办吧。
不过,咱可得把这些事儿都写清楚,签个协议,省得以后扯皮。”
我心中一喜,连忙点头:“那肯定的,叔叔,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我这就去找小姑谈谈,把好消息告诉她,回头咱们找个时间,把协议签了,让老房子早日开工翻修。”
从叔叔家出来,我长舒一口气,第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接下来,就该去说服小姑了。
我相信,只要秉持着真诚和为家族着想的心,一定能让老房子重焕生机,让家族的亲情再次凝聚。
从小叔家出来后,我马不停蹄地赶往小姑家。
一路上,我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
兴奋的是叔叔那边已经成功说服,紧张的是不知道小姑听到这个消息会作何反应。
到了小姑家,小姑看到我有些意外,脸上露出了一丝疑惑。
我笑着和小姑打招呼:“小姑,我来看您啦,还给您带了点小礼物。”
小姑接过礼物,把我迎进屋里:“小伟啊,你这孩子,来就来嘛,还带什么东西呀。
快坐,是不是有啥事儿呀?”
我坐下后,深吸一口气,说道:“小姑,其实我今天来,是想跟您说说老房子的事儿。
刚刚我去了叔叔家,把咱们家老房子翻修的计划和他谈了谈。”
小姑一听老房子的事儿,脸色微微一变,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唉,小伟啊,这老房子的事儿可复杂了,之前因为这事儿,家里闹了不少矛盾呢。”
我赶忙说道:“小姑,我知道之前的情况,不过这次真的不一样了。
叔叔已经同意翻修老房子了,我把具体的方案也跟他说了,他觉得可行。”
小姑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你叔叔同意了?
他怎么会同意呢?”
我便把和叔叔谈判的过程,一五一十地跟小姑说了一遍:“小姑,我跟叔叔承诺,翻修的费用不用大家出,全由我来承担。
而且以后要是拆迁了,咱们三家平分拆迁款和装修
,吃喝拉撒都得管,一面还得操心你的学费,家里这点积蓄,全都花在刀刃上了,乡下这房子实在无力翻修。
好在你有出息,知道家里不容易,读书争气,工作后靠自己本事买了房、购了车,没让我们操心掏钱,咱家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说到此处,老妈的眼眶微微泛红,抬手用袖口抹了抹眼角,仿佛又置身于那段艰苦岁月之中,久久不能平静。
听到这儿,我的脑海中隐隐约约浮现出一些儿时的记忆,连忙说道:“我有点印象,小时候有一次,其中一个叔伯家的孩子回来探亲,还带了好多稀奇古怪的礼物呢。”
老妈接着说道:“你爷爷这一辈子可不容易,辛辛苦苦拉扯大了八个孩子。
最上面是个大姐,是兄弟姐妹里年纪最大的。
往下是你爸的大哥,还有三个姐姐。
你爸在兄弟里排行老六,再往下,还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这些年,大家都各自忙着自己的生活,平时走动得也不多。
不过逢年过节的时候,偶尔还能碰上,估计你也都还能认得出他们。”
我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过去过年的时光。
那时候,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客厅里摆了满满三大桌宴席,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举杯欢庆。
我们这些小孩子呢,人太多,根本没地方坐,只能端着饭碗,在旁边的角落里挤着。
眼睛还时不时地瞄向大人们,盼着他们发红包。
那时候,大年夜的红包可是一年里最让我期待的事儿了。
兜里揣着红包,手里拿着好吃的、好玩的,身边还有一群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起玩耍。
晚上,再一起到院子里放烟花,那感觉,甭提多开心了。
每天都盼着日子过得快一点,好能早早迎来下一个新年。
可如今,时光飞逝,转眼间,自己的孩子都上高中了。
那些年少时的欢乐时光,仿佛还在昨天,可实际上却已经离我很远很远了。
<再后来,大家都成家立业了,各自为了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一年到头,也就只有过年的时候能聚一聚。
可自从爷爷奶奶去世以后,那种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的团圆场景,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记得有
增值部分。
房子修好后有两个门面,叔叔和您各一个,门面的收益归你们。
公共区域和房屋主体的维修费用也由我负责。
另外,装修期间少收的房租,我也会按市场行情补给叔叔。
叔叔听了觉得挺合理,就答应了。”
小姑听后,沉思了一会儿,脸上的担忧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欣慰:“小伟啊,没想到你考虑得这么周全。
其实我也不是不想修房子,只是之前家里的情况太复杂,我家又困难,怕修了房子得不到好处,还白搭钱进去。”
我握住小姑的手,诚恳地说:“小姑,我知道您的难处。
这次翻修房子,就是希望咱们一家人能重新聚在一起,亲情不能因为房子的事儿淡了。
而且您放心,我既然答应了叔叔,也一定会说到做到,不会让您吃亏的。”
小姑点了点头,眼眶微微泛红:“好,小伟,小姑相信你。
有你这份心,小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只要能把房子修好,以后大家能和和睦睦地相处,小姑就满足了。”
我高兴地说:“小姑,您同意就太好了!
等我回去,就把协议拟好,找个时间咱们大家一起把协议签了。
然后就可以着手准备翻修的事儿了,等房子修好了,咱们一家人又能热热闹闹地过年啦!”
小姑笑着说:“好,好啊,真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从小姑家离开时,我的心情格外轻松。
叔叔和小姑都已经同意,老房子的翻修总算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接下来,我要赶紧准备协议,联系施工队,让老房子早日焕发出新的生机,让家族的温暖重新回归。
了解情况后,我越发觉得大表姐出面签协议再合适不过了。
虽说大伯父人在上海,对老房子的事儿一向不怎么过问,但他毕竟是家族里的长辈,威望仍在。
而大姑姑作为家中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在过往家族事务里也有着一定的分量,大表姐承继着这份家族渊源,说话做事自然让人信服。
我再次联系大表姐,跟她详述了协议的准备情况以及大家的态度,大表姐爽快地答应下来:“小伟,你放心,既然都走到这一步了,我肯定帮你把这事儿办妥。
咱家族好久没这么齐心过了,可不能在签协议上出岔子。”
到了约定那天,大家齐聚在大姑姑家
。
我跑档案馆、找村里的老人打听,一点点拼凑出老房子的过往。
修缮设计方案也让我头疼不已。
我联系了几家有历史建筑修缮经验的设计公司,一听说是私人老房子,面积又不大,几家公司要么报价高得离谱,要么就不太愿意接。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相对合适的,设计师却告诉我,由于老房子是历史建筑,设计必须遵循严格的风格规范,既要保留原有风貌,又要满足现代居住需求,反复修改了好几次,才初步定了下来。
施工单位资质证明也不简单。
有经验的正规施工队,工期排得满满当当,一听我这活儿不大,还得等审批,都不太愿意接。
我四处托朋友打听,总算找到一支愿意接活的队伍,但他们的资质审核又出了点小问题,我跟着跑前跑后,协调解决。
就在我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老爸老妈也没闲着。
老爸则重新联系了以前的工友,看看能不能借点便宜的工具,节省点成本。
这天,我正在家里翻看老房子的资料,手机突然响了,是住建局打来的。
我的心猛地一紧,手都有些颤抖地接起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工作人员沉稳的声音:“你的修缮申请,通过初步审核了,不过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你抽空过来一趟吧。”
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连忙应下。
挂了电话,我飞奔出门,想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妈。
一路上,我仿佛看到了老房子焕然一新的模样:青瓦白墙,木窗雕花,院子里的老树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就像当年一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