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苏暖苏玉的其他类型小说《换亲后,我在种田文里发家致富苏暖苏玉全局》,由网络作家“虞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走走走,别什么臭的馊的都往我们这里送。以后别再让我们看见你。”小厮才不会和苏玉客气,直接把她赶了出去。而被赶出去的苏玉委屈的不行,她想不明白,明明都是按照一样的步骤做出的酸奶,为什么刘家却不要自己的酸奶。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苏玉是在早饭后出门的,等她回来时,都已经是晌午了。张屠户今日没有出摊,正一边喝茶,一边等苏玉回来。今早起床时,苏玉对他许诺,说是肯定能将酸奶卖出去。张屠夫一直都对此事抱着怀疑的态度,但钱都花出去了,他也只能耐心等待苏玉回来。两壶茶喝完,家里的大门终于被人推开了。苏玉神情失落的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还抱着装着酸奶的罐子。张屠夫一看她这个样子,心里就是一沉,“那酸奶是不是砸手里了?”苏玉有些不敢看他,“刘家的人说我做...
《换亲后,我在种田文里发家致富苏暖苏玉全局》精彩片段
“走走走,别什么臭的馊的都往我们这里送。以后别再让我们看见你。”
小厮才不会和苏玉客气,直接把她赶了出去。
而被赶出去的苏玉委屈的不行,她想不明白,明明都是按照一样的步骤做出的酸奶,为什么刘家却不要自己的酸奶。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苏玉是在早饭后出门的,等她回来时,都已经是晌午了。
张屠户今日没有出摊,正一边喝茶,一边等苏玉回来。
今早起床时,苏玉对他许诺,说是肯定能将酸奶卖出去。
张屠夫一直都对此事抱着怀疑的态度,但钱都花出去了,他也只能耐心等待苏玉回来。
两壶茶喝完,家里的大门终于被人推开了。
苏玉神情失落的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还抱着装着酸奶的罐子。
张屠夫一看她这个样子,心里就是一沉,“那酸奶是不是砸手里了?”
苏玉有些不敢看他,“刘家的人说我做的酸奶味道不够正宗。”
“我就知道。”张屠夫怒道:“你个败家娘们,当初怎么敢买那么多羊奶,现在好了,酸奶全砸自己手里了。买羊奶的钱也赔进去了。”
苏玉小声辩解道:“我也不知道哪里出了什么问题,明明我都是按着二姐做的步骤来的。”
“都到现在了,你怎么还不明白,你当初偷师的时候,根本没偷全。这里边肯定有你不知道的事。”
张屠夫一针见血道:“人家一家三口,全靠这方子挣钱,怎么可能轻易被人学到。”
“你以后还是长点心吧!”
苏玉这才反应过来,然后就心疼起自己买羊奶花的那些钱。
也怪她贪心,足足买了十几斤羊奶,花了她二十多文钱。
张屠夫沉着脸道:“这些钱就当买个教训,以后你也别打那个方子的主意了。我觉得,这方子多半是沈家传下来的。”
“不可能。”苏玉想都不想道:“这方子肯定不是沈家传下来的。”
“你怎么知道不是?”张屠夫怀疑的看向她。
苏玉心虚道:“我就是觉得,他家要是有这样的方子,之前也不会穷的叮当响了。”
“不是沈家的方子,难道是你二姐自己想出来的吗?”张屠夫说道:“你二姐要是有这样的方子,怎么不早点拿出来。”
也对,这方子更不会是自己二姐的。
苏玉咬了咬唇,难道这方子真是沈家传下来的。可上一世,自己怎么没听过这个方子。
要不就是他们母子瞒着自己,刻意将这方子隐瞒了下来。
苏玉想明白以后,气得不行,自己上辈子跟着他们可吃了不少苦,他们却这么对自己。
她一脸的愤恨,落在张屠夫眼里,越发觉得她无理取闹。
“好了,此事到此为止。以后你就不要折腾了,老老实实在家给我洗衣做饭。”
苏玉刚嫁进来时,仗着新婚,一直对张屠夫拿乔。张屠夫对她也是忍耐居多,如今她一下子亏掉这么多钱,张屠夫也不再隐忍了。
从此苏玉只能老老实实在家,这是后话了。
张家发生的这一切,苏暖自然是不知道的。
她已经和沈言去了镇上。
如果她去刘家,就知道苏玉来过的事。只是酸奶还没做好,苏暖便带着沈言直接来了私塾。
今天她给苏平安等人做的是馅饼。
只有苏平安和周寒的是实打实的肉馅饼,只用野葱调味,里面放了满满的馅料。
为了更有营养,苏暖还在饼上打了个鸡蛋,最后烙出来的馅饼金黄酥脆,看着就香。
那妇人看上去很老实,只腼腆的朝苏暖笑了笑。
旁边的胡二婶道:“这是王大虎的媳妇秋娘,王兄弟之前也是猎户,只是前年进山的时候不小心摔断了腿。”
“养了几个月,人是没事了,但腿却瘸了,还不能干重活。家里的担子就都落在了秋娘的身上。”
胡二婶接着道:“如今朝廷又涨了丁税,秋娘上面还有个婆婆,下面也有两儿一女。再加上王兄弟,就是六个人。”
“这一下子就要交一千八百文钱。可他们家里哪拿得出这么多钱。”
胡二婶看着苏暖道:“秋娘知道你这里正盖菜窖,便托我给你说个情,能不能让她也帮你干活。”
这时候,秋娘赶紧开口道:“我力气很大,不比男人差。而且我只要五文钱的工钱。”
她说完,就用期冀的眼神看着苏暖。
胡二婶也帮着她说话,“秋娘很能干的,要是给你干活,肯定不惜力气。”
苏暖没急着答复,而是问了一句:“嫂子会做豆腐吗?”
秋娘不明白苏暖为什么会在这时提起豆腐一事,看了胡二婶一眼,很诚实的回答道:“不会。”
苏暖笑了笑:“不会可以学。不瞒嫂子说,这里干活的都是男人,嫂子一个女子,夹在他们中间肯定不方便。”
“不过我这里另外有个活计,需要人帮忙。”
“什么活计?”
苏暖道:“就是做豆腐的活计。
“我现在每天都要到镇上卖吃食,一天差不多需要十来斤豆腐。”
苏暖没瞒着去镇上卖吃食的事,毕竟她这里又盖羊圈,又盖菜窖,还给干活的人发工钱,早就引起村里人的注意了。
这时候把做吃食的事情说开,也是告诉大家,她做的是正经的吃食生意,来钱的路子也正的很。
“嫂子愿意干这个活计的话,黄豆和盐卤,都由我来提供。嫂子只要花些时间,把这黄豆磨成豆浆,然后点成豆腐就行。”
“至于工钱,按嫂子做的黄豆斤数来算。每做好一斤黄豆,我就给一文钱。在我这里做也行,在家做也行。只要把豆腐做好就行。”
做豆腐太累了,光是磨黄豆就要花不少时间。苏暖早就想找人帮忙了。这样她还能腾出手做更多的熟食。
秋娘来的刚好,既然是胡二婶介绍的人,人品应该是过得去的。
而秋娘听到做豆腐就能挣钱,哪有不答应的,而且这豆腐还可以在家里做,其他人也能帮她的忙。
不光秋娘愿意,旁边的胡二婶听着都有些心动,“暖暖,只要做一斤黄豆,你就给一文钱吗?”
如今是农闲时节,胡二婶想着自己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做,要是做豆腐就能挣钱的话,自己也可以试一试。
苏暖笑道:“婶子要是愿意帮忙的话,也可以拿些黄豆回去。豆腐做起来其实不难,就是磨豆浆麻烦一些。”
家里还有十斤黄豆,苏暖给胡二婶和秋娘一人分了五斤,还给了她们两人一小包盐卤。
盐卤的使用方法,苏暖也都教给了她们两人。
胡二婶和秋娘天天围着灶台转,厨艺自然是过得去的,苏暖只说了一遍,她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胡二婶兴冲冲的就拿着黄豆回去了。
秋娘则留下来,帮着苏暖把母羊喂了才走。
苏暖刚送走秋娘,胡二叔又来了。
“昨天有邻村的两个猎户,想约我一起去山里转转。我想着,这菜窖挖的差不多了,青砖一时半会儿到不了,就应了他们。等我回来后,再将这菜窖砌结实一点。”
胡二叔常常去山里打猎,邻村那两个猎户,便是在打猎的时候认识的。
如今朝廷要涨丁税,那两个猎户手头有点吃紧,就想叫上胡二叔一起,往深山里走走。
胡二叔也不好拒绝,就来跟苏暖说一声。
苏暖笑道:“二叔要是有事,只管忙去。反正青砖还得等两天才能到。就算二叔到时候赶不回来,也没事,还有其他人在呢!”
胡二叔本来还怕她不愿意,毕竟这些人都是他张罗来的,要是他一走,剩下的人有可能不会好好干活。
但苏暖却没这个担忧,如今村里人都在发愁丁税的钱,她给的工钱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笔外快。
因此这些干活的人肯定不会偷懒,毕竟多的是人想顶替他们呢!
所以苏暖根本不担忧这个,还跟胡二叔说起了打猎的事情。
“二叔将来要是打到猎物的话,能优先卖给我吗?”苏暖道:“二叔也知道我在做吃食生意,平时需要做不少肉食。因此山鸡野兔什么的,有多少要多少。”
“没有山鸡和野兔,野猪肉和鹿肉也行。”
苏暖跟胡二叔买猎物,一半是为了自己的熟食生意,一半是想多囤点肉,为日后做准备。
胡二叔痛快道:“这没问题。”
往年他打的猎物,都是拿到县城去卖。因为县城的有钱人比镇上的更多。但县城有点远,每次胡二叔都要借一下别人家的牛车。
如果苏暖以后能买下他打的猎物,那他也不用来回奔波了。
胡二叔和苏暖商量完事情后,就回家准备去了。进山可不是一件小事,即便像胡二叔这样的老猎户,也得事先做很多准备工作。
苏暖在院子里又看了一会儿菜窖,这才开始了每天的挤奶任务。
母羊吃了胡二婶拿来的野草,肚子撑得鼓鼓的,任由苏暖摆弄。
苏暖熟能生巧,以前要挤半个时辰,才能挤两斤奶出来。现在一会儿功夫,就挤了一陶罐羊奶。
这么多羊奶,他们一家三口根本喝不完。
苏暖只留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则准备发酵成酸奶。
这次酸奶不是用来卖钱的,而是要用这酸奶做一些能存放的东西,比如奶酪和黄油。
苏暖把羊奶发酵上,刚要把泡好的豆子磨成豆浆,沈家外面的院门就被人敲响了。
来人是苏玉和张屠夫。
韩氏看到张屠夫上门,神色瞬间紧张了起来,她还记得苏暖嫁过来时,张屠夫上门的事。
不过相较上次的强横粗鲁,今天的张屠夫看起来格外的和气,他陪着笑脸道:“我们是来找二姐的。”
韩氏这才想起来,他和苏玉已经成婚了,论辈分,苏暖还是他的二姨姐。
她的脸色这才有些放松:“你二姐在厨房,我去叫她。”
苏暖出来时,张屠夫正小心的扶着苏玉坐下。
而苏玉一看到苏暖出来,便故意扶着腰,慢慢悠悠的坐下。
苏暖实在看不得她这副显摆的样子,淡淡道:“你们怎么来了?”
张屠夫陪着笑道:“是阿玉要过来的。她说想吃你做的饭菜。”
“二姐,我这几天总觉得嘴巴淡淡的,就想吃点酸的东西。以前在家时,我就喜欢你做的酸黄瓜,又酸又爽口。你再给我做点吧!”
乡下人家有忌讳,怀身子的人没满三个月之前,是不能到处说的。
但苏玉话里话外都在暗示,就差明明白白告诉苏暖,她已经怀孕了。
苏玉一心想嫁给张屠夫,过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好日子。别说苏暖要一份嫁妆,就是再过分的要求,她也会应下。
余氏气了个倒仰,但又拗不过小女儿,只能眼睁睁看着苏玉应下这件事。
为了怕余氏反悔,苏暖直接提出要把嫁妆放到自己屋里,苏玉也咬牙答应了。
苏暖跟着苏玉来到厢房。
相比苏暖住的破屋子,苏玉的房间要好上太多,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摆在墙边的两个木箱,上面还盖着红布。
苏玉打开箱子,“这是娘给我准备的两套新衣,两块布料和两床棉被。只要你答应跟我换亲,这些都是你的。”
两套新衣都是用细棉布做的,一套单衣,一套棉袄,有了这两套衣裳,起码一年四季都有出门见客的衣裳了。
何况还有两块布料和两床棉被。
沈家既然贫寒,肯定没有多余的棉花,有了这两床棉被,冬天就可以御寒了。
苏暖看完这份嫁妆,觉得相当满意。
苏玉虽然也舍不得余氏亲手给她置办的嫁妆,但想到今后能过上天天吃肉的好日子,还是忍着心疼道:“如何?”
苏暖点头:“好,这事我应下了。成亲那日,我会替你嫁到沈家。”
“那我们可说好了,不许变卦。”苏玉得到对方的承诺,提着的那颗心终于落了地。
苏暖得了嫁妆,苏玉得了好婚事,两人都很满意。
不满意的只有余氏,她在厨房骂骂咧咧,话里话外都在埋怨苏暖。
苏家祖上就只有几亩田地,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余氏攒了好几年,才给苏玉攒了一份像样的嫁妆,如今却全被苏暖要去了,她岂能不气?
苏暖只当没听见,反正东西已经到手,余氏什么态度,她完全不在乎。
而且明天就是出嫁的日子了。
只要熬过今天,她就可以离开这个家了。
早饭是在堂屋吃的。
不大的方桌,挤着满满一家人。
便宜爹苏栓柱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只知道低头喝稀饭。
他身边坐着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是夫妻俩的老来子苏平安,也是余氏的心头肉,在他面前,苏玉这个受宠的闺女也要往后靠。
家里有三个姐姐,苏平安从小就不用干活,养的细皮嫩肉。
幸运的是,他倒没有被余氏惯坏,而且还有点读书天赋,如今在镇上跟着先生读书。
余氏贪图张屠夫的聘礼,就是为了供小儿子读书。
镇上只有一个姓周的先生,因为身上有秀才的功名,又开了镇上唯一一家私塾,所以束脩收的不少,一年就要四两银子。
加上苏平安平时用的笔墨纸砚,也是一大笔支出。
苏平安大概也知道二姐对这个家的贡献,平日里跟二姐的关系还不错。
一家人吃饭的时候,苏平安看了好几眼苏暖,等苏暖看回来的时候,他还悄悄朝她眨了眨眼。
苏暖会意,等吃完饭便借口要打猪草,跟苏平安一起出了家门。
姐弟两个出了家门,苏平安看周围无人,便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直接递给苏暖。
“二姐,这里面是我攒的几十枚铜钱。你赶紧收好,别让娘和三姐知道。”
苏平安在镇上念私塾,有时候来不及回家吃午饭,余氏便每天给他两文钱做饭钱。
这几十枚铜钱虽然不多,但也是他攒了一个月才攒下来的。
如果不是婚事太匆忙,从下聘到娶亲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苏平安还能再多攒点。
苏暖没想到苏平安把自己叫出来的目的是这个,她手里握着那尚带着余温的荷包,心里多了一丝暖流。
“这些钱虽然不多,但也能买一匹棉布。多少也是我的一点心意。”
苏平安把话说完,生怕苏暖不接受他的心意,转身就飞快的走了。
苏暖看着少年远去的背影,默默收好了荷包。
有余氏那么偏心的娘,苏暖原本对这个家毫无留恋的,但没想到苏平安给了她一丝温暖。
她这人从来都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性子。
既然苏平安心里有她这个姐姐,那她将来也会把苏平安当亲弟弟待。
苏暖上山去打猪草了,毕竟找了这么个借口出门,如果不打些猪草回去,只怕余氏会疑心。
而苏家小院里,余氏一等自家男人出门,就去厨房给小女儿炖了碗鸡蛋羹。
余氏又滴了两滴香油在上面,只是把鸡蛋羹端给苏玉吃的时候,还有些埋怨:“当初是你一定要嫁到沈家,不然娘肯定能给你找一门更好的亲事。那张屠夫看着粗鲁,多半也不知道心疼人。也不知道你看中了他什么?”
苏玉前世嫁到沈家后,一直都过着吃不饱的日子,眼前这碗鸡蛋羹直接勾起了她的馋虫。
她顾不上烫,直接舀了一大勺入口,一边被烫的龇牙咧嘴,一边道:“娘你知道什么,那张屠夫只是看着粗鲁,但其实还是很疼媳妇的。”
最重要的是,他是个健康的男人,自己肯定能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
至于当初,她是被油糊了心才看上沈言那个病秧子。
病秧子就算了,他还看不上自己,成亲半年,两人都没圆房。
反倒是她一直看不上的二姐,成亲没两个月就有了身孕,把那张屠夫高兴的不行,险些没把她二姐捧到天上去。
平时不用干活就算了,张屠夫还特地把余氏请到家里,悉心照顾了二姐两个月,直到把胎坐稳。
苏玉到现在都还记得二姐脸上幸福的笑容,以及张屠夫温柔呵护的神色。
反而她回到沈家,面对的只有空空的米缸,只知道哭泣的婆婆,还有一脸冷淡的夫君。
这便是苏玉千方百计想嫁给张屠夫的原因,至于余氏给她的嫁妆,舍了就舍了,只要她能嫁到张家,以后这样的好东西有的是。
苏玉一心做着美梦,只巴望着时间早点过去,她好能早点过上自己期望的好日子。
“这是为何?”
沈言解释道:“去年的风雪并不是很大,今年春天也暖和的早。鞑子那边的牛羊冻死的数量,肯定不会太多。”
“而且我听说鞑子的老汗王,年纪已经很大了,未必会有雄心挥兵南下。”
从鞑子那边的平民来说,牛羊冻死的不多,说明生存没有问题,因此他们未必会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进犯边关。
统治者方面,老汗王老了,也没有精力瞎折腾了。
苏暖觉得沈言分析的很对,不免松了口气,“照你这么说,一两年内边关应该会相安无事的,对吧?”
沈言嗯了一声,“若是老天保佑,今年冬天的风雪也不会太大,那么边关还会多维持一年的太平。”
韩氏赶紧双手合十:“老天保佑,今年冬天可别下大雪。”
但是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好。最好还是做一些万全的准备。
苏暖想要挣钱的心思,依然很强烈,只是没那么焦虑了。
心情平复下来后,苏暖便有些羞惭。
她一直都觉得自己挺能干的,在外也很独立,养家挣钱都不是什么问题。
但真正遇到鞑子南下这种大事,她就慌张的不行了。
反倒是沈言这个经常不出门的人,遇到大事相当冷静,还能迅速分析出形势。
要知道,他才只有十六岁,比自己的实际年纪要小好几岁,可在见识和眼光这方面,却比自己强多了。
苏暖知道自己的短处,论挣钱,她是一把好手,可论起谋略,她就不及眼前的少年了。
将来要是真遇到大事,有了沈言这样的人在身边,就相当于有了定海神针。什么困境都不用担心了。
苏暖想到此,便给沈言夹了块豆腐,“相公,多吃点,我看你最近抄功课都有些瘦了。”
说起抄功课,沈言说道,“我打算抄完今天的功课后,以后就不再帮人抄功课了。”
“抄功课还是没有抄书挣钱。我想过几天去趟县城,看有没有人愿意要我抄的书。”
“我和你一起去。”
苏暖知道沈言这么做,无非是想多挣些钱,减轻她的负担而已。
但县城那么远,她终究有些不放心,万一中途出点什么事,可怎么办。
韩氏也是这么想的:“就听暖暖的,你们俩人一起去,这样路上还有个照应。”
当天晚上,苏暖在厨房一直忙活到二更,把压好的豆腐干和下水煮好后,才回房休息。
回到房里时,沈言还没睡,正在灯下看书。
“这油灯这么暗,会把你的眼睛熬坏的。”苏暖为了他的眼睛着想,直接没收了油灯。
家里原来是没有油灯的,苏暖不习惯晚上没有一点亮光,手里有了余钱后,就在镇上买了两个油灯。
这时候的油灯,用的油是菜籽油。灯芯则是用两股粗棉线制成。
这种油灯,远不如蜡烛好用,灯光时明时暗,还得需要挑一下灯芯。
用的时间久了,对眼睛很不好。
油灯被没收,沈言也不恼,温声道:“累了一天了,赶紧休息吧!”
两人同睡了两天,已经比之前要熟络一些。
起码现在苏暖不会感到不自在了。
她自然的脱去外衣,穿着中衣进了自己的被子。
“相公,等去县城的时候,我们找个大夫,好好让他帮你调理一下身体。”
苏暖觉得自己总归是半吊子,上次能治好沈言是运气好,可她总怕对方会有什么后遗症,因此就想找个高明的大夫,再帮沈言调理一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