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不到这一类的数据,无从判断。
不过老板总不至于养着一个亏损的部门吧。
为什么现在只要双方讨论工作有不同的意见就要被认为不尊重领导。
敏锐真的替大家在承担或者阻挡来自老板的压力吗?
要知道自从德姐 2 年前越级找过老板后,老板好像就从流程上切断了一切越级汇报的操作可能,也就是说公司的指示,只有敏锐被通知到,同样地,路西和老板对于贸易部的中午座谈内容都能了解地不说一清二楚,需要了解的基本都能了解。
敏锐的博闻广记使得她能精准地知道每个人的每一条工作内容。
慢慢地,饭桌上不再有谈笑风生,6 个人的部门分成了三个圈子,敏锐自成一体,德姐,馨馨和邹邹经常一起约饭,小艾则和苏苏总是互相守望。
德姐因为一个询价和敏锐在工作中发出不同的声音,收到了人事部的一张公开警告信,理由是给公司造成声誉上的损失。
贸易部的人看到这封公开警告信,面面相觑。
于是,敏锐变得更忙了,办公室到处充斥着敏锐和工厂,和客人的电话,小艾的每一封邮件都要得到敏锐的首肯才能发出去,稍有不慎,则会收到一篇长长的指导意见。
苏苏则是每个项目都要和敏锐先沟通,确认了方针才开始工作,馨馨发现敏锐派给自己的活越来越多,邹邹的货不多,事情却是很多,总是被指派负责敏锐操作到一半的订单,数量不多,问题不少,稍有不慎就是投诉,被德姐戏谑为坑位。
只有德姐没有任何新的工作内容,加上部分老业务的萎缩,属于有点空闲的。
新的项目进来了,进来的项目流失了。
老的客人不再繁荣了,贸易部的业务 2023 年只做了青岛办的六分之一,敏锐收到了来自总部的慰问。
于是一个一个的一对一开始了,先是德姐。
由于公司不允许办公室的人来请购吊牌,交由工厂负责挂吊牌, 特殊情况的时候特殊处理。
德姐心下认为,我们现在什么都不被允许,不许参加展会,不许出差,连个吊牌都不允许公司配置了。
德姐问敏锐,“所以,现在连个吊牌的事情都解决不了吗?”
敏锐仿佛被戳中了肋骨一样地把电话狠狠地撂下,跑下楼对德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