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那个冬日,当城市的霓虹渐渐隐退于夜幕之后,我踏上了归途。
这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迁徙,更是心灵深处对根源的一次深度探索与重构。
我的目的地,是藏匿于群山怀抱中的小村庄——嵯峨村,一个见证了我从蹒跚学步到远赴他乡求学每一步足迹的地方。
而这次,我将以一个非虚构写作者的身份,重新审视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记录下那些被时光遗忘或正在悄然变化的故事,探寻乡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真实面貌与未来可能。
一、稻田边的老茶馆:岁月的守望者抵达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历经风雨的老茶馆。
它坐落在一片稻田边,每当夕阳西下,金黄色的稻浪与茶馆古朴的木质结构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人的田园画卷。
茶馆的主人,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伯,姓李,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茶伯”。
茶伯一生未娶,将全部心血倾注在了这间茶馆上。
它不仅是村民休憩闲聊的场所,更是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纽带。
走进茶馆,一股淡淡的茶香扑鼻而来,伴随着的是村民们此起彼伏的谈笑声。
茶伯见我归来,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他泡上一壶自家种的绿茶,我们边品茶边聊起了这些年村里的变化。
茶伯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年轻一代外出打工、村庄逐渐空心化的忧虑。
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希望,他说:“虽然现在年轻人大多出去了,但总有人会回来,毕竟这里是根啊。”
茶伯的话语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智慧。
他见证了嵯峨村从贫穷落后到逐渐富裕的变迁,也经历了乡村文化的兴衰起伏。
在他的讲述中,我听到了关于村庄的历史传说、家族恩怨、邻里纷争,以及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手工艺和传统节日。
这些故事,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文化的丰富多样与深厚底蕴。
茶伯说,以前,茶馆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每当农闲时节,村民们都会聚在这里,喝茶聊天,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那时的茶馆,不仅是村民们休息的场所,更是他们精神寄托的港湾。
然而,随着年轻一代纷纷外出打工,茶馆的生意日渐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