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闷的,“可棠儿不会扎灯笼......”江知意在识海里鼓掌。
这招“以退为进”用得妙极,既捧了皇后的手艺,又暗示皇帝对中宫的关注。
果然皇后当晚便遣人送来十二盏琉璃宫灯,附带两个擅长扎灯的老嬷嬷。
上元夜宴设在太液池畔,明棠裹着白狐裘缩在皇帝膝头,看九曲回廊挂满各宫进献的花灯。
德妃献的八仙过海灯缀满南海珍珠,淑妃的走马灯绘着二十四孝图,唯独皇后的冰嬉灯以冰雕为骨,内嵌三十六颗夜明珠,映得池水泛起幽蓝荧光。
“仙女姐姐快看!”
明棠在识海里雀跃,她面前的青玉案上摆着江知意设计的“秘密武器”——用糯米纸扎的兔子灯,耳朵上粘着从旧风筝上拆下的金箔。
江知意盯着御座旁的空位。
皇后称病未至,这恰是她教明棠的第三个锦囊:当所有人都在争奇斗艳时,最朴素的真诚反而能击中人心。
果然当明棠捧着歪歪扭扭的兔子灯,奶声奶气说要送给“生病母后”时,永庆帝眼底泛起罕见的温柔。
变故发生在子夜烟花最盛时。
明棠跟着江知意背了整晚的《上元赋》正要开口,忽见德妃的四皇子谢明珏将滚烫的茶盏泼向池边宫灯。
火星窜上皇后的冰嬉灯,融化的冰水裹着夜明珠坠入池中。
“跳!”
江知意厉喝。
明棠踉跄扑向最近的石栏,绣鞋在结冰的池面打滑。
她记得江知意教过,三岁孩童最惹人怜的姿态是摔倒时双手护住头脸,膝盖要恰好磕在显眼处。
永庆帝抱起湿透的小团子,龙袍沾满冰碴。
御医诊出高热那夜,江知意在识海里看着明棠蜷成虾米,忽然想起孤儿院那个肺炎还坚持练舞的小女孩。
女童烧得通红的手指仍攥着半融的兔子灯,嘴里喃喃“母后不疼”。
这场病来得蹊跷。
江知意借明棠昏睡时翻查记忆,发现德妃宫人曾在冰嬉灯底座涂抹过蜂蜡——那是最易引火的材质。
她望着窗棂外飘落的细雪,终于明白为何史书常写“最毒妇人心”。
惊蛰前日,皇后携着药膳踏进朝阳殿。
明棠正按江知意教的法子,用彩绳编九九消寒图。
当皇后舀起参汤时,江知意突然在识海里尖叫:“汤匙反光不对!”
明棠装作打翻瓷碗,参汤泼在银筷上瞬间变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