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紧张得砰砰直跳。
待皇帝和太后入座后,宴会正式开始。
宴会期间,众人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欣赏着精彩的歌舞表演。
苏瑶虽然对这些美食和表演感到新奇,但她始终保持着警惕,不敢有丝毫懈怠。
突然,太后似乎对歌舞表演感到有些厌倦,便提出让在座的大臣家眷们展示一下才艺,以助酒兴。
众人纷纷响应,有的吟诗作画,有的抚琴跳舞,一时间,宴会大厅热闹非凡。
苏瑶心中暗暗叫苦,她本是现代的小说家,哪会这些古代的才艺?
就在她不知所措时,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自己在现代所学的一些诗词和知识。
她心想,反正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不如就试一试。
于是,当轮到她展示才艺时,苏瑶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说道:“民女不才,愿为太后献上一首诗词。”
众人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太后也微微点头,示意她开始。
苏瑶清了清嗓子,缓缓吟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现代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在这个古代世界,却是从未有人听过。
苏瑶深情的吟诵,再加上这首词本身的优美意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
太后听后,眼中露出了惊喜的神色,她不禁赞叹道:“好诗,好诗啊!
此诗意境深远,词句优美,真乃佳作也!”
众人也纷纷附和,对苏瑶的才华赞不绝口。
苏瑶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感到一丝得意,她知道,自己这一步算是走对了。
太后又问苏瑶:“你这诗是从何处学来的?”
苏瑶心中一惊,她知道不能说出这首诗是来自现代,于是灵机一动,说道:“回太后,此诗乃民女偶然间在一本古籍中看到的,觉得十分喜欢,便记了下来。”
太后听后,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
随后,苏瑶又凭借着自己在现代所学的一些历史知识和奇闻轶事,与太后聊得十分投机。
太后对她的见识和谈吐大为赞赏,心中对这个小姑娘充满了好感。
宴会结束后,太后特意留下了苏瑶,对她说道:“你这孩子,聪慧过人,见识不凡,哀家甚是喜欢。
从今日起,你便留在宫中吧,哀家赐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