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紧张,嘱咐钱忠驾车要慢点。
我倒是一脸轻松,毕竟是参加过高考的,虽然失意了,但毕竟是上过战场的人。
就这样,钱忠驾着马车,稳稳当当地把我送到了考场。
本场举试听说是尚书令陈之成主试。
初试前3甲,入皇宫参加殿试,皇帝钦点状元、榜眼、探花。
我提溜着笔墨纸砚,官员查看无误后,进入了考场。
听说古代以前是察举制,后来才是科举制。
管他呢,我又不是历史学家,既然我想穿越到西晋,既然我想参加科举,那就安排一场。
这全国各地的考生得有好几百,呜呜泱泱的。
有衣着华贵的,也有衣衫破烂的。
有胸有成竹的,有满脸愁容的。
而我,就是那个衣着华贵、胸有成竹的那一个。
锣声敲响,开始答题。
我拿起考卷一看,又是文绉绉的一句:秦二世而亡,何以安天下。
呦呵,是要写一篇策论或者史论文。
我赶紧在脑海里思索有关秦朝的故事。
对了,以前上学的时候学过《过秦论》,教书先生陈先生又特地解读了一边,可惜没好好听讲,只隐约记得“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句。
其他考生肯定也都知道,毕竟是汉代贾谊写的,我必须从脑海里搜索一篇西晋以后的文章。
临阵磨枪写文言文,我可没那么大本事,如果带着手机能上网就好了,很快就能搜索一篇。
我又赶紧在脑海里思索以前学过的跟秦朝有关的古文,北宋苏辙的《六国论》?
不行,是写秦灭六国的,不是秦朝灭亡的故事。
突然我灵光一闪,有了,“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
我赶紧开启背书模式,先理顺回想一遍。
六王毕,四海一.......嗯,上学的时候不但学过,而且背过。
真感谢那时候的语文老师。
磨墨下笔开整: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我除了记不起来的句子,几乎全文默写了《阿房宫赋》,一直到最后一段: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写罢,掷笔,真过瘾呐。
我相信,只要考官看了我这最后一段,铁定头甲第一名。
不知不觉,科考结束,我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