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一下李承乾。
我开始有意无意地让他参与一些重要的政务决策,观察他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让我欣慰的是,李承乾的表现一直很出色。
他不仅能够迅速理解我的意图,还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让我眼前一亮。
“这孩子,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我心中暗自赞叹。
然而,就在我准备正式宣布立李承乾为储君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朝中突然出现了一股反对的声音。
以几位老臣为首,他们认为李承乾太过年轻,资历尚浅,不足以担当大任。
他们还搬出了“立嫡立长”的祖制,力主立我的大儿子为储君。
“陛下,立储乃国之大事,不可不慎啊!”
“大皇子乃是嫡长子,理应继承大统!”
“李承乾虽有才干,但毕竟年轻,还需历练!”
这些老臣们,一个个义正辞严,慷慨激昂。
他们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震得我耳膜嗡嗡作响。
我看着他们,心中五味杂陈。
这些老臣,都是跟随我多年的老部下了,曾经为新国家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
他们的忠心,我从未怀疑过。
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太过保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立嫡立长?
难道就因为他是嫡长子,就一定要把国家交给他吗?”
“如果他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岂不是要毁了新国家的基业?”
我心中怒火中烧,但又不能发作。
毕竟,这些老臣都是国家的栋梁,不能轻易得罪。
我强压下心中的怒火,耐心地向他们解释。
“诸位爱卿的心情,朕很理解。
但是,立储之事,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不能只看出身,更要看能力。”
“大皇子虽然是嫡长子,但他性格冲动,容易感情用事,不适合做一国之君。”
“李承乾虽然年轻,但他聪明睿智,沉稳干练,更有能力带领新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我苦口婆心地劝说,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我的苦心。
但是,这些老臣们却固执己见,丝毫不肯退让。
他们甚至以辞官相要挟,逼迫我改变主意。
“陛下若执意立李承乾为储君,臣等只好辞官归乡!”
他们齐刷刷地跪倒在地,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
我看着他们,心中一阵悲凉。
“难道,我的决定真的错了吗?”
我开始怀疑自己。
这场争论,持续了很久,一直没有结果。
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