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几乎完全依赖人力。
他决定引入一些简单的机械工具以提高灌溉效率。
他还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灌溉系统,通过引水渠将水源引到田间,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经过几天的适应,何思远逐渐熟悉了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
他知道,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从农业入手。
现代的知识告诉他,科学种田和合理规划才是关键。
一天清晨,何思远早早地来到了村长家里。
村长李伯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到何思远来了,笑着招呼他坐下。
“小远,你这么早就来找我,有什么要紧事吗?”
李伯问道。
何思远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李伯,我想跟您商量一件事。
今年的大旱让村里损失惨重,我们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
我想打几口深井,获取地下水以缓解旱情。”
李伯皱起了眉头:“打井?
这可是个大工程啊,需要不少人力物力。
再说,咱们这里以前从来没试过打井,万一没水怎么办?”
何思远耐心解释道:“李伯,我已经查过了。
根据地质结构,这里的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只要找到合适的地点,一定能打出水来。
而且,一旦有了稳定的水源,不仅解决了农田灌溉的问题,还能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
李伯沉思片刻,点了点头:“你说得有道理。
不过,这事要全村人一起商量才行。”
当天晚上,何思远召集了所有村民,在村子中间的小广场上开了一个紧急会议。
他详细介绍了打井的重要性,并展示了自己绘制的地质图和设计方案。
“各位乡亲,我知道大家现在都很难过,但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何思远诚恳地说,“打井虽然需要时间和资金,但从长远来看,这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
村民们纷纷点头,张老伯第一个发言:“小远说得对,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大家一起努力,总能找到出路。”
王铁匠也附和道:“我愿意出一份力,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刘掌柜则表示可以联系镇上的工匠,提供技术支持。
在大家的支持下,打井工程顺利展开。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第一口水井终于成功打出水来。
清澈的地下水涌出地面,村民们欢呼雀跃,仿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