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希望的曙光。
随着打井的成功,何思远又提出了兴修水利的想法。
他带领村民们修建沟渠和水坝,确保水能够顺畅地流到田里,保证灌溉。
他还借鉴了代田法的经验,通过在长条形土地上开凿沟槽和垄土来保存水分,显著提高了收成。
“李伯,我想再做一件事,修建一些灌溉沟渠和小型水坝。”
何思远再次来到村长家,语气坚定。
李伯有些惊讶:“小远,你可真是个能干的年轻人。
不过,这又是笔不小的开支啊。”
何思远笑了笑:“李伯,我已经想好了。
我们可以先从小规模做起,逐步完善。
这样不仅能节省成本,还能让大家慢慢适应新的灌溉方式。”
李伯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我们就试试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何思远亲自带领村民挖沟渠、筑水坝。
他一边干活,一边给大家讲解原理和技术要点。
村民们在他的带动下,干劲十足。
“远哥,你看这沟渠是不是有点歪了?”
赵一山指着一段刚刚挖好的沟渠问。
何思远仔细看了看,调整了一下方向:“没错,沟渠一定要保持直线,这样才能保证水流畅通。”
孙灵儿也在一旁帮忙,她用小锄头轻轻拍实泥土:“哥哥,我觉得这样做确实比以前好多了。”
“是啊,科学种田就是不一样。”
何思远笑着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灌溉系统逐渐成型。
村民们发现,水不再白白浪费,而是有效地流入每一块田地。
庄稼茁壮成长,产量大幅提高。
为了让村民们度过难关,何思远还引进了一些耐旱作物,如高粱、小米等。
这些作物能够在干旱条件下生存,保证一定的收成。
“李伯,我还想建议大家种植一些耐旱作物。”
何思远又一次来到村长家,“比如高粱,它不仅抗旱能力强,而且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也大。”
李伯点了点头:“好主意,不过种子哪里来呢?”
何思远早已做好准备:“我已经联系了镇上的粮商,他们答应提供优质的高粱种子。
此外,我还找到了一些关于种植技术的资料,可以供大家参考。”
村民们听闻后,纷纷表示支持。
何思远开始组织大家学习种植技巧,亲自示范如何播种、施肥和管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