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起点在大山深处,有一个被岁月遗忘的小山村,名叫桃源村。
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
然而,对于 18 岁的艾丽来说,这个宁静的小山村,既是她温暖的港湾,也是她梦想的枷锁。
艾丽从小就对绘画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和天赋。
她常常坐在村口的老树下,用树枝在地上描绘着眼前的美景: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林、清澈见底的溪流…… 那些简单的线条,在她的笔下仿佛有了生命,生动地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然而,艾丽的家庭却十分贫困。
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每天辛勤劳作,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对于艾丽的绘画梦想,他们虽未明确反对,但也无法给予太多的支持。
在他们看来,画画并不能当饭吃,艾丽应该像其他村里的孩子一样,早早地学会农活,将来找个好人家嫁了,这才是安稳的生活。
除了家庭的压力,艾丽还面临着外界的偏见。
在这个保守的小山村里,大多数人对艺术一无所知,他们无法理解艾丽对绘画的执着,甚至常常投来异样的目光,在背后指指点点。
“这孩子,整天就知道瞎画,能有什么出息?”
“画画能当饭吃吗?
还不如多帮家里干点活。”
这些刺耳的话语,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艾丽的心。
但艾丽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她坚信,总有一天,自己的画作会得到认可,她要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的世界,让更多的人看到山村的美丽。
为了节省纸张,她常常在废旧的作业本上画画;没有颜料,她就用山上的野花、树叶挤出汁液,调制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夜晚,当家人都已入睡,她还会借着微弱的月光,偷偷地在墙上、地上继续她的创作。
困境丛生:希望黯淡随着艾丽对绘画的热爱日益加深,家庭经济的困境也愈发凸显。
父母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田间劳作,微薄的收入仅够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家中破旧的房屋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每逢下雨天,屋内便摆满了接雨水的盆盆罐罐,滴答滴答的滴水声,仿佛是生活对这个家庭的无情嘲讽。
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开始频繁地劝说艾丽放弃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