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隐眼眶微微泛红,他看着父亲那因愤怒而变得扭曲的脸庞,心中满是愧疚。
他知道自己的话伤害了父亲,可他又不愿违背内心。
两难的境地之中,他感到无比的痛苦。
“父亲,可是我……” 李隐还想再解释些什么,却被父亲打断了。
“没有可是!”
父亲大声吼道,“从今日起,好好准备科考。
我已为你请了最好的先生,你要是再敢有丝毫懈怠,就别怪我不客气!”
说完,父亲转身便走,只留下李隐一个人呆站在庭院中。
他望着四角的天空。
风轻轻拂过,吹动着他的衣角,他终于知道,他,只能在这命运的洪流中,努力地挣扎。
<[4]如今他已做了庶吉士,整日待在翰林院中,不知会面临怎样未来。
不过他遇到顶顶有趣的人,他似乎找到了知己。
方祉甫为人沉稳,秉节持重,有些少年老成之感。
也与人和善,不露锋芒。
缘于他们两人相貌相似,常有被同僚认错之时。
二三调侃,两人已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友。
李隐喜欢到潇湘阁听曲,方祉甫竟也不拒绝,随他玩乐;李隐每日早起困难,方祉甫便偷偷为他点卯……也许一个人的来临,能彻底改变另一个人……李隐突然觉得仕途并非腌臜污秽,方祉甫改变了他的看法:他也开始期待走上大殿,与各方鸿儒辩论,造福百姓,成就宏图伟业。
不久便到了除夕,李父知道他与方祉甫交好,便请方祉甫一起过年。
李隐没什么可说的,他知道父亲看定了方祉甫以后必是身居高位。
李隐也这么觉得,方祉甫正有这样的愿景。
当天方祉甫果然上门了,还带着礼物。
李隐一家人迎他入座,他与李父有说有笑,此刻的李隐坐在角落,倒无端像个外人。
席间方祉甫起身敬酒,第一杯却先朝向李隐,他说:“隐弟,自入京以来,你对景之多有照拂,多说无益,此杯当敬你!”
李隐愣了愣,起身忙答道:“我与景之不必多言,话都在酒中”。
李父看着儿子,不禁叹息。
方祉甫第二杯原要敬向李父,李父先起身开了口,“方探花,我儿心拙口夯又相貌平平,不想能与方探花交好,我代我儿谢过,愿岁岁今朝,千里同风;探花步步生花,青云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