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鬓角沾着农妇溅出的血渍,却比任何精心打扮、头戴珠翠的闺秀都明艳动人。
那淡淡的血渍在月光下仿佛成了一种别样的装饰,更凸显出她此刻在救助病人时的勇敢与坚定。
从那以后,苏瑶常常与林宇一起探讨医学问题。
他们一同研究古代医书,在泛黄的书页中寻找智慧的光芒。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林宇便会用现代医学知识为苏瑶详细讲解。
苏瑶聪慧过人,一点就通,她对医学独特的见解也常常让林宇眼前一亮,两人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有一次,他们在研究一本关于伤寒病症的医书时,对书中一种治疗方法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林宇认为书中的方法虽然遵循传统的中医理论,但结合现代医学对病菌传播途径的认识,还可以从改善病人居住环境的卫生条件入手,以减少病菌滋生。
苏瑶则提出,按照书中的记载,伤寒与人体自身的气血循环和阳气强弱有密切关系,或许可以在用药的同时,配合一些食疗的方法来增强病人的体质。
两人各执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
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越争越兴奋,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论据。
最后,他们决定一起进行实践验证。
他们找到一位伤寒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后,一边按照林宇的建议,对患者居住的房间进行彻底的清洁和通风,一边根据苏瑶的想法,为患者准备了一些具有调理气血、补充阳气功效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粥、羊肉汤等,同时配合医书中的药方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林宇和苏瑶每天都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记录体温、脉象等数据。
他们还时常守在患者床边,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康复。
这次经历让林宇和苏瑶更加坚信,医学的道路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才能激发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还有一次,药庐收治了一位因难产而生命垂危的产妇。
产妇已经疼了整整一天一夜,气息微弱,产房里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林宇和苏瑶得知后,立刻赶到产房。
林宇凭借现代医学的妇产科知识,判断产妇可能是胎位不正导致难产。
他当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