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葛妮收到了小虎的来信。
信是用粗糙的纸张写成,字迹有些潦草,但每一个字都像一道光,照亮了葛妮黑暗的世界。
娘:我在战场上一切都好,您别担心。
这里的战斗很激烈,但我们都不怕。
我和阿强在一起,我们会互相照顾。
前几天,我们打退了日军的一次进攻,大家都很振奋。
我每天都想着您做的梅花糕,等打完仗,我就回家吃。
儿 小虎葛妮读着信,泪水止不住地流。
她坐在床边,手指轻轻抚摸着信上的每一个字,仿佛能感受到小虎的温度。
她小心翼翼地将信叠好,放进贴身的口袋里。
她知道,小虎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她不能让儿子担心,她要坚强地生活下去。
陈二伟的妻子也收到了阿强的来信,信中阿强同样诉说着战场的艰辛与他们的决心。
“娘,我一定会活着回来的,您和爹保重身体。
等我回来,我还要帮爹一起干活。”
她坐在门槛上,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信,泪水模糊了双眼,心中却为儿子的坚定感到骄傲。
两位母亲将信拿给彼此看,她们从对方孩子的信中,感受到了同样的坚定与希望。
“咱们的孩子都是好样的。”
陈二伟的妻子拉着葛妮的手说,她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仿佛这样就能给彼此力量。
阿宁和同学们的募捐活动仍在持续进行。
他们不仅在南京城内四处奔走,还通过各种渠道向周边城市呼吁。
一天,阿宁和苏婉来到中央大学的校园里,准备再次组织募捐。
“同学们,前线的将士们正浴血奋战,他们需要我们的支持!”
阿宁站在台上,声音激昂,“我们要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们送去物资,送去希望!”
她的脸颊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眼神中透着坚定的光芒。
台下的学生们纷纷响应,大家踊跃捐款捐物。
一位老教授也走上前,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放进了募捐箱。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这些孩子们在前线拼命,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后方全力支持。”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脸上满是庄重。
此时,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为抗战募捐的身影。
茶馆里,人们放下手中的茶杯,纷纷解囊;集市上,小商贩们也拿出自己辛苦积攒的钱财。
大家只有一个信念,要为前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