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开始慢慢恢复。
但我知道,这还不够。
6我必须找到是谁在搞鬼。
那天下午,我让伙计们盯着外面,结果发现——之前闹事的那群人,竟然是对面‘荣记餐馆’的熟客!
我冷笑了一声,心里有了计较。
第二天,我买了几斤猪骨,亲自送到“荣记餐馆”。
店老板王荣站在门口,看着我,目光阴沉。
“叶姐,怎么,有事?”
我笑着把猪骨放下:“王老板,我听说你们最近生意好,特意来送点食材,感谢你们的‘宣传’。”
他眼神一闪,脸色微变。
我盯着他,一字一句道:“生意场上,留条路给自己。”
7一周后,“叶记食馆”的生意回暖,甚至比之前更好。
那天晚上,我坐在店门口,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终于松了口气。
深圳的餐饮业竞争比镇上凶险百倍,可我知道,只要手艺不丢,真心做生意,总能站稳脚跟。
这座城市,不是王荣的,也不是那些想打压我的人的。
它属于真正努力活下去的人。
而我,绝不会被打垮。
第五章:绝境翻盘,她成了深圳第一家女老板11991年,深圳的生意越做越难了。
街上的饭馆越来越多,我的“叶记食馆”虽然站稳了脚跟,但每天的客流量在下降。
我开始焦虑,每天盯着账本,计算着进货成本和利润。
“叶姐,最近顾客好像少了。”
伙计小赵低声说,“是不是咱们的菜品太单一了?”
我皱眉,看着街上新开的几家餐馆,它们的招牌花里胡哨,打着“港式快餐粤式点心”的旗号,装修得时髦干净,比我的店面看起来更高级。
时代变了,深圳变了,我的店,不能停滞不前。
2我连夜去了广州,在十三行市场里待了一天一夜,考察餐饮流行趋势。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
我问一家快餐店的老板。
他笑着说:“当然是速度快,味道好,价格实惠。”
我猛地想起,当年在码头摆摊,工人们吃饭时间短,最怕等太久。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我要做的,是一场‘早餐革命’。
3我回到深圳,立刻调整经营模式——1. 早餐限定——推出“10分钟快餐”,从点单到出餐,时间缩短到10分钟以内。
2. 简化菜单——除了汤粉,新增馄饨、烧麦、广式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