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苏婉清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浮沉1989:我在深圳的商海搏杀全文》,由网络作家“夏竹听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良心觉醒(1989年)11989年,深圳的天比往年更热,像是一口烧得滚烫的大锅。生意越来越大,我们的公司从小小的贸易行,变成了南山区最有名的电子供应商之一。赵国栋买了新车,换了新房,出入的地方是顶级会所,谈的生意都是百万起步。我也变了。穿定制西装,戴金表,学会了在饭局上敬酒,看人下菜碟。每个月账上的流水,已经是我五年前连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但我知道,这些钱,没那么干净。市场行情不稳,政策又变,我们的盈利方式从单纯的倒买倒卖,变成了更复杂的手段。政府有人,我们就能拿到比别人更低的进货价;工厂有人,我们能压住其他竞争对手的供应链;银行有人,资金周转永远不缺。“浩然,你要记住。”赵国栋举着酒杯,眼神犀利,“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公平。”我沉默...
《浮沉1989:我在深圳的商海搏杀全文》精彩片段
良心觉醒(1989年)11989年,深圳的天比往年更热,像是一口烧得滚烫的大锅。
生意越来越大,我们的公司从小小的贸易行,变成了南山区最有名的电子供应商之一。
赵国栋买了新车,换了新房,出入的地方是顶级会所,谈的生意都是百万起步。
我也变了。
穿定制西装,戴金表,学会了在饭局上敬酒,看人下菜碟。
每个月账上的流水,已经是我五年前连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但我知道,这些钱,没那么干净。
市场行情不稳,政策又变,我们的盈利方式从单纯的倒买倒卖,变成了更复杂的手段。
政府有人,我们就能拿到比别人更低的进货价;工厂有人,我们能压住其他竞争对手的供应链;银行有人,资金周转永远不缺。
“浩然,你要记住。”
赵国栋举着酒杯,眼神犀利,“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公平。”
我沉默地和他碰杯,喉咙里有股苦涩。
2转折发生在年中。
我们拿了一笔大单,一家国营工厂急需一批电子元件,我们能以市场价两倍的价格卖给他们。
赵国栋很快搞定了合同,账面上,我们能赚两百万。
但问题出在供货上。
“库存不够。”
刘志刚脸色难看,把单据递给我,“市场上根本找不到这么多货。”
我盯着合同看了几秒,抬头问:“赵哥知道吗?”
“他让我来问你,有没有别的办法。”
我心里一沉。
我们不是没办法,我们有。
只是这个办法,会害人。
3仓库里堆着一批被淘汰的电子元件,成色和型号都和合同上的差不多,只是部分性能不过关,最重要的是,成本极低,几乎是白拿的废料。
赵国栋靠在沙发上,点了支烟,语气轻松:“国企的人不懂行,货到了,他们不会查太细。”
我皱眉:“可这批货……你还想讲良心?”
赵国栋笑了,“浩然,我们干的生意,哪一样是干净的?
你想赚钱,就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捏紧拳头,指尖发白。
良心?
这几年,我也做了不少这样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该赚的钱,一分不少。
可这次不一样。
这批货是供给国防工厂的,如果出了问题,不是小事。
“赵哥,这个我不做。”
赵国栋眯起眼,语气骤冷:“浩然,你知道你在说什
第一章:青涩岁月(1984年)1我是在收割完最后一捆稻谷的那个晚上,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
天已经擦黑了,金黄的稻田里只剩下零星的几片稻草,母亲坐在田埂上,汗湿的衣衫紧贴着背,喘着气,捶着腿。
父亲蹲在田头,一根接一根地抽着劣质烟卷,沉默不语。
邮递员踩着嘎吱作响的二八大杠停在我家门口,一脚撑着地,从车把手的邮包里翻出一封信,高声喊道:“林浩然!
你家有大学通知书!”
我手一松,镰刀从掌心滑落,掉进稻草堆里。
我直起腰,大步朝着邮递员跑去,指尖在裤腿上蹭了几下,才接过那封薄薄的信封,封口上盖着鲜红的邮戳。
母亲几乎是颤着手接过去,像是在摸什么稀世珍宝。
父亲也凑了过来,皱纹堆满的脸上,浮起几分从未有过的神情。
我拆开信封,几行铅字在昏黄的灯光下映入眼帘:“兹录取林浩然同志入江南大学经济管理系。”
母亲的眼泪一下就掉了出来,手背在围裙上抹了抹,抬起头看我,眼神里是压抑不住的欣喜。
父亲咳了一声,捏了捏手里的烟头,闷声道:“好事,咱们家,终于出个大学生了。”
可是,我的心底,却升起一丝不安。
学费呢?
生活费呢?
这一去就是四年,我该怎么办?
没人说破这个现实,母亲只是拍了拍我的手背,红着眼睛道:“你放心,妈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
可我心里清楚,我们家能砸的锅铁,早就砸得差不多了。
2两天后,村里给我办了酒席,父亲难得喝了几杯高粱酒,拍着桌子说:“这孩子有出息,将来可是咱们林家的光!”
苏婉清是最后一个来的。
她穿着一身浅色的连衣裙,头发编成两条麻花辫,手里拎着一小包点心,低着头,像是做了什么亏心事。
“给你的。”
她把点心递到我手上,指尖蜷缩了一下,又缩回去。
我愣了一下,笑道:“哪来的?”
“我妈做的。”
她抬起头,眼神带着点不自在,“说你上大学了,得吃点好的。”
她的母亲是镇上的小学老师,性格一向严厉,小时候我和她坐前后桌,只要我捣乱,就少不了被她母亲拎着耳朵训话。
可就是这样一个严苛的女人,竟然愿意亲手做点心让我带
阴沉,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卖不掉,我们就死。”
我心头一颤。
这次囤货,投了三十万。
三十万,在深圳可以买十几套房。
我低头看着手里的账单,指尖微微发冷。
市场不会同情任何人,它只认输赢。
4但赵国栋没死。
他带着我,直接去了市政府。
“浩然,商场不是只有买卖。”
他在车里,看着窗外的政府大楼,声音低沉,“有些时候,得让别人为你开条路。”
我沉默不语。
我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我们这批货出不了关,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对人,花点钱,让它顺利通过。
赵国栋有他的关系,他带着几瓶茅台,几个厚厚的信封,在政府大院里转了一圈,出来的时候,点着烟,对我笑:“搞定。”
五天后,我们的货顺利出关,市场开始缓慢回暖。
赵国栋的电话接个不停,都是想要低价抛货的同行,他笑着一个个拒绝:“抱歉,我们的价格,不降。”
两周后,市场彻底恢复,我们的货以比原价高30%的价格卖出,狠狠赚了一笔。
那天晚上,赵国栋请所有人去吃鲍鱼,喝茅台。
我喝了很多,胃里滚烫,心里却没那么畅快。
我抬头看着他,忽然问了一句:“国栋哥,如果那天政策没松动呢?”
他看着我,笑了笑,缓缓吐出两个字:“跑路。”
5这场商战之后,我彻底明白了一件事——商场,没有干净的赢家。
但我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回不去了。
我的账户上多了一笔钱,足够在罗湖买一套小公寓。
我站在公寓的阳台上,看着深圳的夜景,终于下定了决心,给苏婉清写了一封信。
“婉清,我在深圳混得不错了,你……过得好吗?”
信寄出去,我等了很久,没有回音。
直到一个月后,我收到一封从家乡寄来的信。
字迹娟秀,只有短短几行:“浩然,我要结婚了。”
“你保重。”
落款:苏婉清。”
6那天晚上,我喝得烂醉,第二天醒来,发了一笔狠。
我不能再被情感束缚,我要更高的地位,更大的财富,我要让自己彻底摆脱那个泥土气息的家乡。
赵国栋看着我,笑着拍了拍我的肩:“浩然,跟着我,你会赚得更多。”
我看着他,笑着点头。
“好。”
那天晚上,我彻底告别了过去的自己。
第四章:
里,又撕掉。
我怕她知道我只是个工厂组长,怕她看到我的字里行间,藏着难以启齿的自卑。
但命运从不等人停下。
这一年,我遇见了赵国栋。
4赵国栋是个地道的商人,穿着熨帖的西装,手腕上戴着金表,笑起来带着一丝精明的味道。
他是我们工厂的供应商,负责电子元件的采购,时常出入厂区。
有一次,他来巡查设备,我恰好在调整一台失灵的焊接机。
他站在一旁看了一会儿,忽然笑着问:“小伙子,你读过书?”
我抬头看他,点了点头。
“学过经济管理?”
“学了一点。”
赵国栋沉吟片刻,拍了拍我的肩:“年轻人,愿不愿意跟我干?”
我的心猛地一跳。
“你是说……工厂的活儿,赚死工资,翻不了身。”
赵国栋笑了笑,眯起眼睛,“我在做贸易,缺个得力助手。”
我盯着他,好一会儿才问:“能赚多少?”
他竖起一根手指。
“底薪一百,提成另算。”
我握紧拳头。
我要跳出工厂,去见更大的世界。
5跟了赵国栋之后,我才知道深圳真正的生意人是怎么赚钱的。
他做的是电子贸易,低价从港商手里批发电子元件,再倒手卖给内地工厂,一进一出就是几十倍的利润。
“记住,市场是活的。”
赵国栋夹着烟,对我说,“你得先知道谁缺货,谁有货,谁最着急。”
我跟着他跑了半个月,学会了讨价还价,学会了怎么从外商手里压价,也学会了在交易桌上如何察言观色。
“生意,不只是卖货,更是卖人情。”
那天,我们谈成了一笔大单,对方是个台湾商人,姓陈,出手阔绰,一口气订了十万件电子元件。
赵国栋请他吃饭,点了一桌粤菜,席间笑着说:“陈老板,以后这种大单,可别忘了我们。”
陈老板笑眯眯地端起酒杯:“只要你们的货靠谱,合作长久。”
回去的路上,我问赵国栋:“我们哪来的货?”
他瞥了我一眼,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先接单,再找货,永远不让资金压在手里。”
“但……如果供货商这次涨价呢?”
“那就换一个供货商。”
他笑得轻松,“市场,永远不缺人。”
我没再说话。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
这就是商场,比工厂的流水线更残酷,也更刺激。
61987
行车的南下青年,空气里混杂着汗水和廉价香烟的味道。
有人拿着小广告在人群里穿梭,大声喊着:“工厂招人!
包吃包住!
工资四十块起!”
我站在人群里,捏着兜里仅剩的十块钱,四周望了一圈,突然有些茫然。
这是深圳,所有人都在寻找机会,所有人都想改变命运,可我连今晚住哪儿都不知道。
我没敢去车站附近的旅馆,拖着一个破旧的帆布包,沿着街道走了很久,最终在一家人力市场门口停下。
里面是拥挤嘈杂的人群,皮肤晒得黝黑的男人们围着一块黑板,仔细看着上面手写的招工启事——“电子厂招普工,男工40,女工35,包吃住,计件制,月薪50-80。”
“建筑工地急招泥瓦工,日薪5块,供饭。”
“外资厂招流水线工人,学徒期30,转正70,英语优先。”
<我的目光停在最后一行。
——外资厂。
那是深圳最赚钱的地方。
2两天后,我正式成为了一家港资电子厂的流水线工人。
工厂坐落在蛇口工业区,厂房宽大而整齐,工人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服,在长长的流水线上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我的工作是组装录音机的外壳,每天站十个小时,装配上千个零件,手指经常被尖锐的塑料划破,疼得钻心。
可我不在乎。
每天晚上十点下班,我会多留一个小时,站在技术员旁边,偷偷看他们调整机器;周末别人睡懒觉,我去仓库帮忙,顺便记住所有零件的编号和用途。
我没念完大学,但我知道,机会不会凭空落下来,我只能自己去抢。
三个月后,组长叫我去办公室。
“林浩然,你做事很踏实,我推荐你去设备组。”
设备组是工厂的“精英”部门,工资比普通工人高一倍。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宿舍门口,看着远处霓虹灯闪烁的高楼,心跳得飞快。
深圳这座城市,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31986年,我升任组长,工资涨到了150块,够寄钱回家,也够让我在城中村租间单人房。
我买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录音机,晚上躺在床上,听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想起江南的夜色和苏婉清的眼睛。
她现在在哪里呢?
是不是已经嫁人了?
有时候,我会写一封信,塞进信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