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水镇,李福生可是家喻户晓的大善人。
他年近五十,身形微微发福,肚子上有了一圈软软的赘肉,走路的时候会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他的脸圆圆的,笑起来眼睛眯成两条弯弯的缝,脸颊上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任谁见了都觉得格外亲切。
李福生经营着镇上最大的米铺,店面宽敞,招牌醒目,店里的大米种类繁多,品质上乘。
靠着诚信经营,他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家境也颇为殷实。
可他从不像其他富商那般骄矜吝啬,反而一心扑在周济穷苦百姓的善举上,在镇上威望极高,人人都敬重地称他一声“李善人”。
每日晨曦初露,天边才泛起鱼肚白,米铺还未正式营业,李福生就早早来到店门口,指挥伙计支起一口一人多高的大铁锅。
生火、添水、下米,动作娴熟流畅。
他亲自守在锅边,时不时用长柄勺子搅拌一下,防止米粥粘锅。
随着火势渐旺,锅里的米粥开始翻滚,浓稠的米浆咕嘟咕嘟冒着泡,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
不一会儿,就有穷苦百姓陆陆续续赶来,他们衣衫褴褛,补丁摞着补丁,有的裤子膝盖处破了个大口子,露出干瘦黝黑的小腿;有的衣服袖子短得可怜,手腕都露在外面。
他们排着队,手里捧着破旧的大碗,眼中满是期待。
李福生总是满脸笑容,亲自给他们盛粥,还不忘叮嘱一句:“小心烫,慢慢喝。”
看着他们狼吞虎咽地吃着,脸上露出满足又幸福的神情,李福生心底就盈满欣慰,觉得这一天都充满了意义。
不仅如此,遇上灾年,粮食歉收,粮价飞涨,他主动开仓放粮,还减免穷苦租客的租金。
有一回闹旱灾,地里颗粒无收,许多人家揭不开锅,李福生二话不说,免费发放粮食,帮助大家度过难关,这般善举,让全镇百姓对他感恩戴德。
这年冬日,冷得出奇。
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脸颊,刺得生疼。
屋檐下挂着长长的冰凌,像一把把锋利的宝剑。
一天傍晚,李福生忙完米铺的生意,正准备关门回家。
他裹紧身上的厚棉衣,脖子上围着一条妻子亲手织的围巾,一边搓着手,一边哈着热气。
忽然,他听到门口传来一阵痛苦的呻吟声。
他心头一紧,急忙出门查看,只见墙角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