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1在美术学院,中国画公共课堂的大教室里,教授正在讲解一幅古代名画《溪山行旅图》我坐在教室后排,聚精会神地听讲。
这时老师请一个同学说说这幅画的文化内涵,没人回答,教授就点了我的名:“程素雪同学请说一下。”
我站了起来说:“这幅《溪山行旅图》,画家通过描绘雄伟壮丽的山水景色,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引发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作品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画面中的山水与行旅人物相互交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我坐下来。
接着,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幅画的意境大家都能感受到,但谁能说说其中的书法题跋有什么特点?”
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在思索。
我正准备举手,前排的一个男生已经站了起来。
“这幅画的书法题跋,笔力遒劲,意境深远,与画作相得益彰。”
他的声音清朗,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我抬头一看,我抬起头,仔细打量着眼前的男孩。
只见他身材修长,面容英俊,有着一张清秀的脸庞,眼神深邃而沉静,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
他的气质与周围热闹的氛围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他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他眼神中透着一种自信和从容。
教授接着介绍:“他叫崔云墨,书法专业的学生,虽然是学生但在全国书法展览中多次获奖,甚至有一次书法比赛中几种书体同时获奖”。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崔云墨的名字在美术学院并不陌生。
他以一手灵动的行书闻名,我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字,却从未想过会在这样的场合与他相遇。
课后,崔云墨主动走到我面前,微笑着说道:“你好,我是崔云墨,刚才听你对画作的见解,感觉我们很有共同语言。”
我有些惊讶,但还是礼貌地回应:“你好,我是程素雪,国画专业的。”
他继续说道:“我对国画也很感兴趣,尤其是你的作品,我看过几次展览都有你的作品,而且画的非常好,真的很佩服。”
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