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争,犹如走在刀刃上,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与此同时,朝中的局势也愈发紧张,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让人感到压抑。
支持楚逸和楚轩的两派官员在朝堂上时常发生激烈争吵,金銮殿上,往日的庄重肃穆被争吵声彻底打破。
一方力陈文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推行仁政、发展文化教育,才能让大楚长治久安;另一方则高呼武力方能保家卫国,强调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大楚的尊严与领土完整。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甚至在一些政策的制定上也故意作对,你提出的方案,我必反对,全然不顾国家的整体利益。
使得朝廷的政令难以顺利推行,各项事务陷入僵局,大楚王朝的这艘巨轮,在这波涛汹涌的政治漩涡中,开始摇摇欲坠。
楚桓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乱成一团的臣子们,心中深感忧虑。
他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无奈,他深知太子之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朝堂的稳定,若再任由事态发展,大楚江山恐将陷入动荡,百姓也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平息这场纷争,楚桓经过多日的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决定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
他在朝堂上郑重宣布,将在三个月后举行一场文试和武试,让三位皇子分别展示自己的才能,届时再根据他们的表现来决定太子人选。
这个消息一出,宫廷内外再次陷入了紧张的筹备之中。
楚逸日夜苦读,东宫的书房内堆满了经史子集,各类书籍层层叠叠,几乎占据了半个房间。
他常常秉烛夜战,直至东方破晓,那昏黄的灯光下,映照着他专注的面容。
他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奋笔疾书,只为在文试中展现出自己深厚的学识,向众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楚轩则在军中加紧训练,每日天未亮便起身,带领士兵们进行高强度的操练。
从骑马射箭到近身搏斗,每一项技能都力求做到极致。
他亲自示范,纠正士兵们的动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士兵们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也期望在武试中一鸣惊人,以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皇帝和众人的认可。
楚澜虽然年纪小,但在贤妃的教导下,也丝毫不敢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