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
他每日天刚蒙蒙亮便起床诵读经典,稚嫩的声音在寂静的宫殿中回荡。
午后跟着宫中的先生学习治国理政之道,他听得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夜晚还会在庭院中练习一些简单的武艺技巧,虽然身形小巧,但动作却十分认真,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试图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不落下风。
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而过。
文试和武试如期举行。
文试当日,考场内静谧无声,唯有笔锋在宣纸上游走的沙沙声,如同春蚕啃食桑叶。
三位皇子在考场上奋笔疾书,展现出了各自的才华。
楚逸的文章文采斐然,辞藻优美,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论述深刻,从民生疾苦到国家治理,洋洋洒洒数千言,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赢得了众多文官的赞赏。
他们传阅着楚逸的文章,不住点头称赞,仿佛看到了一位未来贤君的影子。
楚轩的文章虽然在文采上稍逊一筹,但他对军事策略的分析却头头是道,从排兵布阵到粮草调配,无一不精准到位。
他以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详细阐述了如何在战场上克敌制胜,令武将们纷纷点头,仿佛看到了未来战场上的胜利曙光。
他们对楚轩的军事才能,更加深信不疑。
楚澜年纪虽小,但他的文章却思路清晰,见解独到,在论述治国之道时,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
他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大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在场的考官们大为惊叹。
他们不敢相信,如此深刻的见解竟出自一个十岁孩童之手,纷纷对楚澜刮目相看,认为他日后必成大器。
武试的场面则更加激烈,犹如一场热血沸腾的战斗。
宽阔的校场上,尘土飞扬,围观的人群密密麻麻,将校场围得水泄不通。
楚轩一马当先,他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身姿矫健,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
在马术项目中,他驾驭着马匹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如旋风般疾驰而过,引得阵阵喝彩。
他与马匹之间的默契配合,让人叹为观止。
在射箭项目中,他弯弓搭箭,动作一气呵成,箭无虚发,每一支箭都精准地命中靶心,赢得了众人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