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合作社的仓库里堆满了各种农产品。
陈凯看着满仓的蔬菜水果,却高兴不起来。
“又有一批订单取消了,”他放下手机,叹了口气,“客户说我们的产品和别人家的没什么区别,价格还贵。”
韩杰皱着眉头翻看销售数据:“这样下去不行,我们必须想办法提高产品附加值。”
正说着,李云菲匆匆跑来:“不好了,东边大棚的西红柿滞销了,再不处理就要烂在地里了。”
三人赶到现场,看着满棚红彤彤的西红柿,心急如焚。
“要不我们降价处理?”
陈凯提议。
“不行,”韩杰摇头,“这样会扰乱市场价格。
我有个想法,不如我们试试深加工?”
“深加工?”
陈凯和李云菲异口同声。
“对,”韩杰眼睛发亮,“我们可以建个加工厂,把滞销的农产品加工成即食食品、果干、果酱之类的。
这样既能解决滞销问题,又能提高产品附加值。”
说干就干。
他们立即联系了县里的食品加工专家,开始筹划建厂事宜。
然而,资金成了最大的难题。
“至少要两百万,”陈凯看着预算表发愁,“我们上哪找这么多钱?”
“我去找县里领导谈谈,”李云菲说,“现在国家正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说不定能争取到政策支持。”
在李云菲的努力下,他们成功申请到了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
加上自筹资金,加工厂项目终于启动。
建厂的过程并不顺利。
设备采购、厂房建设、工人培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
陈凯和韩杰几乎住在了工地上,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最困难的是产品研发。
他们请来了省农科院的专家,尝试开发各种新产品。
即食蔬菜包、果蔬脆片、果酱果脯......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
“又失败了,”陈凯看着实验室里焦黑的果干,沮丧地说,“这已经是第三十八次了。”
“别灰心,”韩杰拍拍他的肩膀,“你看这个即食蔬菜包,口感已经接近市面上的产品了。
我们再调整一下配方,一定能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研发出了第一批合格的产品。
即食蔬菜包保持了蔬菜的鲜嫩口感,果蔬脆片酥脆可口,果酱果脯甜而不腻。
产品上市后,很快打开了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