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最后的火星老杨小赵前文+后续

最后的火星老杨小赵前文+后续

逍遥梦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站起身,双手用力拍在桌子上,掌心的冻疮在这剧烈的动作中崩裂开来,殷红的血珠溅落在桌面上。死亡证明被震得在玻璃台板下剧烈震颤,母亲那黑白照片上的面容也泛起了涟漪,仿佛母亲也在这冰冷的世界里感受到了委屈与不甘。“活着是累赘,死了倒省粮食?”老杨嘶吼着,喉咙里滚着浓重的痰音,听起来就像一台快要散架的鼓风机,发出最后的挣扎。这时,窗外闪过一道佝偻的影子。管后勤的老会计抱着一袋米在走廊里徘徊,他身上那件呢子大衣破旧不堪,肩头的补丁摞着补丁,每一块补丁都诉说着生活的艰辛。老杨还记得,十年前街道送来“孝子模范”奖状时,就是这个老头骑着那辆破旧的二八杠自行车,亲手把奖状交到他手上,那时的生活虽然也艰难,但至少还有母亲在,日子总还有些盼头。“系统显示...

主角:老杨小赵   更新:2025-03-12 18:4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老杨小赵的其他类型小说《最后的火星老杨小赵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逍遥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站起身,双手用力拍在桌子上,掌心的冻疮在这剧烈的动作中崩裂开来,殷红的血珠溅落在桌面上。死亡证明被震得在玻璃台板下剧烈震颤,母亲那黑白照片上的面容也泛起了涟漪,仿佛母亲也在这冰冷的世界里感受到了委屈与不甘。“活着是累赘,死了倒省粮食?”老杨嘶吼着,喉咙里滚着浓重的痰音,听起来就像一台快要散架的鼓风机,发出最后的挣扎。这时,窗外闪过一道佝偻的影子。管后勤的老会计抱着一袋米在走廊里徘徊,他身上那件呢子大衣破旧不堪,肩头的补丁摞着补丁,每一块补丁都诉说着生活的艰辛。老杨还记得,十年前街道送来“孝子模范”奖状时,就是这个老头骑着那辆破旧的二八杠自行车,亲手把奖状交到他手上,那时的生活虽然也艰难,但至少还有母亲在,日子总还有些盼头。“系统显示...

《最后的火星老杨小赵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站起身,双手用力拍在桌子上,掌心的冻疮在这剧烈的动作中崩裂开来,殷红的血珠溅落在桌面上。

死亡证明被震得在玻璃台板下剧烈震颤,母亲那黑白照片上的面容也泛起了涟漪,仿佛母亲也在这冰冷的世界里感受到了委屈与不甘。

“活着是累赘,死了倒省粮食?”

老杨嘶吼着,喉咙里滚着浓重的痰音,听起来就像一台快要散架的鼓风机,发出最后的挣扎。

这时,窗外闪过一道佝偻的影子。

管后勤的老会计抱着一袋米在走廊里徘徊,他身上那件呢子大衣破旧不堪,肩头的补丁摞着补丁,每一块补丁都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老杨还记得,十年前街道送来“孝子模范”奖状时,就是这个老头骑着那辆破旧的二八杠自行车,亲手把奖状交到他手上,那时的生活虽然也艰难,但至少还有母亲在,日子总还有些盼头。

“系统显示您今年五十四周岁。”

办事员敲击键盘的声音清脆又急促,像在打算盘,一下一下敲在老杨的心坎上,“建筑工地招工截止四十五岁,保安要求五十岁以下。”

显示屏散发的蓝光映在办事员的镜片上,老杨透过那片蓝光,突然看清了自己扭曲的倒影,鬓角的白发如霜,比存折上那可怜的余额还要刺眼,他这才惊觉,岁月早已在他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而生活的重担,让他未老先衰。

冻雨不知何时转成了雪粒子,纷纷扬扬地砸在窗外的招聘广告上。

那鲜红的“急招”字样被水渍晕开,变得模糊不清,却像烧红的烙铁,深深地戳在老杨的眼底。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裤袋,摸到了那枚带血的硬币,那是今早在桥洞下捡到的,硬币边缘还粘着陈姐缝补保温桶用的红线,这一丝温暖的痕迹,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显得如此珍贵,却又如此脆弱。

就在这时,老会计突然咳嗽着撞开了门:“李干事,三号文件柜钥匙!”

趁着办事员转身的间隙,老会计迅速地把半袋东北米塞进老杨怀里。

米袋散发着淡淡的霉味,可老杨却觉得它比怀里抱着的骨灰盒还要暖和,那是来自人间的一丝温度。

老人指甲缝里的陈灰蹭到老杨手背上,那是常年烧锅炉留下的印记,也是生活对他的磨砺。

走廊尽头的复印
他伸出粗糙、干裂的手,握住那把生锈的扳手,准备继续修补车胎。

就在扳手咬住内胎的刹那,他的手猛地一颤,母亲临终时痛苦的咳喘声,毫无征兆地在他耳边炸响。

那声音,早已和北风穿过钢筋孔的呜咽紧紧纠缠在一起,化作他生命中一道无法磨灭的痛苦烙印。

每一次回想起来,都像一把锋利无比的尖刀,直直地刺进他的心脏,让他痛不欲生。

“师傅,车链子卡死了。”

一个年轻的声音骤然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压抑寂静。

老杨缓缓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身着工作服的青年。

青年不停地跺着脚,嘴里哈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冰冷的空气中。

他的头盔上结满了冰霜,睫毛上也挂着冰碴,不难想象他在这冰天雪地中已经奔波了多久,是何等的疲惫与艰辛。

老杨缓缓起身,迈着沉重的步伐凑近查看。

在昏暗朦胧的光线里,他的目光忽然被对方后轮钢圈上绑着的一根褪色红头绳吸引。

那红头绳在寒风中轻轻晃动,像一只脆弱的蝴蝶,随时都会被吹落。

不知为何,看到这红头绳的瞬间,老杨的心脏猛地一缩,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涌上心头。

就在这时,扳手突然打滑,他断指处的旧伤猝不及防地裂开,殷红的血珠滴落在冻得硬邦邦的帆布包上,刹那间绽开,宛如腊月里他心心念念却始终没舍得买的窗花,美丽却又饱含着无尽的哀伤。

“这鬼天气,真倒霉。”

青年忍不住抱怨起来,“师傅,您这儿能快点修好吗?

我还赶着去送货呢,要是晚了,这个月奖金可就没了。”

青年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焦急与无奈,那是被生活重担压迫的无奈。

老杨默默地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低下头,全神贯注地继续摆弄着车链子。

他的心里五味杂陈,在这样的寒冬里,每个人都在生活的泥沼中苦苦挣扎,为了那微薄的收入,为了那遥不可及的希望,拼命奔波,不敢停歇。

青年走后,一个摩的司机路过,他停下了车,从兜里掏出五块硬币,轻轻扔给老杨:“杨师傅,天儿冷,买点热乎的吃。”

硬币落在搪瓷缸里,发出清脆的声响,在这寂静空旷的桥洞里格外刺耳。

老杨看着这几枚硬币,脑海中突然浮现出焚化炉前那枚
角。

他这才发现,陈姐袖口的黑纱不知何时换成了孝麻,针脚粗得像是用铁丝缝的,想必她也是在生活的泥沼里苦苦挣扎,亲人的离去更是雪上加霜。

陈姐把保温桶硬塞进老杨怀里,老杨闻到鸡汤里隐隐掺着板蓝根味,想必是陈姐省吃俭用,把家里有限的食材都用上了。

陈姐转身离开时,辫梢扫过他的手背,他这才看清,那根本不是红头绳,而是半截染血的绷带。

看着陈姐瘦弱的背影,老杨心中五味杂陈。

就在这时,殡仪馆的灵车在远处不耐烦地按起了喇叭,老杨突然冲着那个背影喊道:“张姑娘!”

陈姐的脚步顿住了,她没有回头,但肩膀却抖得像寒风中晾晒的床单。

这个姓氏是老杨从刘婶骂街时偷听来的,此刻喊出口,却像块烧红的炭卡在喉咙,滚烫又难受。

灵车司机探出头来骂骂咧咧,老杨却充耳不闻,他把保温桶抱在胸前,鸡汤在颠簸中泼了出来,在死亡证明上洇出个油汪汪的句号,仿佛在为母亲的一生画上最后的句点,也为他曾经的生活画上了终结。

来到焚化炉前,穿藏青制服的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敲着表格,冷冷地说道:“普通炉排队两小时,加急费三百。”

老杨麻木地摸出存折,看着低保金那栏的数字,早被母亲的药费啃得只剩个零头,哪里还有余钱支付加急费。

炉膛突然喷出的热浪掀翻了他的鸭舌帽,露出耳后结痂的伤口,那是母亲临终那晚,在痛苦挣扎中抓破的,如今却成了母亲留给他最后的印记。

当骨灰盒捧在手里时,老杨只觉轻得骇人,仿佛手中捧着的不是母亲的骨灰,而是自己一生的回忆与思念。

工作人员指着展示柜里那些描金绘银的样品,喋喋不休地介绍着:“这种楠木的防潮,底下还有孝经……”老杨却不为所动,他径直走向角落的素漆木盒,盒盖上歪歪扭扭刻着“寿”字,那是表舅爷当年做木匠学徒时的手艺。

虽然简陋,却带着一丝人间的烟火气,老杨觉得,这才是母亲会喜欢的。

“活着住危房,死了倒讲究。”

工作人员见老杨选了最便宜的骨灰盒,忍不住嘟囔着撕收据。

老杨用围巾裹住骨灰盒,低声说道:“娘爱听刨木头声。”

这话半真半假,母亲
气,枣红色毛线帽沾满银霜,“人家张姑娘等到手脚冰凉,茶馆都要打烊了!”

案板上的猪排已剔得雪亮,刀刃停在半空,映出他眼角新添的皱纹。

“老杨啊,你就去看看呗,姑娘家一片心意。”

刘婶急得直跺脚。

老王掐灭烟头嗤笑:“老杨是怕媳妇进门,老太君那屋的氧气机吵着新婚夜。”

满棚子的肉贩哄笑起来,老杨握刀的手背暴起青筋。

笑声里混进远处救护车的呜咽,他突然想起昨夜背母亲上厕所,老人嶙峋的脊梁硌得他胸口生疼。

“都别笑了!”

老杨怒吼一声,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愤怒。

众人被这吼声镇住,笑声戛然而止。

老杨的眼神里,有痛苦,有无奈,更多的是对命运的不甘。

菜刀忽然高高扬起,寒光在棚顶划出半弧。

众人惊呼声中,左手小指传来冰凉的刺痛。

老杨看着那截断指在案板上跳动,血水渗进木纹里的陈年油垢。

奖状从墙钉上飘落,十年前街道主任送来的“孝子模范”金字,正被血珠洇成暗褐色。

“这下清净了。”

老杨扯下围裙裹住伤口,疼得牙关打颤。

刘婶瘫坐在条凳上,老式收音机里突然飘出《锁麟囊》的唱词:“他酸文假醋忒慌张……”断指还在神经性地抽搐,像条离水的泥鳅。

老王递来的白酒浇在伤口上时,老杨瞥见存折彻底掉出来了。

蓝皮本子摊开在血泊里,“632.5”的数字正在变红。

他想起茶馆玻璃上的水雾,此刻该凝成冰花了吧。

风卷着雪粒子灌进棚子,奖状上的血渍冻成了铁锈色的痂。

老杨强忍着疼痛,一步一步往家走。

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刃上。

回到家,母亲正坐在床边,眼神里满是担忧。

“儿啊,你的手咋了?”

母亲颤抖着声音问。

“没事儿,妈,不小心切着了。”

老杨故作轻松地回答,可那苍白的脸色和颤抖的身体,怎么也瞒不住母亲。

“你别骗妈了,是不是又为了我……”母亲说着,眼眶红了。

老杨坐在母亲身边,握住她的手:“妈,您别多想,我这不是好好的嘛。

您安心养病,啥都别操心。”

母子俩相对无言,只有母亲偶尔的咳嗽声,打破这压抑的沉默。

老杨望着窗外的雪,思绪飘回到多年前。

那时候,父亲还在,一
微弱的灯光,仔细地数着单据。

住院费4760元,白蛋白注射液每支280元,呼吸机每小时12.8元……这些冰冷的数字在他眼前不停地分裂、重组,最后慢慢地幻化成母亲插着鼻饲管,虚弱无助的脸。

就在这时,防火门突然被人推开,陈姐端着一个饭盒走了进来。

铝制盒盖在昏暗的灯光下倒映着老杨那扭曲、憔悴的面孔。

“杨师傅,我给大娘熬了点米油。”

陈姐轻声说道,她袖口的黑纱不小心蹭到了墙灰。

老杨闻到她身上有一股缝纫机油的铁腥味,那是生活留下的痕迹。

当陈姐把保温桶递过来时,两人的小拇指短暂地相触了一下。

陈姐指腹上密密麻麻的针眼硌得老杨心头猛地一颤。

护士站的挂钟不紧不慢地敲响了三下,在这寂静的夜里,每一声都显得格外清晰、沉重。

老杨在缴费单的背面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

就在他写下数字“13”时,手指上的血不小心晕开了油墨,数字变得模糊不清。

与此同时,陈姐正轻声地讲着丫丫父亲矿难赔偿金被拖三年的事。

老杨听着这些,心中的愤怒和无奈达到了顶点,他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慌乱中,竟把那张写着电话号码的纸片塞进了嘴里。

新闻纸的酸苦味道混着血丝,卡在他的喉头,让他难受得几乎窒息。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