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虎、赵强成了铁得不能再铁的好哥们。
三人偶然听说朝廷要举办科举选拔人才,那眼睛一下子亮得跟探照灯似的。
他们心里都清楚,这可是改变命运的好机会。
从那时候起,三人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日夜埋在经史子集里。
白天热得像蒸笼,蚊虫还一个劲地叮咬,他们也不管不顾,一门心思地研读;晚上就着那黄豆粒大的灯光,常常苦读到鸡叫天亮。
林羽不仅钻研古代经典,还把现代农业知识巧妙地加进去,用全新的视角解读农事典籍,为科举做足了准备,李虎和赵强则在一旁虚心学习,跟着一起进步。
科举那天,林羽那叫一个自信满满,大踏步走进考场。
考场里,其他考生有的紧张得满头大汗,抓耳挠腮,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有的摇头晃脑,装出一副镇定的样子,其实心里慌得像揣了只小兔子。
林羽却跟没事人一样,那些知识就像一群听话的小绵羊,在他脑袋里排着队,乖乖等着他调用。
他文思如泉涌,笔在纸上“刷刷”地写,不管是四书五经的经典问答,还是对当下时政的策论,都回答得那叫一个溜,见解独特得能把人惊掉下巴。
特别是在策论里,他大胆提出改良农业、兴修水利这些新奇观点,就像往平静的湖水里扔了颗超级大石头,激起了层层大浪花。
阅卷官们看到林羽的答卷,眼睛都直了,先是惊得下巴差点掉地上,接着就被他那新颖的思路和扎实的学识给深深折服了。
“这小子,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一位阅卷官忍不住大声赞叹。
最后,林羽高中进士。
消息一传开,林家就跟炸开了锅似的,所有人都惊得合不拢嘴。
林耀更是气得脸都绿了,心里那嫉妒的小火苗“呼呼”地烧,可又拿林羽一点办法都没有。
初入官场遭排挤林羽靠着科举的好成绩,被任命为偏远小县的县令。
他满心欢喜,以为能在这儿大干一场,实现自己的抱负,可刚一到任,就被现实兜头泼了一盆冷水,透心凉。
县衙里有个师爷叫周福,那可是个在官场混了多年的老油条,圆滑得像条抹了油的泥鳅,对官场那些潜规则门儿清。
他瞧林羽年纪轻轻,又是庶子出身,打心眼里就没把他当回事儿,一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