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诱赵军深入。
在赵军追击过程中,白起迅速派出两支奇兵。
一支奇兵由白起精心挑选的精锐骑兵组成,他们骑着快马,如利刃般迅速切断赵军的退路。
这些骑兵行动敏捷,趁着赵军后方空虚,迅速占据了赵军回撤必经之路的险要山口,设立防线,阻断了赵军撤回营垒的路线。
另一支奇兵则悄悄插入赵军主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分割开来。
这支队伍行动隐秘,利用地形和夜色的掩护,悄然接近赵军,成功将赵军一分为二,使得赵军主力与营垒中的后援部队和粮草辎重无法相互呼应。
白起将赵军成功包围后,并没有急于发动总攻。
他深知,赵军虽然被困,但毕竟有四十万之众,如果逼得太紧,赵军很可能会拼死突围,给秦军造成重大损失。
于是,白起决定围而不攻,消耗赵军的粮草和士气。
白起命令秦军在包围圈外加强防御,防止赵军突围。
同时,他还时不时地派出小股部队对赵军进行骚扰,趁赵军疲惫或松懈之时,发动突然袭击,射杀或掳掠一些赵军士兵,让赵军时刻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
赵军被困在包围圈中,整整四十六天,粮草断绝。
士兵们饿得头晕眼花,士气低落,军心大乱。
在这种极端困境下,赵军内部开始出现混乱,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军的战斗力和抵抗意志逐渐消磨殆尽,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在赵军士气低落、战斗力大幅下降后,白起认为发动总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指挥秦军对赵军发起了最后的攻击。
白起站在指挥台上,手持令旗,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
秦军各部队密切配合,从各个方向对赵军发起猛烈攻击。
弓箭手万箭齐发,箭雨如蝗般射向赵军,一时间天空被密密麻麻的箭矢遮蔽;步兵手持利刃,呐喊着冲向赵军阵地,他们步伐坚定,士气高昂;骑兵则在战场上来回驰骋,追杀逃窜的赵军士兵,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
赵军虽然试图抵抗,但已回天乏术。
赵括亲自率领赵军突围,却在混战中战死。
失去指挥的赵军更加混乱,四十万赵军走投无路,只得投降。
面对这四十万降卒,白起陷入了两难的沉思。
“赵军反复无常,若放他们回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