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僻,鲜有人知晓其中的深意,他企图以此让苏牧在皇帝和众大臣面前出丑,从而打压他的威望。
苏牧心中明白陈仲谋的险恶用心,他深吸一口气,迅速在脑海中梳理相关知识。
短暂的沉默后,苏牧从容不迫地站出来,开始引经据典,详细而准确地回答问题。
他不仅对典故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还对其背后蕴含的政治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
皇帝听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频频点头,对苏牧的才华和学识赞赏有加。
陈仲谋等人则面色铁青,心中既恼怒又无奈,只能暂时作罢。
此后,类似的刁难不断,但苏牧凭借着扎实的学识、过人的智慧和沉稳的心态,一次次巧妙地化解危机,逐渐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
第五章:临危受命赴水患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不久后,一则令人痛心疾首的噩耗传来:黄河流域突发百年一遇的严重水患。
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如同一头失控的洪荒巨兽,奔腾咆哮着,以排山倒海之势冲毁了沿岸无数的村庄和农田。
浑浊的浪涛高达数丈,所到之处,房屋瞬间被夷为平地,百姓们在睡梦中被惊醒,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园被洪水吞噬,呼天抢地的哭喊声在洪水的肆虐声中显得如此渺小而无助。
各地官员的加急奏折,如同雪花般纷纷飞至皇帝的案头。
皇帝看着这些奏折,心急如焚,坐立不安。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压抑,大臣们一个个面色严肃,议论纷纷,商讨应对之策。
此时,陈仲谋心中又打起了坏主意。
他站出来,假装痛心疾首地向皇帝举荐苏牧前往治理水患。
他心里暗自盘算,治水工程浩大而复杂,困难重重,且风险极高,苏牧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根本没有实际的治水经验,必定无法胜任此项艰巨的任务。
只要治水稍有差池,他便可借机参苏牧一本,以治水不力的罪名,将苏牧彻底赶出朝堂,甚至可以治他个欺君之罪,让他永无翻身之日。
苏牧深知这是陈仲谋的阴谋诡计,是对他的又一次恶意陷害。
但当他看到皇帝焦虑的面容,想到黄河沿岸无数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心中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如熊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