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如何保持初心,如何在妥协与坚持之间找到平衡。
剧本要讲述的是一个年轻导演和一个才华横溢的女编剧,如何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也要触及他们的情感变化。
我完全被他的构思吸引了,创作的激情被彻底点燃。
八年没有这种感觉了,仿佛回到了十八岁写《银幕梦》的时候,那种纯粹的创作冲动,毫无功利心的表达欲。
下笔如有神,写起来一气呵成,一天能写出上万字的内容。
一个月后,我完成了初稿,发给了温铭。
五小时后——注意,是凌晨三点——温铭的电话打了过来。
“我看完了,”他的声音透着疲惫,但很兴奋,“明天见面谈谈?”
“你没睡?”
我愣愣地问,有些惊讶于他的效率和热情。
“睡不着,剧本太吸引人,”他轻笑一声,“有几个地方需要调整,其他都很好。
明天下午三点,老地方?”
“好。”
挂了电话,我躺在床上,莫名有些期待明天的见面。
毕竟,我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过这样的赞美了——大多数制片人只关心点击率和流量,很少有人真正在乎剧本本身的质量。
能找到一个懂得欣赏我作品的人,这种感觉...说实话,很好。
第二天,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温铭忽然问了一个问题。
“整体不错,”他开门见山地说,“但有些地方太过理想化了。”
我皱眉:“哪里理想化了?”
“比如第三幕,女主角坚持原则,拒绝了金主的潜规则,最后靠才华获得了认可,”他摇了摇头,“现实哪有这么简单?
被潜规则的女孩,又有几个能全身而退?”
“那你想怎样?
让女主角为了上位出卖自己?”
我有些恼火,“这不符合角色设定。
她是个有原则的人。”
“不是,”温铭端起咖啡杯,眼神忽然变得复杂,“我想呈现的是真实。
有些女孩确实被潜规则了,但她们并非全无选择。
我想探讨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如何保持尊严,如何在泥潭里保持自我。”
“比如怎么做?”
“比如,她不是简单地说不,而是找到了其他方式,”他放下杯子,“她可以拍一个短片揭露这种潜规则行为,或者联合其他女孩一起站出来。
这样更复杂,也更真实。”
他的思路比我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