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竟是程母当年未完成的《璇玑图》摹本——在“璇”字处留着明显的针脚裂痕,与她心口刺青的残缺如出一辙。
“原来你早知……”程砚秋的漆刀悬在母亲刺青上方。
程母突然癫笑撕开刺青皮肤,渗血的皮肉间露出半枚玉雕梭子——正是苏明玉外婆陪嫁之物,底部阴刻的“蘅”字在血污中泛着冷光。
晨光刺破窗棂时,苏明玉在祠堂角落发现半部《苏氏织造秘录》。
焦糊的封皮下,金漆回文诗与程砚秋的血迹交融,在残页上勾勒出新的星宿图。
她忽然想起昨夜火中爆鸣的节奏,竟与天平山听到的评弹鼓点暗合。
程砚秋将染血的玉梭嵌入金缮修复的织锦,缺失的“璇玑”二字突然浮现荧光。
紫外线灯下,八百年前苏蕙用隐形药水写就的谶语赫然显现:“宁碎璇玑身,不折连理枝”。
暮色中的古籍修复室飘着皮肉焦糊气,苏明玉将祠堂灰烬撒入金缮胶。
程砚秋握着她缠满纱布的手,在《璇玑图》残片上勾出火纹。
当最后一笔金漆落下时,焦黑的织锦突然泛起幽蓝,如同建盏窑变时迸发的星辰之光。
“《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
程砚秋忽然引燃酒精灯,将修复的残卷悬于焰上。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火焰舔舐处焦痕褪去,八百年前的回文诗在火光中重新流转,最终定格成两句新谶:“灰烬深处春水生,金漆为媒续前盟”。
子时的更鼓惊飞寒鸦,苏明玉在灰堆里筛出半粒未化的沉香珠。
刻着“忌别离”的珠面在月光下渗出松烟墨香,她忽然用金针刺破珠体——空心处竟藏着程砚秋手书的蜡丸,展开是幅微型《璇玑图》,金丝回文诗首尾相连成环:“宁负如来不负卿”。
祠堂方向突然传来重物坠地声,两人奔去时,见程母倒在翻倒的火盆旁。
她手中紧攥着烧剩的《璇玑图》残片,焦糊的“璇”字旁,赫然是程砚秋幼时用朱砂写的“娘”字。
8寒露刃陆家嘴国际会议中心的LED幕墙滚动着“徐程联姻”的祝福语,程砚秋望着玻璃幕墙上扭曲的倒影——徐氏父女正将苏明玉围堵在《吴门医派古籍展》的签到处。
徐小姐的苏绣旗袍泛着孔雀翎的幽蓝,与她手中寒光凛凛的缂丝团扇形成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