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他的行为,但可以选择帮助一个处境困难的人。”
我联系了王明,告诉他我的决定。
王明表示感谢,但也提醒我:“张立可能不会接受你的帮助,他太要强了。”
“那是他的选择,”我说,“我只是做我认为对的事。”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通过各种渠道为张立申请了医疗救助,还联系了一些专业的肿瘤治疗医生,希望能为他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虽然我知道,晚期肺癌的治愈率很低,但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希望。
有时我会想,如果张立当初能坦诚相告,如果他能放下自尊心寻求帮助,如果他不选择对抗而是寻求理解,也许事情的结局会完全不同。
但人生没有如果,我们只能面对已经发生的一切,并尽力做出恰当的反应。
这场意外的反转,让我明白了事情的复杂性。
正义与同情并非对立,它们可以共存。
我坚守我的权利,但也不忘记伸出援手。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平衡点。
王明最后对我说:“谢谢你的善良。
无论张立能否康复,你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人性的光辉。”
我摇摇头:“我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做我认为对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时我们需要放慢脚步,去倾听那些未被讲述的部分。”
第六部分:最终抉择,以德报怨我站在医院的自动门前,迟疑不决。
手里攥着刚买的水果,心跳声在胸腔里如同擂鼓。
来医院探望张立这个决定,我思考了整整一周才做出。
我深吸一口气,按下电梯按钮,脑海中反复排演着见面时的场景。
电梯停在了肿瘤科病房所在的楼层。
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病房门口三三两两站着家属,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担忧。
我在护士站询问了张立的病房号,然后慢慢向那个方向走去。
推开病房门的一刻,我几乎认不出病床上的人是曾经那个趾高气扬的张立。
他变得如此憔悴,脸颊深深凹陷,皮肤呈现出不健康的灰黄色。
他身上插着几根管子,一台监护仪器在床边发出规律的“滴滴”声。
听到开门声,张立转过头来。
当他看清是我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变成了复杂的情绪——尴尬、羞愧、甚至还有一丝警惕。
“你怎么来了?”
他的声音很轻,带着沙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