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女频言情 > 朱棣假死?那朕可就要征伐天下了!全局

朱棣假死?那朕可就要征伐天下了!全局

濂西 著

女频言情连载

朱高炽在之前听到了朱棣的死讯之后。就开始了各方的布置了。朱高炽转了转头,伸展了一下,道:“让他进来吧,是我召他来的。”“遵命!”侍卫前去传旨。很快,京畿区域的布政使司就迈着大步走了进来。“京畿区域布政使司方如晦,参见太子殿下!”朱高炽看着方如晦,嘴角一咧,微微笑道:“方大人,你辞去朝中职务来跟着本宫干,本宫甚悦啊。如今这些地区都十分的富庶,你这个管理者辛苦了。孤年底再给你增加两倍俸禄,另外,除夕时,本宫去看看你们一家老小,一起吃个饭吧!另外,你手下的其余公职人员,都涨一倍俸禄!替本宫带话,说他们辛苦了。”“臣惶恐啊,多谢殿下!”方如晦恭恭敬敬地朝着朱高炽一拜,眼中是惊喜,是恭敬,是高兴。太子殿下能够光临他家,这比给他多少钱都要有意义...

主角:朱高炽朱高煦   更新:2025-03-26 14:5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的女频言情小说《朱棣假死?那朕可就要征伐天下了!全局》,由网络作家“濂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高炽在之前听到了朱棣的死讯之后。就开始了各方的布置了。朱高炽转了转头,伸展了一下,道:“让他进来吧,是我召他来的。”“遵命!”侍卫前去传旨。很快,京畿区域的布政使司就迈着大步走了进来。“京畿区域布政使司方如晦,参见太子殿下!”朱高炽看着方如晦,嘴角一咧,微微笑道:“方大人,你辞去朝中职务来跟着本宫干,本宫甚悦啊。如今这些地区都十分的富庶,你这个管理者辛苦了。孤年底再给你增加两倍俸禄,另外,除夕时,本宫去看看你们一家老小,一起吃个饭吧!另外,你手下的其余公职人员,都涨一倍俸禄!替本宫带话,说他们辛苦了。”“臣惶恐啊,多谢殿下!”方如晦恭恭敬敬地朝着朱高炽一拜,眼中是惊喜,是恭敬,是高兴。太子殿下能够光临他家,这比给他多少钱都要有意义...

《朱棣假死?那朕可就要征伐天下了!全局》精彩片段

朱高炽在之前听到了朱棣的死讯之后。
就开始了各方的布置了。
朱高炽转了转头,伸展了一下,道:“让他进来吧,是我召他来的。”
“遵命!”侍卫前去传旨。
很快,京畿区域的布政使司就迈着大步走了进来。
“京畿区域布政使司方如晦,参见太子殿下!”
朱高炽看着方如晦,嘴角一咧,微微笑道:“方大人,你辞去朝中职务来跟着本宫干,本宫甚悦啊。
如今这些地区都十分的富庶,你这个管理者辛苦了。
孤年底再给你增加两倍俸禄,另外,除夕时,本宫去看看你们一家老小,一起吃个饭吧!
另外,你手下的其余公职人员,都涨一倍俸禄!替本宫带话,说他们辛苦了。”
“臣惶恐啊,多谢殿下!”
方如晦恭恭敬敬地朝着朱高炽一拜,眼中是惊喜,是恭敬,是高兴。
太子殿下能够光临他家,这比给他多少钱都要有意义。
“方大人,本宫记得你以前是徐家的管事,在徐达的军中鞍前马后是吗?”
朱高炽突然话锋一转。
他说起来十分的轻松平常,可是方如晦却心中惊讶。
他知道了皇帝驾崩的情况,也知道了徐辉祖有意投靠汉王朱高煦的事情。
听到这个话,方如晦瞬间心情紧张,额头跟着冒出冷汗来。
他身体微微颤抖,微微镇定后,点了点头。
“殿下,您说得不错,微臣就是受到了徐家的厚爱,才有机会进入官场的,徐家对我确实有恩。
不过,殿下您对于微臣的大恩,微臣更是无以为报。
微臣只会忠于殿下,包括微臣治下的所有人员,也都只忠于太子殿下一人,甚至只听太子殿下的号令,不听朝廷的旨意。
还请殿下明鉴勿疑!”
方如晦说话的时候非常的郑重,激动之下甚至有些颤抖。
怕自己稍微不注意就引起了朱高炽的怀疑。
他这一切的表现,都在朱高炽的审视之下,朱高炽对于手下之人,心中有数,当即破口大笑。
“哈哈哈哈,方大人你言重了,本宫不曾怀疑过你的忠心!”
说着,朱高炽还十分礼贤下士的上前去,亲自抬起他的手,扶他站直。
“方大人,想必陛下驾崩的事情你应该有所耳闻了吧。
此时,朝中各方势力都已蠢蠢欲动,本宫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找你来,就是有事要请方大人帮忙罢了。”
“请~帮忙~???”
这种温柔客气的话,让方如晦吓得不轻。
他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殿下,折煞微臣了,殿下有何吩咐直接下令便是,何须如此言说,臣惶恐啊。”
方如晦聪明,懂事。
朱高炽以一种平级的语态,和他说话,就是想看看方如晦有没有警惕性,会不会在一个地方当一把手当惯了,不知道谁是大王了。
见他这般敏感,朱高炽内心甚悦。
他再次将他扶起。
“你还是和往常一样,将本宫的假消息假情况汇报给徐家让徐辉祖掌握。
不过,这一次你要加一些料。
就说本宫骑马摔倒了,又受了惊,受了凉,加上体现缘故,诸病齐发,太医们都束手无措,如今已经病入膏肓,恐时日不多了。”
听了朱高炽的话。
方如晦吓得立刻又跪倒在地上。
他吓得脸色大变,背后冷汗直冒,不知道怎么了,今天太子殿下搞得他心惊肉跳的。
“殿下,您就别吓微臣了,是不是微臣哪里做的不好,殿下尽管责罚便是,可别和臣开这种玩笑啊!”
朱高炽一改嬉笑的表情。
“本宫的样子,像是在开玩笑吗?
本宫让你如何做,你就如何做便是了。
听说昨晚方大人打牌的时候手气不太好,掉了一张三万?
因此被同僚罚了一局的牌钱,随后你们就散了,还说了些有失体统的话,当知本宫到底还只是太子,捧得太高了,容易被人嫉妒!
至于你掉的三万,也不用找了,本宫已经为你重新打造了一副,到时候带回去吧!”
汗~~
方如晦跪在地上听得一个劲的颤抖。
他当然知道自己无法拒绝太子殿下的命令。
只是,他早就知道太子殿下的手段和特务机构的本领强悍。
没有想到,会是如此强悍。
连他干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都知道。
这要是什么时候多喝了几杯,说错了话。
那......
方如晦越想越觉得后怕。
朱高炽见拿捏地差不多了,也不想过犹不及,当下搀扶起方如晦,郑重肯定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放心,本宫不会亏待你的,谁忠谁奸,本宫心知肚明。
来人,送方大人回府,别忘了把那副本宫亲自雕刻的牌给带上。”
朱高炽恩威并施。
吩咐的时候,还特意强调是亲自动手雕刻的牌。
这让方如晦知道,在太子的心目中,他是十分受宠的,也是值得信任的。
朱高炽的这份心,方如晦能不肝脑涂地吗?
恨不能有机会为朱高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方如晦离开了东宫。
整个回家的过程,都像是神游天外,魂不守舍一样。
都不知道是怎么回去的。
整个人的心态和精神状态都是懵逼的。
回到家中,好一阵休息才算是缓过劲来。
太险了。
太危险了。
今日但凡有一点表现不佳就得人头落地,全家陪葬啊。
想起太子殿下今日的一番话,方如晦无奈地苦笑。
他在太子朱高炽的要求下,一直散播太子不务正业,不论国事,醉心奇技淫巧,沉迷安逸享乐,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实在是一个昏庸之人。
而如今这些话已经出现了效果,朝中的人都相信了太子朱高炽就是这样的人。
可是只有他们这些心腹之人,只有这些在他打造的京畿特区生活的人们才知道。
这位太子是多么的圣明,他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他的每一次政策人们都搞不明白。
可只要老老实实按照他说的去做,那都是造福于后世的事情。
原本人人都逃离的京畿地区,现在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真正的世外桃源,活脱脱的天上人间。
至于那些要阻挡太子殿下实施的人,无论对方的身份地位,都会被太子殿下给除掉。
那些动不动斩草除根,株连九族的刑场,一个个人头落地。
又是那么的血腥和残忍。
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太子殿下那是又敬又怕。
想起这些,方如晦在心里狠狠地下定了决心,永远忠于太子殿下。
“徐辉祖徐大人,实在是对不住了,太子殿下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其余的两位皇子,不堪一比!”
方如晦自言自语地说着。
他已经做出了选择。
选择了自己心目中的真命天子!

大明永乐十八年。
紫禁城。
“太子殿下,不好了。”
一个东厂的太监边跑边喊,慌不择路,跌跌撞撞地来到东宫内殿。
他衣冠不整,大汗淋漓,惊慌失措的样子,连最起码的通报都等不及。
太子朱高炽本来还在做着有氧运动,锻炼减肥。
被这突如其来闯入一个人,打断了他的连贯性动作。
他当下停下手脚的动作,蹲下身子,
看向眼前这个不知尊卑礼仪的小太监。
嘴角上扬,微微笑着,一只手勾着小太监的下巴。
这太监跪在地上,嘴里还喘着粗气,显然没有缓过劲来。
可见太子殿下停下了动作,正笑着盯着他,他感到脖子一阵凉意,背后也跟着冒出了冷汗。
朱高炽言语温和,轻轻问道:“怎么了,如此慌慌张张,难道是天塌下来了?”
他接过近侍太监递来的汗巾,擦拭着脸上的汗渍。
那汗巾瞬间被打湿,上面还留有一层黄橙橙的油渍。
朱高炽看了,微微点头。
每天减减肥,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变瘦了。
小太监缓了口气,急忙回道。
“太......太子殿下,天真的塌了,漠北传来消息,陛下驾崩了!”
“啊?”
听到这个消息,朱高炽满脸的疑惑和惊讶。
他瞪大了眼睛,仿佛是听到了这个世界上面最荒谬的事情。
他手中的汗巾不自觉的掉落,都不曾在意。
陛下驾崩?
明成祖朱棣驾崩了?
现在是永乐十八年他怎么会驾崩的?
他不是永乐二十二年死的吗?
“这消息,可是真的?”
小太监认真的点了点头,他用力的吸了几口气,让自己状态平静下来。
“殿下,你知道的,我们在漠北的军中安插了人手。
这消息就是漠北军中内线传来的,千真万确。
听说现在漠北军中由汉王把持,秘不发丧,处于戒严状态,朝中都还不知道情况呢。
汉王也无心北伐,而是在意图拉拢三大营和陛下的亲信,意图不轨啊!”
殿下,眼下情况这该当如何?”
朱高炽听了汇报,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开始来回踱步起来,心中也是思绪万千。
自己是一个历史专业学生,大明问题的研究者,对于大明的历史还是有些了解的。
这明成祖朱棣,那可是缔造了永乐盛世的狠人,一生都在打仗,怎么会和历史上面的死亡时间不一样呢?
这死得也太突然了吧。
他自身穿越成为了受气包朱高炽,虽然是太子,可是一直也不受朱棣的喜爱。
由于身体太胖,不能打仗,被嫌弃。
当然他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以太子之名,主管天下,而朱棣不是去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
朱棣最喜爱的是二儿子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打仗勇猛,履立战功。
朱棣还鼓励他多努力。
大有废太子,改立他的意思。
朱高煦本就是陪着朱棣靖难的,看着自己的亲爹抢了建文的皇位,现在老爹这话,他还能不知道什么意思吗?
因此,更加表现得更加勤快,处处奉承着朱棣。
朱高炽也知道朱棣的偏见,他也懒得去和朱棣争论。
只是一直在私下发展着自己的实力。
他表面上一直都是憨厚的样子,好让他们放松警惕。
其实一直都是耐心地等待着时机。
就等着实力足够的时候,他就可以带着自己的大军,名正言顺地成为第一顺位继承的皇帝。
可现在朱棣就这么突然死了?
朱高炽现在的心情还是有些复杂的。
对于现在的大明百姓来说,对于周边的国家来说,朱棣是一个了不起的帝王。
他缔造了永乐盛世,谱写了永乐大典,御驾五征漠北,并派出郑和六下西洋,引得万国来朝,让大明犹如唐贞观般繁荣昌盛。
可是对于他来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天下和汉王朱高煦。
让他这个太子每日忙得焦头烂额,国库税收军粮筹集稍微慢了,不是打就是骂,在老二和老三面前也是毫不顾忌面子的羞辱,他这个太子就是一个工具人,当得窝囊。
在位置上十分尴尬。
别说历史上面仁厚的朱高炽了,就算是现在的他,都接受不了这种莫名其妙的偏爱。
朱棣是皇帝,不喜欢大可以立喜欢的儿子,用得着这样挤兑吗?
都是亲儿子,非得要拉一个踩一个吗?
难道是想让他这个太子自己死,好成全他的美名?
朱高炽所有的委屈,只能去找母后徐氏聊聊。
想到此处,他有些莫名沉重地叹了一口气。
那叹息声中,饱含着无奈和心酸。
徐氏,徐妙云年轻时,那是女诸生,也是数风流人物。
朱棣对她是言听计从,可她人老珠黄之后,也管不住已经当了皇帝的朱棣,最后也是郁郁而终。
“父皇驾崩!
现如今,
我那舅舅徐辉祖那边,
估计也已经收到了风声了吧!
他是军中大将,世袭魏国公爵位!
他会帮助谁呢?”
朱高炽缓缓地说着,眼神变得深邃绵长。
“朱高煦那边估计还是要敲打敲打的,让魏国公徐辉祖能够选择对的人扶持。”
朱高炽闭着眼睛,脑海中不断分析着各种可能性,包括老三朱高燧掌管的镇北府司特务机构及锦衣卫。
小太监能够进得东宫,本就是太子心腹。
听到太子的这些话,他是一头雾水。
他不解地摇了摇头。
十分疑惑地问道:“太子殿下,您是太子啊,难道陛下驾崩了,不是应该你顺理成章的继承皇位吗?
眼下当召集朝中大臣,商议新皇登基和先帝下葬之事吗?”
“皇位当然是本宫的,只不过,事发突然,父皇死在军中,汉王身侧。
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场大战在所难免,本宫倒是要借此机会,将一些利益集团好好地清理清理。”
朱高炽睁开眼睛,眼神变得坚定果决。
“此事先不要声张,让他们先发难吧,你去把杨荣、杨士奇、杨溥叫来,说本宫有要事和他们商议。”
朱高炽看了小太监一眼,眼神中带着一股君王的威严。
和他这胖大的身材形成鲜明的反差。
小太监虽是十分不解,可也不敢忤逆,还是毕恭毕敬的给朱高炽行了礼,然后转身快步退下去传唤去了。

紫禁城。
朱高炽早早就起来了。
现在的他,一则迷上了锻炼减肥,他不想走上原主胖死的道路。
二来也是要看看这新改良的粮食进展如何。
今日清晨阳光和煦。
洒在朱高炽的身上,铺上一层金黄。
仿佛是龙袍加身一般。
并给东宫的田地,也制造出一抹抹的丰收的寓意。
朱高炽看到这些,心中非常的愉悦。
看着这些农作物,想着未来的丰收。
他无比的幸福。
眼前这些农作物一点点长出了些翠绿。
那些鲜嫩的作物,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
仿佛在和朱高炽招手。
朱高炽看着这些鲜活的生命,更是眼中欢喜,这些农作物那可是对他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掌握食物,就是掌握未来。
虽然,他已经成立了农业部门专门来发展和普及种植这些粮食。
但是,这都没有自己亲自参与,能够每天亲眼所见的这种特殊的情感。
来得更舒服。
这种培养感,可不比钱财,他是太子,他是穿越者,他知道粮食远远比钱财更加重要。
钱财没有了完全可以重新制造,他是未来天子,印钱铸币完全是他自己说了算。
可是粮食要是没了,那可是要出现军闹,饥荒,甚至是造反的。
朱高炽可不想自己当一个乱世天子,他的目标很远大。
他要让大明的旗帜,插满洪荒四野,天下万国。
因此,只有他才知道,粮食有多重要,让百姓吃饱饭有多重要。
为此,他为了粮食的充足以及粮食的安全,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这才让大明的所有人都认为他这个太子是在玩物丧志,逃避现实。
北京城郊的京畿地区。
当地的一些原住民,地主员外等,早就被朱高炽的东厂暗线,要么收买,要么打击,或者直接以各种罪名抄家了。
这些土地他收回了自己的名下,没有上交给国家。
反而是分给了当地的农民,让这些农民可以有地可以种,同时也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去安心试验他改良的种子,作为试验田。
同时,朱高炽还暗中加强了该地区的治安,让这些农民可以生活在一个没有外力打扰的环境中。
想捣乱的人知道背后有高人,也就不敢来打扰了。
也让这片区域有了避世的安宁。
当地的官吏早已被朱高炽的心腹所占领。
如此之下,他还自由推行包产到户的政策,让那些原本被地主压榨的百姓,可以自给自足,还有余粮。
这样一来,不仅仅解决了他们的生机问题。
还让他们有了余钱,可以置办家产,让孩子读书等等。
百姓们受到如此恩惠,自然是想要保持着,一有外人的时候,他们就十分的警惕,自然形成排外的状态。
让那些打探消息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什么有用的都得不到。
这样的一番操作下,整个京畿地区非常富庶低调。
这种在阳光下的世外桃源,当地的人怎么可能不爱护。
有了之前的对比,现在他们感觉活在了天上人间。
因此,这些官员实现朱高炽的政策,百姓自发的去高标准的完成好。
整个京畿地区的县城房屋外旧内豪华,已经是常态。
街道干净整齐,被石板铺的平平整整。
每日还有人用水洗刷打扫。
石板路的两边还有一排排精修雕琢的植物点缀。
厕所已经进行了整改,把原本脏乱差的野外茅房,变成了一人一小间的独立区域,每人如厕之后,会有净水冲洗,还有朱高炽改良的纸巾可用。
每一户人家都实行道路到家。
全部都由青砖铺的整整齐齐,方便行走和行车,至少要能够通过一辆小型马车。
道路必须平稳舒适才算合格。
要是房子的位置的确修得远,那么当地官员就会将他搬至集中的村落,由县里统一修建,免费居住。
由于要低调,所以外表要特意做旧。
但,他们现在的做旧水平也已经到达了艺术级别,看起来还特别有沧桑感。
当然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进来的。
朱高炽在相关的入口处设置了关卡。
想要进入这些地区的外地人,会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
朱高炽还会让农业部在这里建立办公区域,可以有效的去研究各种种子的成长与改良。
另外,如工部等一些工匠们,则在这个专属于朱高炽的世外桃源之地,按照他的要求去研发各种技术和工艺。
财政部方面,就是负责这些区域的财政收支,还有朱高炽个人的资产管理,保证任何的开支都有迹可查,每一分钱都用在该用的地方。
市场部则是积极地在当地促进商业发达,让这些被大明压制了许久的百姓,可以知商用商。
让大家参与到商业的发展中来,先形成雏形,等以后朱高炽登基之后,就可以直接铺开来。
至于他们的房屋用具田地如果有损失,都由县里的专办进行评估和修缮。
真正实现老有所依,幼有所学,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说是盛世一隅都不为过。
这些地方的百姓,对于朱高炽那可以感恩戴德,奉为神明。
在这种基础之下,他们甚至都只认朱高炽,不知有朱棣了。
就算朱高炽让他们造反,这些地区的百姓都没有一个会反对的。
在他们的眼中,朱高炽就是圣君,历朝历代也没有哪个朝代的百姓能够过得这么好。
在如此的基础下,朱高炽当然还是要发展军事实力和军事人才。
所以,他也会在百姓之中征兵。
不过,他大手一挥,给的军饷就要比朝廷的官员的俸禄还多。
他也充分尊重百姓的意愿,不强制,如若不幸战死,家属会获得一笔高昂的抚恤金,并被当成烈士家属,以后每一年县里还会带去礼品慰问。
士兵的名字和事迹将会刻在家族族谱上面,光宗耀祖。
这样一来,报名的士兵人数众多,甚至出现了要经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当兵的情况。
对于那些没有孩子的鳏寡孤独的人,朱高炽命县里每月免费发放粮食,定额的钱币,让这些人也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这些地方的百姓,除了缴纳微薄的承包费用之外,就几乎没有什么别的负担了。
药店和学堂都是官营,价格公开透明。
百姓的粮食有多的,可以自己储存也可以卖给官方回收换钱。
但这些地方的粮食一颗也不能流出外地,这是底线。
曾经有一个人出门,马车上面带了几粒粮食,是被当场抽了五十鞭子的。
整个京畿地区都掌握在朱高炽的手中,这些区域的百姓,基本上只进不出,被富养在里面。
除了朱高炽的心腹,其余的人,想要窥探,都会被太子用权势给处理掉。
朱高炽对于这些还并不满意,他要的是,这种模式覆盖于整个大明。
他站起身来,俯瞰着眼前的粮食,像是俯瞰着大明的群臣百姓一般。
这时,一名侍卫走了进来恭敬地向朱高炽汇报。
“殿下,京畿地区的总管布政使司来了,在外候着,是否召见?”

朱棣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对于朱高炽,朱棣是真的一点都不喜欢。
他本身就是武将出身,十分看重孩子的行军作战的能力。
对于体能的要求很高,朱高炽就是一个大胖子,显然他达不到朱棣的要求。
反而是朱高煦,可以陪着朱棣打仗,训练,摔跤等等。
这种长期陪伴之下,朱高煦的军事才能和部下的认可也是十分高的。
朱棣更喜欢朱高煦这一点,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朱棣不止一次想要废除太子的位置,不过,一直都有人劝朱棣。
说朱高炽虽然是不如朱高煦,可是他并没有什么过错,朝堂上面也没有什么意见,每次出征军粮的补给,以及朝中大小事务,也都没有出现什么披露。
这种也是一种能力。
开疆拓土不行,守成足以。
加上,朱高炽是嫡长子,曾经也有守卫北平之功,如果无过而废太子,恐怕天下不会愿意啊。
朱棣也就没有马上废除太子。
可是时间越拖越久,朱高炽和朱高煦的区别越来越大。
就军功这一块,朱高煦远远的超过朱高炽,他已经有当太子的资本了。
只是朱棣的这种心理想法,依然是没有得到朝中多数大臣的支持。
这些人反而是更加倾向于投于太子门下,形成太子一党。
而朱高煦这边的,大多数都是跟着他打仗的武将。
这样就导致双方都失衡。
朱高炽文官支持得多,守成有余。
朱高煦武将支持者多,扫清漠北,开疆拓土需要。
朱棣在选择接班人的事情上,就要做好未来的打算。
这也的确让人烦躁。
朱棣实在是想不明白,姚广孝等肱骨之臣也是各执一词。
所以,他干脆想出假死这个主意,看看到底谁更胜一筹。
看看皇位到底会花落谁家。
也可以就势看看这些朝中大臣们的真实面目。
朱棣做事果决,行事突然,他想好了之后,只通知了几个得立的大臣,就展开了计划。
此事,终于是成了。
他金蝉脱壳般的假死成功。
“咕咕咕咕~”
朱棣的肚子响个不停,他假死的这么长时间,一直都没有进食。
现在又去乱思乱想的一阵,更加饿极。
陈太医马上反应过来。
“陛下,这种情况切忌荤腥,只可熬点药粥流食,微臣已经备好,非要等陛下有食欲方可进食!”
朱棣点了点头。
“拿来吧!朕饿了!”
不一会儿,陈太医端来了一碗热度适宜的药粥。
陈太医长期随军出征,已经十分了解朱棣的口味了。
朱棣闻着这药粥,眉头一皱,心中苦涩,但现在饿极了,他也不去计较了。
端过碗来就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药粥味道口感稍微差了点,但效果倒是不错。
吃下肚,就感觉一股热流充斥全身,脸上也跟着红润起来。
原本有些虚弱无力的身体,现在又恢复了往日的雄风。
现在说起话来,那也是中气十足。
“胖子也实在是太不着调了点,他怎么说也是太子,如今状况和李世民何其相似,他不是也饱读诗书吗?就真的不怕朱高煦给他来个玄武门之变吗?
这点城府都没有,也不知道安插人手了解前线情况!
到了现在,朝中大臣还是未知,就连徐辉祖这个老将都丝毫没有行动,他们有什么用?”
他的声音威严无比,每一字都重重地敲打在众人的心上。
这个问题已经十分的明显了。
就像是一把出鞘的利剑。
直接指向了徐家徐辉祖。
徐辉祖是谁?
徐达的长子,徐妙云的弟弟,朱高炽他们三兄弟的亲舅舅。
朱棣虽然是不重用他,可是在这种皇位之争的情况下,他的身份格外重要。
他说话可谓举足轻重。
如今他假死了,那么朱高煦一定会去争取徐辉祖的支持。
而现在朱棣依然没有徐辉祖任何的行动信息。
这让他有些怀疑。
怀疑徐辉祖按兵不动是有什么情况。
朱棣的话,没有人敢去接。
帝王的猜忌是可以杀人的,徐家乃是皇亲,徐娘娘的本家,在大明有绝对的话语权。
他们要是说错了什么话,背后的徐家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朱棣见没有人回答,心中更加觉得烦躁。
他开始怀念以前敢于进言的铁铉。
宁死不屈的方孝孺。
胡乱猜测帝王心思的解缙了。
这些人却都被他杀了。
现在他老了,想听一些忠言,却找不到人了。
要说起来,还有一个。
于谦。
此人因为直言,激怒了他,被罚在他军中养马。
此时此刻,他倒是觉得这种敢于触帝王霉头的人,是十分难得了。
现在,看着这些心腹之人都不说话,连和尚都不愿意说两句。
朱棣感觉无趣极了,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有劲也使不出。
“行了,你们也辛苦了,好生回去休息吧,有什么话明天再说!”
他挥挥手,像是驱走这些烦恼。
“对了,樊忠、秦放你们两人一定要牢牢握住手中的兵权。
只要兵权在手,就随便他们去闹也无妨。
大明的天,还是朕的。”
朱棣的眼神变得无比的坚定。
他是什么狠人,是手握三百亲兵起家,发起靖难,成功坐上皇位的人。
他知道兵不在多在精。
他身边的这些禁军,那都是以一当百的存在。
还有朱棣自身的统帅实力,这就是他的绝对底气。
“是,陛下!”
樊忠和秦放应声答道。
声音洪亮。
姚广孝却在此丝毫没有挪动脚步。
他对于有个事情一直不解,在心中盘旋很久了。
他双手合掌,神色凝重。
“陛下,贫僧有一处疑惑!”
朱棣点了点头,道:“和尚,有事就说。”
朱棣还有些好奇,怪不得刚才他一直心不在焉,原来是有事情要问。
有事情搞不明白。
“陛下,此次假死,三位皇子必然开启皇位之争,太子若是输了,其余皇子成功了,陛下重新回归后,是不是要改立太子?
另外,陛下是不是有心帮助汉王?
眼下,汉王主掌大军指挥权,必会召集我等前去,拉我等入伙,我等应当如何应对?”
姚广孝的话,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本来都准备离开的几个人,纷纷停下来了脚步。
他们看向朱棣,眼中露出复杂的神色。
“的确,汉王已经召集过武将们了,下一步肯定是我等在陛下身边的人,我等应该如何?”
朱棣听着,点了点头,微微闭上眼睛,轻轻地叹了口气
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和坚毅。
“朕的大明,需要的是一个雄主。
朕老了,打不了几年仗了,可这北方之患,十几二十年就会卷土重来一次。
现在朕的太子,玩物丧志,他要是当了皇帝,必然是一个被臣子蒙蔽的昏君。
朕的江山,怎么可能交到一个昏君的手里?”
朱棣的语气带着坚决。
“朕是看好朱高煦,可朝中臣子多有意见。
老三朱高燧也不差。”
“其实这三个儿子都是朕的儿子,也是仅有的儿子。
谁当皇帝都可以。
只要大明江山能够一直繁荣下去,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就行了。
可是朝中的人不懂朕的意思。
既然如此,那就干脆让他们来一场较量,等结果出来,到时候朕倒是可以看看,谁还有意见?
至于你们,朱高煦召见你们,你们就见机行事吧,不可透露朕假死的情况!”
朱棣此话算是回答了他们的不解。
姚广孝等人也只得遵从,他们知道事已至此,劝说也无济于事了。
“遵旨,臣等告退!”

朱高炽此刻也没有心思锻炼了,他迈步于东宫。
等着三杨的到来。
看着眼前这些被薄膜盖着的大棚作物,想到了这些东西一旦成熟量产,那产量就要翻上几倍了。
没错,这些大棚里面种着的就是穿越者都喜欢提及的玉米,红薯,杂交水稻。
从他穿越来了之后,就开始热衷于搞粮食的改良,派船队出海去寻品种等事情。
他是太子做起事情来方便,有人告诉朱棣,他解释这是为了筹集军粮提升粮食的产量。
朱棣也没有多心。
有了这个背景,他做起事情来就容易多了,好在有目的去搜寻并不难找。
很快就找到了种子。
只不过这些作物,在当地并没有受到重视,也没有什么产量。
但朱高炽知道这是宝贝,也知道它们的潜力。
等到他将这些种子改良好了之后,那将是这古代人民的福音。
他就在自己的东宫开辟出了一块试验土地,拿来培育这些种子,让他们产量增加。
其余人还认为他这是玩物丧志,对于他没有少说闲话。
朱棣看到他这样不上进,更加懒得管他。
只要他给自己筹钱打仗就行。
朱高炽也就摸清了这些人的心里想法。
干脆在这件事情上面更加上心,直接组建了一个农业部门,专门帮他来研究改良产量,如何适应环境等事。
他从各地召集一些老农学者,专门投入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
在旁人看来,这个太子是废了。
只有他知道这样一番操作下来成绩有多么的好。
土豆从开始的亩产四百斤,到现在的亩产三千斤,整整是五倍的增幅。
而玉米和红薯,虽然暂时比不上土豆,不过在一次次的改良培养的情况下,产量也在成倍增加。
现在东宫的这些玉米和红薯苗,长得根正苗红的,看着十分不错。
看着这些幼苗,朱高炽不由得兴奋了起来。
他仿佛看到了,在这些作物的滋养下,大明的百姓丰衣足食,士兵军粮充足,战马膘肥体健,版图越来越大。
处处都彰显出大明盛世景象。
不过,现在这种东西还不能推广。
这东西可不能落在了朱高煦那小子手里。
一旦被他掌控了,那他的士兵都吃饱了,后果不堪设想。
很快,三个身穿红色官服的官员来到了东宫。
见到朱高炽,齐齐地行了个礼。
“殿下!”
他们的声音温和谦虚,不卑不亢,让人心中舒服。
朱高炽点了点头,说道:“三位先生,东厂那边传来消息,说陛下驾崩了,你们应该知道了吧?”
三杨也是点了点头。
他们眼中闪过一丝担忧,沉重道:“殿下,臣等已经得知。
但现在漠北正面一点消息都没有,现在京城暗流涌动,殿下可是有下一步行动了?”
“本宫自有打算,三位,此次宣你们来,是想问问你,之前交代你们的事情做得怎么样了?”
朱高炽看着三杨。
杨士奇从袖中拿出了一本账册,打开道:“殿下,如今您的钱财,可能是除了国库以外的最大户了。
地主勋贵都不及你的一分。
呵呵,国库那是国家的财富。
他的个人财富目前还比不上国家,但也妥妥的是大明首富了啊。
现在财富有了,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在权力上面动刀子了。
“三位辛苦了,我们自己豢养的军士,装备都备齐了吧!”
“殿下,全员披甲还有点困难,我们是有钱,可是铁不好买,三皇子的锦衣卫查得严。
如今我们有十万精兵已经披甲。
还有五千神机营,配备了三眼火铳。
另外还有机车营也都配齐了战车三千辆。
三万骑兵也都备齐,只是步兵的装备还差些时间。”
听到三杨的汇报,朱高炽彻底的放下心来。
这些就是他的资本,不惧朱高煦和朱高燧的资本。
这些人都是他在穿越这么多年里,暗中培植的力量。
都是从各村各寨找来的青壮年。
他们和朝廷的士兵不同,每一个都是清清白白的苦命人,清白人。
他待这些士兵如自己的兄弟。
这些人最懂感恩,一个个的都感念太子恩德,训练根本不怕苦,个个都是精兵。
这是一支不受任何牵制的兵马,只听他朱高炽一人调遣。
一直被雪藏着。
只需要一次战火的洗礼,他们就都练成了。
估计朱棣做梦都想不到,自己那认为最废物没有用的太子,却已经是大明首富,并养了几十万精兵数年。
而到了如今,朱棣已死,他们也终于要到见天日的时候了。
朱棣突然驾崩的消息,犹如百层高楼将倾,让人毫无防备,叫人措手不及。
这位盛世之君,如大明的擎天柱一般,平日里有他的威严在,无论是大明朝堂,还是周边附属国都很心安,只有这漠北野狼一直不愿意诚服。
朱棣当然不惯着,不服那就打到服为止,于是他六次御驾亲征,剑锋直指漠北,势要全歼漠北残余势力。
做到了帝王封狼居胥第一人。
如今,他却星辰陨落。
大明安稳的朝堂,即将刀光剑影。
汉王朱高煦在营中练兵的时候,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当即就召集自己的亲信来到自己的帐中议事。
一排排将军以及一些带着儒巾的文人幕僚也被邀请了进来。
大帐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
朱高煦坐在主位,目光扫过堂下这些亲信。
不过仔细一打量思索,他发现这些人中除了武将之外,一些文人能够真正在朝中有话语权的人简直的凤毛麟角。
大多数人连功名都不曾有。
这分量的确是轻了点。
谁让他不是太子呢。
幸好....
在人群中还是有那么两三个中年男子身着华贵的衣裳,格外亮眼。
他们与其余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面对着朱高煦的凝视,依然是态度从容,气场不落半分。
朱高煦心中不满,他们还敢抢自己的风头,但此刻却没有表现出来。
“各位,想必大家也都多多少少听到了一些风声了吧!
陛下已经几日不见人了,龙帐也已经戒严了,禁军把外面围得水泄不通,就连本王亲自前去,都要被拦下了,本王从侧面已经打探到了,父皇大概率是驾崩了。
今日叫大家过来,想必是什么原因,各位都知道了吧?”
朱高煦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在帐中回响,传遍了每一个角落,帐中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汉王殿下,我们有几成胜算?”为首的中年男人嘴角微微一动,露出兴奋之色。
他紧紧地盯着坐在上面的朱高煦,似乎要看穿他的内心,好及时献言。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