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反驳。
他走到方化面前,伸出手:“于通。”
“方化。”
年轻人微微一笑,握了握他的手。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并没有太多的寒暄,于通直接带着方化去了案发现场。
那是一间废弃的仓库,空气中弥漫着腐臭的气味,地上还残留着干涸的血迹。
“这是第三起案件的现场,”于通指着地上的血迹,“尸体被分割成七块,分别丢弃在城市的不同地点。
凶手显然是在故意制造恐慌。”
方化没有说话,蹲下身子,仔细查看着地上的血迹和周围的痕迹。
他的目光专注而冷静,仿佛在透过这些血腥的细节,窥探凶手的内心世界。
“凶手有很强的控制欲,”方化突然开口,声音平静,“他选择废弃的仓库作为作案地点,说明他对环境有很强的掌控感。
尸体的分割手法非常精确,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刀痕,这表明凶手可能有医学背景,或者至少接受过相关的训练。”
于通挑了挑眉,虽然对方化的分析有些意外,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来。
他点了点头,示意方化继续说下去。
“此外,凶手选择将尸体分割并丢弃在不同的地点,这是一种仪式化的行为,”方化站起身,推了推眼镜,“他可能在通过这种方式传递某种信息,或者满足某种心理需求。”
于通沉默了片刻,心里对方化的分析开始有了一些认同。
他拿出烟盒,递给方化一支,对方摆了摆手,表示不抽烟。
于通自己点燃了一支,深吸了一口,烟雾在空气中缓缓散开。
“你觉得凶手下一步会怎么做?”
于通问道。
方化沉思了一会儿,回答道:“凶手的作案间隔越来越短,说明他的心理压力在不断增加。
他可能会在近期再次作案,而且目标可能会选择更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
于通点了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下一步的行动。
虽然他对心理侧写师的工作方式还不太熟悉,但方化的分析确实给了他一些新的思路。
接下来的几天里,于通和方化开始了紧密的合作。
于通负责调查凶手可能的医学背景,而方化则通过分析凶手的心理特征,试图预测他的下一步行动。
然而,两人的合作并不顺利。
于通习惯于依靠直觉和经验,而方化则更注重逻辑和数据分析。
在一次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