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期待的神情。
几个月后,到了收获季节,试用新农具和方法的农田产量大幅提高。
金黄的麦穗沉甸甸地垂着,农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笑声回荡在田野间。
事实胜于雄辩,百姓们欢呼雀跃,对陈浩信服不已。
那个反对的地主也无话可说,灰溜溜地离开了。
苏烈看到成果,对陈浩赞不绝口:“陈公子,你果然有大才。
这些方法若能推广,我朝百姓必将受益无穷。”
陈浩趁热打铁,建议苏烈在各地设立农技推广点,培训农民。
苏烈欣然同意。
然而,就在新农业技术顺利推广时,朝廷中却传来了反对的声音。
一些保守官员认为陈浩的方法违背祖制,要求停止推广,甚至弹劾苏烈滥用职权。
04. 朝堂风云,舌战群儒“这些人简直不可理喻!”
苏烈在将军府中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沉重,手中紧紧攥着弹劾他的奏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脸上满是怒容,双眼仿佛要喷出火来。
陈浩坐在一旁,神色凝重,他知道,这次麻烦大了,一场艰难的斗争即将来临。
“陈公子,你所献之法明明对百姓大有裨益,可这些朝廷官员却因循守旧,只知祖宗之法不可变,硬是要阻止新技术的推行,这可如何是好?”
苏烈看向陈浩,眼中满是焦急与无奈,仿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行者。
陈浩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将军,既然他们以祖宗之法为借口,那我们便从这方面入手。
明日朝堂之上,我愿与他们辩上一辩,还望将军相助。”
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透露出一股无畏的勇气。
苏烈重重地点了点头:“好,陈公子有此决心,我自当全力支持!”
话语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
第二日,天色微亮,晨曦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泛出金色的光芒。
陈浩身着苏烈为他准备的官服,跟随苏烈踏入了朝堂。
朝堂之上,气氛压抑而紧张,大臣们交头接耳,目光纷纷投向陈浩,仿佛在看一个异类,眼神中充满了质疑和审视。
一位年迈的官员站了出来,此人正是礼部尚书张宏,他身形佝偻,但目光犀利如鹰,大声说道:“陛下,臣以为苏将军轻信一个来历不明之人,推行那些违背祖制的农作之法,实在是荒谬至极!
我朝历代皆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