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他,只要他不死,公爹不会因为伤心过度,垮了身体,突然暴毙。
只要他不死,平福王朝廷不伤元气。
只要他不死,可助她在瓦解晋王的叛乱。
回到京中第二天,朝会拜见后,驸马就进了军营,朝廷安稳已久,从最开始的东西南北营,目前已只剩下南北二营。
放军归农推行下,军营人数堪堪超过十万。
曹国公执掌兵权,因年迈精力有限,也疏于操练。
在我与驸马的谋划下,驸马前往北营任职指挥使,南营多为曹国公旧部,目前由曹国公之子戚实任副指挥使,主理日常事务。
北营新军户多,驸马过去会比南营服管。
驸马果然不负所望,大半年风雨无阻进营练兵,上任后要求每月进行一次演武比试,前期的百户千户皆被罢免,操练后通过多次选拔,重新选出,军营风气俨然一新。
我算准了福王造反的日子,让母后为父皇考虑,为公爹夺情回京都辅佐。
父皇头疾愈发严重下,待母后提起后,忙不迭将公爹调回京都处理公务。
这日,福王造反的八百里加急战报终是送进了京都,宫里紧急召文武百官议事。
朝堂上,文武官员都在骂福王狼子野心,随后由公爹出来主持大局。
福王号称十万大军,实际是只有三万左右的亲兵,其余部分是攻城后倒戈的府兵,主力是福王攻城后强制男丁兵役,一盘散沙。
因此,公爹建议此次南北营只出一营,由地方屯兵策应。
在统帅上,公爹缄口不提,为了避嫌。
朝臣推举驸马与曹国公的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公爹再次谏言驸马无带兵经验,可曹国公主帅,念曹国公年迈,南北两营分别由驸马、曹国公之子戚实带三万、两万出兵,借此练兵。
父皇同意了。
福王就蕃不足五年,在京都也徒有纨绔之名,并无领兵之才,身边也无出名的能人异士,因此朝臣也神色轻松,短短半个时辰,就将平叛之策,出征事项安排妥当。
大军三日后出征,我却隐约觉得不安。
福王实不足为惧,驸马上辈子却死在福王的手里。
军报说是在鹰嘴沟被伏,驸马死后我派人去查过,鹰嘴沟地势及其适合埋伏,又是收复密云城的必经之路,为何驸马没有派人查看是否有人设伏,导致首战溃败。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