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计算机‘女娲’原型机(算力≥1EFLOPS)奖励:等离子隐身涂层技术(雷达反射面积≤0.0001㎡)林深端起茶杯掩饰嘴角的抽搐。
茶杯底座刻着“西南物理研究院”的钢印——这是今早国安局特勤组送来的“入职礼物”,附带三本不同姓名的护照和一枚可释放神经毒素的领针。
“我们需要在三个月内让J-20机群具备光学隐身能力。”
陈少校的副官调出一段卫星视频:六架涂装漆黑的战机掠过南海,机身竟在阳光下呈现水波般的扭曲,“这是用您提供的磁场偏转技术做的试验机,但热辐射信号仍然会被红外卫星捕捉。”
<林深的目光扫过系统奖励的“量子比特纠缠算法”,突然开口:“给我中科院的‘天河三号’超算最高权限,再加二十个凝聚态物理方向的院士。”
中科院量子信息实验室的地下七层,林深正在破解人类认知的边界。
三百组离子阱在真空腔室里悬浮,系统提供的“拓扑量子纠错模型”让传统误差率从10^-3骤降至10^-15。
当第十八个量子比特成功纠缠时,实验室的警报器突然尖啸——防火墙显示五角大楼的IP地址正暴力破解“女娲”架构图。
“启用‘玄鸟’反制程序!”
林深对着耳麦低吼,身后三十块屏幕同时亮起血红代码。
国安局的反间谍AI瞬间接管战场,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入侵信号引向哈萨克斯坦的肉鸡服务器。
玻璃幕墙外,中科院院士们目睹了永生难忘的画面:量子计算机的散热系统喷出零下269℃的液氦白雾,而核心舱内的量子比特数量正以每秒百万级的速度激增。
第29天凌晨,林深突然切断所有外部电源,将神经接驳头盔扣在头上。
视网膜上跃动的不是二进制代码,而是无数个平行宇宙的概率云。
当他以思维直接操控量子比特时,系统界面突然弹出一条血红警告:检测到地外文明观测者(方位:TRAPPIST-1星系)量子计算机诞生的第七天,沧州试飞基地的夜空被六道幽蓝尾焰撕裂。
J-20S改进型战机如同透明的幽灵,在雷达屏幕上时隐时现。
美军的RC-135侦察机在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