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的地位,也赢得了更多家族的支持。
义军名声大振,许多青年才俊纷纷前来投效。
夜幕降临,岭南的山谷中,一处隐秘的营地里,篝火熊熊燃烧,映照在众人的脸庞上。
李绍文、王弘之、张绮莲三人坐在篝火旁,商议着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尽管成功击退了赵家的进攻,但他们深知,胡虏的威胁依然存在,而且随时可能再次来袭。
“我们需要更多的盟友和资源。”
李绍文低声道,目光闪烁不定。
他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壮大义军的力量。
“我有一个提议。”
张绮莲突然开口,她的目光中带着一丝坚定,“我们可以联合北方的柔然族,共同对抗胡虏。”
“柔然族?”
王弘之有些惊讶,“他们不是一向与胡虏不对付吗?
如何能成为我们的盟友?”
张绮莲解释道:“柔然族与胡虏有血海深仇,若能说服他们联手,对我们来说将是一大助力。
而且,柔然族擅长骑射,战斗力强劲。”
李绍文思索片刻,点头道:“绮莲说得有理。
不过,柔然族向来骄傲自大,未必会轻易答应合作。”
“所以我们需要派一个使者,去与柔然族谈判。”
张绮莲看向李绍文,“绍文兄,你是我们当中最善于辞令的,这个任务非你莫属。”
“好,我愿意前往。”
李绍文毅然道,“不过这一路山高水远,恐怕会有危险。”
“我会陪你一起去。”
王弘之站起身来,眼神坚定,“我们俩一起,定能应付一切困难。”
次日清晨,李绍文与王弘之携带少量随从,踏上了前往柔然族驻地的道路。
一路上,他们翻山越岭,穿越茫茫草原。
旅途虽然辛苦,但两人相互扶持,终于在一个月后抵达了柔然族的领地。
柔然族的营地坐落在一片辽阔的草原上,数百顶帐篷错落有致地分布开来。
李绍文与王弘之被带到部落首领拓跋圭的帐篷前。
拓跋圭是个四十开外的大汉,身材魁梧,眼神锐利,带有一股威严的气息。
“我是拓跋圭,柔然族的首领。”
拓跋圭打量着眼前的两人,声音低沉而有力,“你们是什么人?
为何而来?”
李绍文上前一步,拱手行礼:“在下李绍文,这是我的兄弟王弘之。
我们来自岭南,是为了抗击胡虏而来。”
“岭南?”
拓跋圭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