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别。
他看着我,眼神像夜色一样深:“你是我遇到过的,最特别的女孩。”
我淡淡一笑,回了一句:“不是女孩,是妇女。”
他愣了下,旋即大笑起来。
“不是套话,你真的特别。”
我们刚分开,我就收到他的微信。
也许他没有套路我。
但他不知道——我,从头到尾,都在套路他。
男人并不喜欢你懂太多,但也不能什么都不懂。
女人最迷人的状态,从来不是全知全能,而是一知半解。
只要你让他们觉得,自己正在“引导”你,那他们就已经,陷进去了。
我发了一条朋友圈,仅他可见:“好久没那么开心了。”
配了一个比心。
很快,点赞出现了。
我点进他的头像,把他的微信标签改成了四个字:大鱼在望。
一个有自我认知的绿茶,一定是精准管理自己微信分组的高手。
起初,我的微信只有“男一组女一组”两个分类,后来我觉得这种分法太粗糙。
男人之间,也需要分层。
于是,“男一组”细化成“鱼组”和“非鱼组”。
而“鱼组”中,又根据体型、潜力、浮沉程度,分出“大鱼”和“小鱼”。
滑动着手机屏幕,大学时那些前男友,全都被打进了“半死不活鱼组”。
至于“死鱼组”——专门留给那些又穷又丑、被我拒绝了还死缠烂打的穷屌丝。
我从不拉黑任何一个男人。
很多女孩谈起“绿茶”,语气义愤填膺。
但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那不过是对绿茶具备强大性吸引力的深度嫉妒罢了。
没错,就是嫉妒。
自那次展览之后,我和张彦又约了几次。
我们一起潜水、打真人 CS、玩剧本杀…… 彼此之间的气氛,逐渐滑入一种微妙的临界状态。
就是那种——我知道你想睡我,你也知道我想睡你的节奏。
大学时室友常常热议男人的各种言行暗示,然后对号入座,分析应对。
她们喋喋不休,我却总是冷笑。
其实面对男人,不需要说太多、做太多。
气氛到了,眼神一递,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那天晚上,我刚躺下,张彦发来微信:“我在你楼下,去海边兜风?”
我犹豫了片刻,还是换衣服出门了。
车在海岸公路上飞驰,像一支离弦的箭。
引擎的轰鸣声里,我贴近他耳边喊:“再快一点,再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