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稳定了村民的情绪后,李福生开始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他听说邻县有一家加工厂,专门收购菌类和药材进行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很高。
李福生决定带着村里的样本去碰碰运气。
他背着沉重的行囊,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那家加工厂。
加工厂的负责人一开始对这个来自偏远村庄的李福生并不感兴趣。
但李福生没有气馁,他详细介绍了桃花村山林资源的优势,以及村民们认真负责的采集和处理过程。
负责人被李福生的坚持和诚意打动,答应先进行小批量的收购试销。
第十五章:转机与发展加工厂对桃花村提供的菌类和药材十分满意,试销的产品在市场上反响良好。
不久后,他们与桃花村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并且给出了合理的价格。
这一消息让整个村子沸腾起来,村民们对山林副业的信心大增。
随着合作的深入,桃花村的收入逐渐稳定增长。
村里利用这些收入,修缮了房屋,改善了灌溉设施,还购置了一些简单的农业机械。
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1959 年的艰难经历成为了桃花村发展的转折点。
在李福生的带领下,村民们不仅学会了在困境中求生存,更懂得了主动探索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桃花村在岁月的辙印中,留下了一段从困境走向繁荣的奋斗历程,而这段历程,也将成为村庄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不断开拓进取,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篇章。
岁月的辙印第十六章:知识的力量随着山林副业的蒸蒸日上,李福生越发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他深知,仅靠现有的经验和传统方法,村庄的发展可能会受到局限。
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邀请农业专家来村里授课,传授先进的种植和加工知识。
李福生四处打听,得知城里的农业大学有不少专家致力于农村发展研究。
他不辞辛劳,多次前往学校,向学校领导和专家们讲述桃花村的情况以及村民们对知识的渴望。
他的诚意终于打动了一位资深的农业教授——陈教授。
陈教授答应带领一个学生团队来桃花村进行实地指导。
陈教授一行人来到桃花村后,立刻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陈教授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