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现代都市 > 通鉴纪事本末通读本全局

通鉴纪事本末通读本全局

启个名字真的好难啊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不久之后,丙吉对守丞谁如说:“皇孙不应该再在官府的监狱中,你可以写文书给京兆尹,把皇孙与胡组一起送过去。”京兆尹不肯接受,皇孙又被送了回来。等到胡组服刑期满该离开时,皇孙非常思念她,丙吉就用自己的钱雇佣胡组,让她与郭征卿一起又喂养了皇孙几个月,才让胡组离开。后来,少内啬夫对丙吉说:“供养皇孙没有诏令,也没有固定的供给。”丙吉就每月拿出自己的俸禄米和肉来供给皇曾孙。皇曾孙生病,多次差点夭折,丙吉多次告诫养护皇曾孙的乳母,让她们细心照料,还请医用药,对皇曾孙关怀备至。丙吉听说史良娣的母亲贞君和哥哥史恭还在,就用车把皇曾孙送交给他们。贞君年老,看到孙子孤苦伶仃,非常伤心,就亲自抚养他。后来,有诏令让掖庭抚养皇曾孙,并将他的名字录入皇家宗谱...

主角:启个名字真的好难啊启个名字真的好难啊   更新:2025-03-29 17:4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启个名字真的好难啊启个名字真的好难啊的现代都市小说《通鉴纪事本末通读本全局》,由网络作家“启个名字真的好难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不久之后,丙吉对守丞谁如说:“皇孙不应该再在官府的监狱中,你可以写文书给京兆尹,把皇孙与胡组一起送过去。”京兆尹不肯接受,皇孙又被送了回来。等到胡组服刑期满该离开时,皇孙非常思念她,丙吉就用自己的钱雇佣胡组,让她与郭征卿一起又喂养了皇孙几个月,才让胡组离开。后来,少内啬夫对丙吉说:“供养皇孙没有诏令,也没有固定的供给。”丙吉就每月拿出自己的俸禄米和肉来供给皇曾孙。皇曾孙生病,多次差点夭折,丙吉多次告诫养护皇曾孙的乳母,让她们细心照料,还请医用药,对皇曾孙关怀备至。丙吉听说史良娣的母亲贞君和哥哥史恭还在,就用车把皇曾孙送交给他们。贞君年老,看到孙子孤苦伶仃,非常伤心,就亲自抚养他。后来,有诏令让掖庭抚养皇曾孙,并将他的名字录入皇家宗谱...

《通鉴纪事本末通读本全局》精彩片段


不久之后,丙吉对守丞谁如说:“皇孙不应该再在官府的监狱中,你可以写文书给京兆尹,把皇孙与胡组一起送过去。”京兆尹不肯接受,皇孙又被送了回来。等到胡组服刑期满该离开时,皇孙非常思念她,丙吉就用自己的钱雇佣胡组,让她与郭征卿一起又喂养了皇孙几个月,才让胡组离开。后来,少内啬夫对丙吉说:“供养皇孙没有诏令,也没有固定的供给。”丙吉就每月拿出自己的俸禄米和肉来供给皇曾孙。皇曾孙生病,多次差点夭折,丙吉多次告诫养护皇曾孙的乳母,让她们细心照料,还请医用药,对皇曾孙关怀备至。丙吉听说史良娣的母亲贞君和哥哥史恭还在,就用车把皇曾孙送交给他们。贞君年老,看到孙子孤苦伶仃,非常伤心,就亲自抚养他。后来,有诏令让掖庭抚养皇曾孙,并将他的名字录入皇家宗谱。当时,掖庭令张贺曾经侍奉过戾太子刘据,念及旧恩,很同情皇曾孙,对他奉养得非常周到,还拿出自己的钱供他读书。皇曾孙长大后,张贺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这时,昭帝刚刚举行冠礼,身高八尺二寸。张贺的弟弟张安世担任右将军,辅佐朝政,他听说张贺称赞皇曾孙,还想把女儿嫁给他,就生气地说:“皇曾孙是卫太子的后代,有幸能以平民的身份得到官府的衣食供养就不错了,不要再提把女儿嫁给他的事。”于是,张贺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当时,暴室啬夫许广汉有个女儿,张贺就摆下酒宴,请许广汉喝酒。酒喝到尽兴时,张贺对许广汉说:“皇曾孙与皇上的关系很近,如今又被封为关内侯,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许广汉答应了。第二天,许广汉的妻子听说此事后非常生气,许广汉却坚持让别人做媒,最终把女儿嫁给了皇曾孙。皇曾孙因此依靠许广汉兄弟以及祖母家史氏。他向东海(今山东郯城)人澓中翁学习《诗经》,虽然很有才华,但也喜欢结交侠客,斗鸡走马,因此对民间的奸邪之事和官吏的治政得失都很了解。他多次到各皇陵祭拜,走遍了三辅地区,曾经在莲勺县(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东北)的盐池中被困。他尤其喜欢杜县(今陕西西安东南)、鄠县(今陕西西安鄠邑区)一带,经常住在下杜(今陕西西安南)。

等到昌邑王被废黜后,霍光与张安世等大臣商议立谁为新君,还没有确定下来。丙吉上书给霍光说:“将军侍奉孝武皇帝,接受托孤的重任,承担天下的期望。孝昭皇帝早早驾崩,没有子嗣,天下人都忧心忡忡,希望能早日听到新君即位的消息。在发丧的时候,您依据大义拥立了新君,后来发现所立之人不合适,又依据大义将其废黜,天下人都对您心悦诚服。如今国家、宗庙、百姓的命运,都取决于将军的这一举措。我私下听众人的议论,观察他们所说的话,发现那些在列位的诸侯、宗室中,没有在民间有好名声的人。而先帝遗诏所养的武帝曾孙刘病已,现在住在掖庭外家。我以前在郡邸狱时见过他,当时他还年幼,如今已经十八九岁了。他通晓经术,有美好的才能,行为举止安详,性格温和。希望将军能仔细考虑大义,参考占卜的结果,是否可以先让他入宫侍奉太后,让天下人都清楚地了解他,然后再决定重大决策,那就是天下的万幸了。”杜延年也知道刘病已品德美好,劝霍光、张安世拥立他。


上官桀等人谋划让盖长公主设下酒宴邀请霍光,埋伏士兵将他杀死,然后趁机废掉汉昭帝,迎立燕王刘旦为天子。刘旦布置驿马传递消息,往来频繁,还答应事成之后封上官桀为王。他们对外联络各郡国的豪杰,多达数千人。刘旦把谋反的计划告诉了燕相平,平说:“大王先前与刘泽谋划,事情还没成功就被发觉,是因为刘泽向来喜欢自夸,又爱侵犯别人。我听说左将军一向轻浮,车骑将军年轻骄纵,我担心他们会像刘泽那样坏了大事,而且事成之后他们可能会背叛大王。”刘旦说:“前些日子有个男子到宫门前,自称是原来的太子,长安城中的百姓纷纷前去围观,热闹得不可收拾,大将军霍光为此感到害怕,还派兵戒备。我是皇帝的长子,天下人都信任我,何必担心被人反对呢?”后来刘旦又对群臣说,盖长公主传来消息,说只担心大将军霍光和右将军王莽,如今右将军已经去世,丞相又生病,看来大事必成,很快就能动手了,于是让群臣都做好准备。

上官安又谋划诱骗燕王刘旦前来,将他诛杀,然后废掉汉昭帝,拥立上官桀为帝。有人说:“那皇后该怎么办呢?”上官安说:“追逐麋鹿的狗,哪能顾得上兔子呢?况且利用皇后的尊贵地位只是暂时的,一旦皇帝的心意有所改变,我们即使想做普通百姓也不可能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时机啊。”恰好盖长公主的舍人之父、稻田使者燕仓得知了他们的阴谋,便将此事告诉了大司农杨敞。杨敞向来谨慎怕事,不敢声张,便称病卧床,同时将此事告知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将此事上报朝廷。九月,汉昭帝下诏,命令丞相率领中二千石官员追捕孙纵之以及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将他们及其宗族全部诛杀。盖长公主自杀。燕王刘旦得知后,召见燕相平说:“事情败露了,现在还能发兵吗?”平说:“左将军已经死了,百姓都知道了这件事,不能发兵了。”刘旦忧愤不已,摆下酒宴与群臣、妃妾诀别。这时,汉昭帝的玺书送到,斥责刘旦。刘旦用绶带自杀,跟随他自杀的王后、夫人有二十多人。汉昭帝念及亲情,赦免了刘旦的太子刘建,将他贬为庶人,赐给刘旦谥号为刺王。皇后因为年纪小,没有参与谋反,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没有被废黜。

汉武帝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钩弋夫人的儿子弗陵年仅几岁,身体强壮,聪明懂事,汉武帝十分喜爱他,心里想立他为太子。但因弗陵年幼,他的母亲又年轻,汉武帝犹豫了很久。汉武帝想找大臣辅佐弗陵,观察群臣后,觉得只有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为人忠厚,可以托付大事。于是,汉武帝让黄门官画了一幅周公背着周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画赐给霍光。几天后,汉武帝责备钩弋夫人,钩弋夫人摘下头上的簪子、耳环,叩头请罪。汉武帝说:“把她拉走,送到掖庭监狱!”钩弋夫人边走边回头看,汉武帝说:“快走,你活不成了!”最终赐死了她。不久之后,汉武帝闲居时问身边的人:“外面的人对此有什么说法?”身边的人回答说:“人们说,既然要立她的儿子为太子,为什么要杀了他的母亲呢?”汉武帝说:“是啊,这不是你们这些愚蠢的人所能理解的。从古至今,国家之所以出现祸乱,往往是因为君主年幼而母亲年轻。女主独居,就会骄横放肆,荒淫无道,没有人能约束她。你们难道没听说过吕后的事吗?所以不得不先除掉她。”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刚刚兼并天下,自认为德行超过三皇,功绩盖过五帝,于是更改称号为“皇帝”,皇帝的命令称“制”,文告称“诏”,皇帝自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令说:“古代帝王死后,依据他生前的行为定谥号,这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实在没有意义。从今以后,废除谥号制度。我是始皇帝,后世子孙按照顺序计数,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代代相传,无穷无尽。”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巡视陇西(今甘肃临洮一带)、北地(今甘肃庆阳一带),到达鸡头山(今宁夏固原西),经过回中(今陕西陇县西北)。在渭河南岸修建信宫,不久后改名为极庙。从极庙修筑道路通往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建造甘泉前殿,又修筑甬道,从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一直连接到那里。还在天下大规模地修筑驰道。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向东巡视郡县,登上邹峄山(今山东邹城东南),立下石碑歌颂自己的功业。于是召集鲁国的儒生七十人,来到泰山(今山东泰安境内)下,商议封禅的事情。有的儒生说:“古代封禅时,乘坐用蒲草裹轮的车子,以免伤害山上的土石草木;清扫地面进行祭祀,用草席做垫子。”大家的意见各不相同,秦始皇认为这些建议难以施行,因此排斥儒生。他下令修筑车道,从泰山南麓登上山顶,立石歌颂自己的功德,又从北麓下山,在梁父山(今山东泰安东南)举行禅礼。他举行封禅的礼仪,大多采用在雍城(今陕西凤翔东南)祭祀天帝的仪式,而封藏的仪式都很隐秘,世人无法得知并记录下来。之后,秦始皇继续向东巡游海上,祭祀名山大川以及八神。秦始皇向南登上琅邪山(今山东青岛黄岛区琅邪台),非常高兴,在那里停留了三个月,修筑琅邪台,立石歌颂功德,表明自己的得意之情。当初,燕国人宋无忌、羡门子高这些人,声称有仙道、尸解、销化等法术,燕、齐两国那些迂腐怪诞的人都争相学习、传播。从齐威王、齐宣王到燕昭王,都相信他们的话,派人入海寻找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神山,说这三座神山在渤海之中,离人不远,可是人快到的时候,就会有风吹着船离开。曾经有人到过那里,据说仙人以及长生不老的药都在那里。等到秦始皇来到海上,那些方士,像齐国人徐福等,纷纷上书谈论这些事,请求斋戒后,带领童男童女去寻找神山和仙药。于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寻找。徐福的船在海上往返多次,都以风大无法前行作为借口,说:“还没能到达,只是远远望见了。”秦始皇返回途中,经过彭城(今江苏徐州),他斋戒祈祷,想要从泗水中捞出周朝的九鼎,派了上千人潜入水中寻找,最终没有找到。于是向西南渡过淮水,前往衡山(今安徽霍山)、南郡(今湖北荆州一带),乘船顺长江而下,到湘山祠(今湖南岳阳西洞庭湖中)祭祀。途中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河。秦始皇问博士:“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她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死后葬在这里。”秦始皇大怒,命令三千名刑徒砍伐湘山的树木,把山涂成赭色(红褐色)。之后,秦始皇从南郡经过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回到咸阳。当初,韩国人张良的父亲、祖父以上五代人都担任韩国的相国。等到韩国灭亡后,张良散尽千金家财,想要为韩国报仇。

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向东巡游,到达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的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时,张良让大力士手持铁椎狙击秦始皇,结果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惊失色,派人搜捕,没有抓到刺客,于是下令在全国大规模搜捕十天。秦始皇随后登上之罘山(今山东烟台芝罘岛),刻石立碑,接着前往琅邪(今山东青岛黄岛区琅邪台),取道上党(今山西长治一带)返回咸阳。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前往碣石(今河北昌黎北),派燕国人卢生寻找羡门子高,在碣石门刻石立碑。还下令毁坏城墙,决通堤防。秦始皇巡视北方边境,从上郡(今陕西榆林一带)返回咸阳。卢生从海上回来,趁机献上记录图书的简册,上面写着“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于是派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伐匈奴。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征发那些曾经逃亡的人、入赘的女婿、商人当兵,夺取南越(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一带)的陆梁地(泛指岭南地区),设置桂林郡(今广西桂平西南)、南海郡(今广东广州)、象郡(今广西崇左),又把五十万罪犯迁徙到五岭(今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与越人杂居。蒙恬驱逐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设置了四十四县,修筑长城,凭借地形,利用险要的关塞,从临洮(今甘肃岷县)一直延伸到辽东(今辽宁辽阳一带),绵延一万多里。之后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今内蒙古狼山),蜿蜒向北。秦军在外征战十多年。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上书说:“从前诸侯纷争,纷纷重金招揽游学之士。如今天下已定,法令统一,百姓在家就应该努力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士人就应该学习法令。现在的儒生不学习当代的法令,却去学习古代的东西,以此非议当世,迷惑扰乱百姓。他们相互非议国家的法令,听到法令下达,就各自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议论纷纷。在家心里反对,出门在街巷议论,以批评君主来博取名声,以标新立异来显示高明,率领民众制造诽谤。如果不加以禁止,君主的权势就会在上面被削弱,而下面就会形成朋党。禁止这种情况是有利的。我请求下令,史官所收藏的史书,除了秦国的史记,其他各国的史书都要烧毁;不是博士官所掌管的,天下有收藏《诗经》《尚书》、诸子百家著作的,都要送到郡守、郡尉那里,一起烧毁;有敢私下谈论《诗经》《尚书》的,处以死刑;以古非今的,灭族;官吏发现这种情况而不举报的,与罪犯同罪;命令下达三十天还不烧毁书籍的,处以黥刑,罚去修筑长城。医药、占卜、种树之类的书籍不在禁止之列。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秦始皇下令说:“可以。”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派蒙恬修筑直道,从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一直到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开山填谷,长达一千八百里,几年都没有修成。秦始皇认为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口众多,而先王的宫廷狭小,于是在渭河南岸的上林苑中营造朝宫。先建造前殿阿房宫,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殿上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竖起五丈高的旗帜。宫殿四周修筑阁道,从殿下直达南山(今陕西秦岭),在南山的山顶上建造阙门。又修筑复道,从阿房宫渡过渭水,连接咸阳,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极星、阁道星跨过银河抵达营室星。征发隐宫(受过宫刑的人)、徒刑者七十多万人,分别去修建阿房宫和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陵墓。从北山开采石料,从蜀地、荆地运送木材,都汇聚到这里。关中有宫殿三百座,关外有四百多座。于是在东海边的朐界(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树立石碑,作为秦国的东门。还迁徙三万户人家到骊邑(今陕西临潼),五万户人家到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这些人家都免除十年的赋税和徭役。卢生劝说秦始皇:“方术之士说,君主应该时常暗中出行,以避开恶鬼,避开恶鬼后,真人就会到来。希望陛下所居住的宫殿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或许就能得到长生不老的药了。”秦始皇说:“我羡慕真人。”于是自称“真人”,不再称“朕”。他下令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周边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观之间,用复道、甬道相互连接,里面布满帷帐、钟鼓和美人,各自登记,不得随意迁徙。秦始皇巡幸到某处,有人说出他的行踪,就会被治罪处死。秦始皇驾临梁山宫(今陕西乾县西),从山上看见丞相李斯的车骑众多,很不高兴。宫中的侍从把这件事告诉了李斯,李斯后来减少了车骑数量。秦始皇大怒,说:“一定是宫中有人泄露了我的话!”审问时,没有人承认,于是把当时在身边的人全部抓起来杀掉。从此以后,没有人知道秦始皇的行踪。大臣们在咸阳宫奏事、接受决策,秦始皇都在那里处理。侯生、卢生一起非议秦始皇,然后逃走了。秦始皇听说后,非常生气,说:“卢生这些人,我如此尊崇、赏赐他们,如今却诽谤我。在咸阳的这些儒生,我派人去查问,有的还制造妖言,蛊惑百姓。”于是派御史去审问这些儒生,儒生们相互告发,秦始皇亲自圈定触犯禁令的四百六十多人,把他们全部活埋在咸阳,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以此来惩戒后人。秦始皇还增派更多的人去戍边。他的长子扶苏劝谏说:“这些儒生们都诵读并遵循孔子的教导,现在您却用严厉的刑法来处置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秦始皇听后非常生气,就派扶苏到北方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有颗陨石坠落在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有人在陨石上刻字说:“秦始皇死而土地分。”秦始皇派御史逐一审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住在陨石旁边的人全部抓起来杀掉,还焚毁了这块陨石。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季十月癸丑日,秦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跟随,右丞相冯去疾留守。秦始皇的二十多个儿子中,小儿子胡亥最受宠爱,他请求跟随秦始皇一起出游,秦始皇答应了。秦始皇西行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西南)时生病,于是命令中军府令兼符玺令赵高写诏书给扶苏,说:“把军队交给蒙恬,赶快到咸阳参加葬礼,然后安葬。”诏书已经封好,放在赵高那里,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秋季七月丙寅日,秦始皇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驾崩。丞相李斯因为秦始皇死在外地,担心各位公子和天下人发生变故,就秘不发丧,把棺材放在辒凉车中,由以前宠幸的宦官陪乘,所到之处,照常进献食物,百官也像往常一样向秦始皇奏事,宦官就在车中批复他们的奏事。只有胡亥、赵高以及五六个宠幸的宦官知道秦始皇已经去世。

当初,秦始皇非常宠信蒙氏兄弟,对他们很是信任。蒙恬在外担任大将,蒙毅经常在宫中参与谋划商议,他们被认为是忠诚守信的人,所以即使是各位将相也不敢和他们争权。赵高是宦官,秦始皇听说他办事得力,又精通刑狱法令,就提拔他做了中车府令,还让他教导胡亥判案断狱,胡亥很宠信他。赵高曾经犯了罪,秦始皇让蒙毅依法处置他,蒙毅认为赵高罪当处死,秦始皇却因为赵高办事机敏,赦免了他,还恢复了他的官职。赵高既得到胡亥的宠幸,又怨恨蒙氏兄弟,于是劝说胡亥,请求伪造秦始皇的诏书,诛杀扶苏,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同意了他的计策。赵高说:“如果不和丞相商议,恐怕事情不能成功。”于是去见丞相李斯,说:“皇上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那里,确定太子这件事,就取决于您和我的一句话了。这件事该怎么办呢?”李斯说:“怎么能说这种亡国的话呢?这不是做臣子的应该议论的事情!”赵高说:“您在才能、谋略、功劳、威望以及和扶苏的关系这五个方面,与蒙恬相比,谁更胜一筹呢?”李斯说:“我比不上他。”赵高说:“那么,如果扶苏即位,一定会任用蒙恬为丞相,您最终也不可能怀揣通侯的印玺告老还乡,这是很明显的事情。胡亥仁慈忠厚,可以立为继承人,希望您慎重考虑后做出决定。”丞相李斯认为赵高说得对,于是两人一起谋划,伪造了秦始皇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诏书给扶苏,列举他的罪状,说他在边疆多年,不能开疆拓土,士兵损耗众多,却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抱怨不能回朝做太子;将军蒙恬不纠正扶苏的错误,还知道他的谋逆计划,于是赐他们二人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扶苏接到诏书后,哭泣着走进内室,想要自杀。蒙恬说:“陛下在外面,还没有确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公子您担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仅仅一个使者来了,您就要自杀,怎么知道这不是欺诈呢?再请示一下,然后自杀也不晚。”使者多次催促扶苏自杀,扶苏对蒙恬说:“父亲赐儿子死,还需要再请示吗?”于是就自杀了。蒙恬不肯自杀,使者把他交给官吏,囚禁在阳周(今陕西子长西北)。使者回去汇报,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就想释放蒙恬。恰逢蒙毅为秦始皇外出祈祷山川神灵回来,赵高对胡亥说:“先帝很久以前就想选拔贤能立您为太子,但是蒙毅却进谏说不行。不如把他杀了。”于是把蒙毅囚禁在代地(今河北蔚县一带)。接着,他们从井陉(今河北井陉北)抵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因为暑天,辒凉车中的尸体散发出臭味,胡亥就下诏让随从官员在车上装载一石鲍鱼,以混淆尸体的臭味。他们从直道回到咸阳,这才发布治丧的公告,太子胡亥继承皇位。

秦二世想要诛杀蒙恬兄弟,秦二世兄长的儿子子婴劝谏说:“赵王迁杀了李牧而任用颜聚,齐王建杀了他原来的忠臣而任用后胜,最终都导致国家灭亡。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谋士,陛下却想要一下子抛弃他们,诛杀忠臣而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会使朝廷大臣相互不信任,还会让将士们离心离德。”秦二世不听劝谏,最终杀了蒙毅和内史蒙恬。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我这一代,再到我的子孙,三代人都为秦国建立了功勋,也得到了秦国的信任。如今我率领三十多万军队,虽然被囚禁,但我的势力足以反叛。然而我知道自己必死却坚守道义,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也是不敢忘记先帝的恩情。”于是吞药自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春季,秦二世向东巡视郡县,李斯跟随。他们到达碣石(今河北昌黎北),沿海岸向南,一直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在秦始皇所立的石碑旁刻字,刻上大臣们的名字,以彰显先帝的丰功伟绩,然后返回。夏季四月,秦二世回到咸阳,对赵高说:“人生在世,就如同驾驭六匹骏马飞奔过缝隙一样短暂。我现在已经统治天下了,想要尽情享受耳目所喜好的东西,满足内心所渴望的一切,来度过我的一生,这样可以吗?”赵高说:“这是贤明的君主才能做到的,昏庸混乱的君主是禁止这样做的。虽然如此,但有些事情还不可以。我请求说给您听。沙丘的密谋,各位公子和大臣们都有所怀疑,而各位公子都是陛下的兄长,大臣们又都是先帝所任用的。现在陛下刚刚即位,这些人心里都怏怏不乐,不服气,恐怕会发生变故。我每天都战战兢兢,担心不得善终,陛下怎么能这样做呢?”秦二世说:“那该怎么办呢?”赵高说:“陛下应该制定严厉的法律,实行残酷的刑罚,让有罪的人互相牵连受罚,诛灭大臣和宗室,然后提拔那些被遗落的人,让贫穷的人变得富有,让低贱的人变得高贵,把先帝的旧臣全部清除,重新任用陛下亲信的人。这样,您就会暗中得到恩德,祸害被消除,奸谋被杜绝,大臣们没有人不感激陛下的恩泽,陛下就可以高枕无忧,尽情享受荣华富贵了。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秦二世认为赵高说得对,于是重新修订法律,务求更加严厉苛刻。大臣和各位公子有罪,就交给赵高审讯惩处。于是,公子十二人在咸阳街市上被斩首示众,十位公主在杜县(今陕西西安东南)被分裂肢体而死,他们的财物都被收归官府,受牵连被逮捕的人数不胜数。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被囚禁在内宫,等待判决他们的罪行。秦二世派使者命令将闾说:“公子不遵守臣子的本分,罪当处死,官吏依法行刑来了。”将闾说:“宫廷中的礼节,我从来没有不听从司仪赞礼官的安排;在朝堂上的位次,我从来没有敢失过节操;接受诏令应对,我从来没有敢说错话。怎么能说我不遵守臣子的本分呢?希望能知道自己的罪行再死。”使者说:“我不能参与商议,只是奉命行事。”将闾于是仰天大呼三声“天”,说:“我没有罪!”兄弟三人都流着泪拔剑自杀。宗室的人都感到震惊恐惧。公子高想要逃跑,又担心被灭族,于是上书说:“先帝在世的时候,我进宫就有赏赐的食物,出宫就有车辆乘坐,御府的衣服我能得到赏赐,宫中马厩的宝马我也能得到赏赐。我应当跟随先帝去死却没能做到,作为人子我不孝顺,作为人臣我不忠诚。不孝顺、不忠诚的人没有脸面活在世上,我请求跟随先帝去死,希望能埋葬在骊山脚下。希望陛下能哀怜我。”秦二世看了上书非常高兴,召见赵高,把公子高的上书给他看,说:“这可以说是很急迫了吧?”赵高说:“作为臣子,连担忧死亡都来不及,哪里还能图谋叛乱呢?”秦二世批准了公子高的请求,赏赐给他十万钱用于安葬。秦二世又重新修建阿房宫,征发了五万名身强力壮的士兵到咸阳屯卫,让他们教习射箭,还要饲养狗马禽兽。这些人所需的粮食很多,供应不足,就从郡县征调,让百姓自带粮食,并且规定咸阳三百里以内的百姓不得食用这些粮食。

秋季七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陈胜、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吴广在蕲县(今安徽宿州南)起义。当时,朝廷征发闾左(居住在里巷左边的贫苦百姓)的百姓去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边,九百人屯驻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陈胜、吴广都担任屯长。恰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误了期限,按照法律,误期都要斩首。陈胜、吴广于是趁着天下百姓的愁苦怨恨,杀死押解他们的军官,召集并号令众人说:“大家都误了期限,按照法律都要被斩首。就算不被斩首,去戍边的人十个里面也得死六七个。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算了,要死就要成就大名!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人都听从了他们的号召。于是他们假冒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筑起高台宣誓结盟,号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攻克后,又招收兵马去攻打蕲县,蕲县也被攻下。接着,陈胜派符离(今安徽宿州东北)人葛婴率领军队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今安徽宿州西南)、酂(今河南永城西北)、苦(今河南鹿邑)、柘(今河南柘城)、谯(今安徽亳州)等地,都攻下来了。在行军过程中不断招收兵马,等到达陈(今河南淮阳)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士兵数万人。他们攻打陈县,成功占领并据守此地。

当初,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张耳、陈馀结为生死之交。秦国灭掉魏国后,听说他们是魏国的名士,就重金悬赏捉拿他们。张耳、陈馀于是改名换姓,一起逃到陈(今河南淮阳)。陈涉进入陈县后,张耳、陈馀前往陈涉的驻地拜见。陈涉早就听说过他们的贤能,非常高兴。陈县的豪杰父老请求拥立陈涉为楚王,陈涉就此事询问张耳、陈馀的意见。张耳、陈馀回答说:“秦国无道,灭掉别人的国家,残害百姓。将军您冒着生命危险,为天下人除害。现在才刚到陈县就称王,这会向天下人显示出您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赶快率兵向西,派人拥立六国的后代,为自己树立党羽,给秦国增加敌人。敌人多了,他们的力量就会分散;我们联合的人多了,兵力就会强大。这样,野外不会发生战斗,县城也无需防守,就能诛灭残暴的秦国,占据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来号令诸侯。诸侯们在灭亡后又得以复国,他们会感激您的恩德而顺服您,这样您的帝王大业就可以成就了。现在您只在陈县称王,恐怕天下人会因此懈怠。”陈涉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于是自立为王,号称张楚。这时,各个郡县的百姓都纷纷杀掉当地的秦朝官吏,响应陈涉。谒者从东方回来,把各地造反的情况报告给秦二世,秦二世大怒,把谒者交给司法官吏治罪。后来又有使者回来,秦二世问他情况,使者回答说:“只不过是一群盗贼在偷鸡摸狗罢了,郡守、郡尉正在追捕,现在已经全部抓获,不值得担忧。”秦二世听了很高兴。陈王任命吴广为假王(代理之王),监督各路将领向西攻打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张耳、陈馀又劝说陈王,请求率领一支奇兵向北攻取赵地。于是陈王任命以前的好友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拨给他们三千士兵,去夺取赵地。陈王又命令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邓宗攻取九江郡(今江西九江)。在这个时候,楚地几千人聚集在一起起义的,多得数不胜数。葛婴到达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后,拥立襄彊为楚王,后来听说陈王已经自立为王,就杀死襄彊回来报告,陈王却把葛婴杀了。陈王命令魏国人周市向北攻取魏地,任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陈王听说周文是陈县的贤人,精通军事,就给他将军的印信,让他向西攻打秦国。武臣等人从白马津(今河南滑县东北)渡过黄河,到了各个县,劝说当地的豪杰,豪杰们都纷纷响应,于是一路上招收兵马,得到几万人,号称武臣为武信君。他们攻下赵地十多座城邑,其余的城邑都坚守不降。武臣于是率军向东北攻打范阳(今河北涿州)。范阳人蒯彻劝说武信君:“您一定要先打胜仗才能夺取土地,先攻破城池才能占领地方,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做法。如果您能听从我的计策,就可以不攻打而使城邑投降,不作战而夺取土地,发布一道檄文,就能平定千里之地,您看怎么样?”武信君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蒯彻说:“范阳令徐公害怕死亡,又贪图富贵,他想在别的地方之前投降您。如果您把他当作秦国任命的官吏,像之前对待那十座城的官吏那样诛杀他,那么边境上的城邑都会变成坚固的堡垒,难以攻打。您如果赐给我侯印,让我送给范阳令,让他乘坐朱轮华毂的车子,在燕、赵之地的郊外奔驰,那么燕、赵之地的城邑就可以不战而降了。”武信君说:“好。”于是准备了一百辆车、三百名骑兵和侯印,去迎接徐公。燕、赵之地的人听说后,不战而降的城邑有三十多座。陈王派周章(即周文)出征后,因为看到秦朝政事混乱,就有了轻视秦国的想法,不再设置防备。博士孔鲋劝谏说:“我听说兵法上讲,不要依赖敌人不来攻打我们,而要依靠我们自己有不可被攻破的实力。现在大王依赖敌人而不依靠自己,如果遭受挫折,就无法挽救了,后悔也来不及。”陈王说:“我的军队的事,先生就不要操心了。”周文一路上招收兵马,到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时,已有战车千辆,士兵几十万,在戏(今陕西临潼东北)驻扎下来。秦二世得知后非常震惊,与大臣们商议说:“这可怎么办?”少府章邯说:“盗贼已经到了,人数众多且势力强大,现在征发附近各县的军队已经来不及了。骊山的刑徒很多,请赦免他们,发给他们兵器去迎击盗贼。”秦二世于是大赦天下,派章邯赦免骊山的刑徒以及奴隶所生的儿子,全部征发去攻打楚军,把楚军打得大败。周文逃跑。张耳、陈馀到达邯郸(今河北邯郸),听说周章败退,又听说那些为陈王攻城略地后返回的将领,大多因为被人诬陷而获罪被杀,于是劝说武信君让他自立为王。八月,武信君自立为赵王,任命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并派人向陈王报告。陈王大怒,想要把武信君等人的家属全部灭族,然后发兵攻打赵国。柱国房君蔡赐劝谏说:“秦国还没有灭亡,就诛杀武信君等人的家属,这就等于又树立了一个秦国这样的敌人。不如趁机祝贺他,让他赶快率兵向西攻打秦国。”陈王认为他说得对,听从了他的计策,把武信君等人的家属迁到宫中软禁起来,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派使者去祝贺赵国,命令他们赶快发兵西进关中。张耳、陈馀劝说赵王:“大王在赵国称王,这不是楚国的本意,只不过是用这种计策来祝贺大王罢了。楚国一旦灭掉秦国,一定会对赵国用兵。希望大王不要向西进兵,而是向北夺取燕、代之地,向南收取河内,以此来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赵国南面占据大河(今黄河),北面拥有燕、代,楚国即使战胜秦国,也一定不敢压制赵国;楚国如果不能战胜秦国,就一定会更加重视赵国。赵国趁着秦、楚两国疲惫之际,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志向了。”赵王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于是没有向西进兵,而是派韩广去夺取燕地,李良去夺取常山,张黡去夺取上党。

九月,沛(今江苏沛县)人刘邦在沛县起兵,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起兵,狄(今山东高青东南)人田儋在齐地起兵。刘邦字季,起初是泗上亭长,为县里押送刑徒去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途中很多刑徒都逃跑了。刘邦估计等到达骊山时,刑徒都会跑光,于是走到丰西泽中亭时,停下来饮酒,趁着夜色解开刑徒的绳索,让他们逃走,说:“你们都走吧,我也从此逃命去了!”刑徒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刘邦。刘邦逃亡躲藏在芒砀山(今河南永城东北)的山泽岩石之间,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奇异的事情,沛县中的子弟听说后,很多人都想要归附他。等到陈涉起义,沛县县令想率领沛县响应,县吏萧何、曹参说:“您是秦朝的官吏,现在想要背叛秦朝,率领沛县的子弟,恐怕他们不会听从您的命令。希望您召回那些逃亡在外的人,这样可以得到几百人,凭借他们来胁迫众人,众人就不敢不听从了。”于是县令命令樊哙去召刘邦,此时刘邦的队伍已经有几十上百人了。沛县县令后悔了,害怕刘邦等人会有变故,就关闭城门防守,还想诛杀萧何、曹参。萧何、曹参害怕,越城而出,投奔刘邦。刘邦于是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墙上,向沛县的父老陈述利害关系,父老们就率领子弟一起杀死沛县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拥立他为沛公。萧何、曹参等人招募沛县子弟,得到两三千人,以此响应诸侯。

项梁是楚国将领项燕的儿子,曾经杀过人,和侄子项羽一起到吴中(今江苏苏州)躲避仇家。吴中当地的贤士大夫都比不上项梁。会稽郡守殷通听说陈涉起义,想要发兵响应,让项梁和桓楚为将领。当时桓楚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是个逃亡的人,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项梁出去后,告诫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回来,和郡守一起坐下,说:“请您召见项羽,让他去召回桓楚。”郡守说:“好。”项梁召项羽进来,过了一会儿,项梁给项羽使了个眼色,说:“可以动手了!”于是项羽拔剑斩下郡守的头,项梁拿着郡守的头,佩带着他的印绶,郡守的侍从们大惊失色,一片混乱,项羽接连杀了几十上百人,整个府中都吓得趴在地上,没有人敢起身。项梁于是召集以前相识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要起义反秦的事情,于是发动了吴中地区的军队,派人去接收下属各县,得到精兵八千人。项梁自任会稽郡守,项羽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项羽当时二十四岁。

田儋是原齐王的宗族,他的堂弟田荣,田荣的弟弟田横,都是豪爽强悍、宗族势力强大且能得人心的人。周市夺取土地到了狄县,狄县据城防守。田儋假装绑着自己的家奴,带着一群年轻人来到县衙,想要拜见县令,趁机杀死县令,然后召集豪强官吏和青年子弟,说:“诸侯都背叛秦朝自立为王,齐国是古代的诸侯国,我田儋是田氏宗族,应当称王。”于是自立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的军队撤回,田儋率兵向东平定了齐地。韩广率领军队向北夺取燕地,燕地的豪强们想要共同拥立韩广为燕王,韩广于是自立为燕王。

周市从狄县返回魏地,想要拥立原魏国公子魏咎为王,魏咎当时在陈县,无法来到魏地。魏地已经平定,诸侯们都想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说:“天下混乱的时候,才能看出忠臣。现在天下都背叛秦朝,按照道义一定要拥立魏王的后代才行。”诸侯们坚持请求拥立周市,周市始终推辞不接受,派人到陈县迎接魏咎,往返五次,陈王才答应把魏咎送回,拥立他为魏王,周市担任魏相。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冬季十月,泗川郡监(官职名)平率领军队在丰(今江苏丰县)包围沛公刘邦,沛公出兵迎战,打败了秦军,命令雍齿守卫丰邑。十一月,沛公率领军队前往薛(今山东滕州南),泗川郡守壮在薛地被打败,逃到戚(今江苏沛县东北),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追上并杀死了他。

周章退出函谷关,驻扎在曹阳(今河南三门峡西南),两个多月后,章邯追击并打败了他,周章又逃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十几天后,章邯再次进攻,把周章打得大败,周文自刎,他的军队也就不再作战了。吴广围攻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坚守荥阳,吴广无法攻克。楚国将军田臧等人一起商议说:“周章的军队已经被打败了,秦军很快就会到来,我们围攻荥阳城却无法攻克,秦军一到,我们必定会大败。不如留下少量兵力围攻荥阳,把精锐部队全部调去迎击秦军。现在代理楚王吴广骄横,不懂用兵权谋,不值得和他商议大事,恐怕会坏事。”于是他们假传陈王的命令,杀了吴广,把他的首级献给陈王。陈王派使者赐给田臧楚国令尹的大印,任命他为上将。田臧于是派李归等将领守卫荥阳,自己率领精锐部队到敖仓(今河南郑州西北)迎战秦军,结果田臧战死,军队溃败。章邯进兵攻打荥阳城下的李归等人,打败了他们,李归等人战死。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邓说率领军队驻扎在郯(今山东郯城),被章邯的别将打败,铚(今安徽宿州西南)人伍逢率领军队驻扎在许(今河南许昌东),也被章邯打败,两支军队都溃散逃向陈县。陈王杀了邓说。

秦二世多次责备李斯,说他位居三公之位,为什么让盗贼如此猖獗。李斯十分害怕,又贪恋爵位和俸禄,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迎合秦二世的心意,上书回答说:“贤明的君主,一定是能够施行督责之术的人。所以申不害说:‘拥有天下却不肆意放纵,这就叫把天下当成自己的枷锁。’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不能施行督责之术,却还要亲自为天下百姓操劳,就像尧、禹那样,所以才说这是枷锁。如果不能研习申不害、韩非的高明法术,施行督责之道,一心只想让自己安逸,却白白地让自己身心劳苦去为百姓效力,那就是百姓的仆役,而不是统治天下的君主,这有什么尊贵的呢?所以,贤明的君主能够施行督责之术,在上面独断专行,权力就不会落在大臣手中,这样就能消除仁义的途径,杜绝劝谏的言论,毫无顾忌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没有人敢违抗。这样一来,大臣和百姓都忙着补救自己的过失还来不及,哪里还敢图谋叛乱呢?”秦二世看了很高兴,于是更加严厉地施行督责之术,对百姓收税多的被认为是贤明的官吏,杀人多的被认为是忠臣,路上到处都是受刑的人,每天都有大量的人被处死,堆积在集市上,秦国的百姓更加惊恐,都想着叛乱。

赵国的李良已经平定常山(今河北石家庄一带),回来报告赵王,赵王又派他去夺取太原(今山西太原)。李良的军队到了石邑(今河北石家庄鹿泉区),秦军封锁了井陉(今河北井陉北),李良无法前进。秦国将领伪造秦二世的书信来招降李良,李良得到书信后没有相信,率军返回邯郸(今河北邯郸),并请求增派兵力。还没到邯郸,在路上遇到赵王的姐姐外出饮酒归来,后面跟着一百多名骑兵。李良远远望见,以为是赵王,就伏在路边拜见,赵王的姐姐喝醉了,不知道他是将领,只派骑兵去答谢李良。李良向来尊贵,起身之后,在部下面前感到很羞愧,他的一个随从说:“天下都背叛秦朝,有能力的人先称王。况且赵王向来地位在将军之下,现在这个女子竟然不为将军下车,让我去把她杀了!”李良本来就收到了秦国的书信,心里想要反叛赵国,只是还没有下定决心,此时听了这话非常愤怒,就派人追杀赵王的姐姐,然后率领军队袭击邯郸,邯郸毫无防备,李良杀死了赵王和邵骚。赵国人中有很多是张耳、陈馀的耳目,所以只有他们两人得以逃脱。

陈县人秦嘉、符离(今安徽宿州东北)人朱鸡石等人起兵围攻东海郡守,将其围困在郯(今山东郯城)。秦二世增派长史司马欣、董翳辅助章邯攻打盗贼,章邯打败伍逢后,又攻打陈县的上柱国房君蔡赐,将其杀死,接着又进攻陈县西边的张贺军队。陈王亲自出城督战,张贺战死。腊月,陈王前往汝阴(今安徽阜阳),返回时到达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他的车夫庄贾杀死陈王,投降了秦军。

赵国的张耳、陈馀收集他们的散兵,得到几万人,攻打李良,李良战败逃走,归附章邯。有门客劝说张耳、陈馀:“你们两人都是寄居在赵国的外地人,想要依靠赵国成就大业很难。如果拥立赵国的后代,用道义辅助他,就可以成就功业。”于是他们找到赵歇,在春正月拥立赵歇为赵王,居住在信都(今河北邢台)。

东阳(今安徽天长西北)甯君和秦嘉听说陈王的军队战败,于是拥立景驹为楚王。

黥布是六(今安徽六安)人,姓英,因犯法被黥面,以刑徒的身份被押送到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服劳役。骊山的刑徒有几十万人,黥布和他们中的头目、豪杰都有交往,后来他率领这些人逃到长江中,成为盗贼。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令吴芮很得江湖间百姓的拥护,号称番君。黥布前去拜见他,当时黥布的队伍已经有几千人,吴芮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还让他率领军队攻打秦朝。

楚王景驹在留(今江苏沛县东南),沛公刘邦前往归附他,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名年轻人,想要去投奔景驹,在路上遇到沛公,于是就归附了沛公,沛公任命张良为厩将。张良多次用《太公兵法》劝说沛公,沛公很赏识他,常常采用他的计策。张良对别人说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上天赐予的人才。”于是就一直跟随沛公。沛公和张良一起去拜见景驹,想要请求派兵攻打丰邑(今江苏丰县)。这时章邯的司马枿率领军队向北平定楚地,在相(今安徽淮北西北)进行大屠杀,一直打到砀(今河南永城东北)。东阳甯君和沛公率军向西,在萧(今安徽萧县西北)的西边与秦军交战,战事不利,于是撤军回到留(今江苏沛县东南),收拢兵力,在留地聚集。二月,攻打砀县,三天就攻克了,收编砀县的军队,得到六千人,和原来的兵力合在一起有九千人。三月,攻打沛县的县城,攻克后,回军攻打丰邑,却没有攻下。

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召平为陈王攻打广陵,没有攻下,听说陈王战败逃走,章邯的军队即将到来,于是渡江假传陈王的命令,任命项梁为楚国上柱国,说:“江东已经平定,赶快率军西进攻打秦国。”项梁于是率领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军。听说陈婴已经攻下东阳(今安徽天长西北),就派使者想要和他联合,一起西进。陈婴是原东阳令史,在县里一向诚信谨慎,被人们称为忠厚长者。东阳的年轻人杀死县令,聚集了两万人,想要拥立陈婴为王。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我成为你家的媳妇,就没听说过你家先辈有过显贵的人。现在突然获得这么大的名声,不是什么好兆头。不如去归附别人,事情成功了还能封侯,事情失败了也容易逃亡,不会被人指名道姓。”陈婴于是不敢称王,对他的军吏们说:“项氏家族世代为将,在楚国很有名望。现在想要成就大事,将领非得是他们不可。我们依靠名门望族,一定能灭亡秦朝。”众人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把军队归附了项梁。黥布打败秦军后,率军向东进军,听说项梁向西渡过淮河,黥布和蒲将军都率领军队归附了他。项梁的军队一共有六七万人,驻扎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景驹、秦嘉的军队驻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东边,想要抵抗项梁。项梁对军吏们说:“陈王首先起义反秦,作战失利后,现在下落不明。如今秦嘉背叛陈王,拥立景驹,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于是进兵攻打秦嘉,秦嘉的军队战败逃走,项梁追击到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秦嘉回军交战,一天后,秦嘉战死,他的军队投降。景驹逃到梁地(今河南开封一带),死在那里。项梁兼并了秦嘉的军队,驻扎在胡陵,准备率军西进。这时章邯的军队到达栗(今河南夏邑),项梁派别将朱鸡石、余樊君与秦军交战,余樊君战死,朱鸡石的军队战败,逃到胡陵。项梁于是率军进入薛(今山东滕州南),杀了朱鸡石。沛公刘邦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前往拜见项梁,项梁给沛公增加了五千士兵和十名五大夫级别的将领。沛公返回后,率军攻打丰邑(今江苏丰县),攻克了它,雍齿逃到魏国。项梁派项羽另外攻打襄城(今河南襄城),襄城坚守不降,攻克后,项羽把城中的军民全部活埋,然后回来报告项梁。听说陈王确实已经死了,项梁召集各路别将在薛(今山东滕州南)集会商议大事,沛公也前往参加。居鄛(今安徽巢湖东北)人范增,七十岁了,一向在家闲居,喜欢奇谋妙计,他前去劝说项梁:“陈胜的失败是必然的。秦朝灭掉六国,楚国最没有罪过。自从楚怀王被骗到秦国没有回来,楚国人至今还很怜悯他。所以楚南公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朝的也一定是楚国。’现在陈胜首先起义,却不拥立楚国的后代,而是自立为王,他的势力难以长久。现在您从江东起兵,楚地蜂拥而起的将领都争相归附您,就是因为您家世代为楚将,能够重新拥立楚国的后代。”于是项梁认为他说得对,就在民间找到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当时熊心正在给人放羊,在夏季六月,拥立他为楚怀王,以顺从百姓的愿望。陈婴担任上柱国,被封五县,和楚怀王一起定都盱眙(今江苏盱眙)。项梁自称为武信君。张良劝说项梁:“您已经拥立了楚国的后代,而韩国的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最贤能,可以拥立他为韩王,增加我们的盟友。”项梁派张良找到韩成,拥立他为韩王,任命张良为司徒,韩王和张良率领一千多人向西夺取韩地,攻占了几座城邑,但很快又被秦国夺回,他们只能在颍川(今河南禹州一带)一带往来游击作战。

章邯打败陈王之后,进兵攻打在临济(今河南封丘东)的魏王,魏王派周市出城向齐、楚两国求救。齐王田儋和楚国将领项它都率军跟随周市救援魏国。章邯在夜里让士兵口中衔枚,发动突然袭击,在临济城下大败齐、楚联军,杀死齐王田儋和周市。魏王咎为了百姓,与秦军约定投降,约定达成后,他自焚而死,他的弟弟魏豹逃到楚国。楚怀王给魏豹几千兵力,让他再次去夺取魏地。齐国人听说齐王田儋战死,就拥立原齐王建的弟弟田假为王,田角为相国,田角的弟弟田间为将军,来抵御诸侯。秋季七月,大雨连绵,武信君项梁率军攻打亢父(今山东济宁南),听说田荣在东阿(今山东东阿)危急,于是率军在东阿城下打败章邯的军队,章邯向西逃跑。田荣率军向东回到齐国,武信君独自率军追击章邯,同时派项羽、沛公另外攻打城阳(今山东菏泽东北),并进行了屠城。楚军驻扎在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东边,又与章邯交战,再次打败秦军,章邯重新振作起来,坚守濮阳,并且引河水环绕城池。沛公和项羽离开濮阳,去攻打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八月,田荣攻打并赶走了齐王田假,田假逃亡到楚国,田角逃亡到赵国,田间之前去救援赵国,因此留在赵国不敢回去。田荣于是拥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自己担任相国,田横为将军,平定了齐地。章邯的兵力日益增强,项梁多次派使者去通知齐国、赵国,让他们发兵一起攻打章邯。田荣说:“楚国杀了田假,赵国杀了田角、田间,我就出兵。”楚国、赵国不答应,田荣很生气,始终不肯出兵。

郎中令赵高凭借着皇帝的恩宠,专权跋扈,因为私人恩怨杀害了很多人,他害怕大臣们在入朝奏事时向皇帝揭露他,于是劝说二世皇帝:“天子之所以尊贵,是因为群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却不能见到他的面容,所以才称‘朕’。况且陛下还年轻,未必对所有事情都了解得很清楚。现在坐在朝堂上,如果对事情的处理有不当之处,就会被大臣们看出短处,这不是向天下显示您神明的做法。陛下不如深居宫中,和我以及熟悉法令的侍中一起等待大臣们奏事,事情来了就加以裁决。这样,大臣们就不敢上奏疑难之事,天下人都会称赞陛下是圣明的君主。”二世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不再坐朝接见大臣,常常住在宫中。赵高担任侍中,主管事务,所有事情都由他来决定。赵高听说李斯对此有意见,于是去见丞相李斯,说:“关东地区的盗贼越来越多,现在皇上却加紧征发徭役,修建阿房宫,搜集狗马等无用的东西。我想劝谏,但因为地位低下不敢说。这可真是您丞相的职责啊,您为什么不劝谏呢?”李斯说:“本来我早就想进谏了。但现在皇上不坐朝听政,常常住在深宫之中,我想说的话无法传达,又没有机会见到皇上。”赵高说:“您如果真的想劝谏,我可以帮您找机会。等皇上有空的时候,我就通知您。”于是赵高趁二世皇帝正和宫女们宴饮作乐的时候,派人告诉丞相李斯:“皇上现在有空,可以进宫奏事。”李斯就到宫门前求见,像这样一连三次。二世皇帝很生气,说:“我平时空闲的日子很多,丞相不来。我刚刚和宫女们欢乐的时候,丞相就来奏事。丞相难道是轻视我,故意让我难堪吗?”赵高趁机说:“沙丘的密谋,丞相是参与了的。现在陛下已经即位为皇帝,而丞相的地位却没有提高,他心里肯定是希望裂土封王。而且陛下不问我,我还不敢说。丞相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楚地的盗贼陈胜等人都是丞相家乡邻县的人,因此楚地的盗贼能够公然经过三川郡,而李由却不加以攻击。我听说他们之间有书信往来,但还没有查明实情,所以不敢向您报告。而且丞相在外,权势比陛下还大。”二世皇帝认为赵高说得有道理,想要查办丞相,但又担心情况不属实,于是先派人去调查三川郡守李由与盗贼勾结的情况。李斯听说后,就上书陈述赵高的短处,说:“赵高独揽大权,操纵赏罚,与陛下没有什么不同。从前田常担任齐国简公的相国,窃取了国君的恩威,在下获得百姓的拥护,在上得到群臣的支持,最终杀死了齐简公,夺取了齐国。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现在赵高心怀险恶,有叛逆的行为,他私家的财富如同田氏在齐国那样多,而且贪欲没有止境,追求利益从不满足,他的权势仅次于君主,欲望却没有穷尽,他的野心就像当年韩玘做韩王安的相国时一样。陛下如果不加以防范,我担心他一定会发动叛乱。”二世皇帝说:“你这说的是什么话?赵高本来就是宦官,然而他却不为安逸而放纵自己,不为危险而改变忠心,品行廉洁,一心向善,才得到今天的地位。他凭借忠诚得到提拔,靠信守职责保住职位,我确实认为他很贤能,而你却怀疑他,这是为什么呢?而且我不依靠赵高,又能依靠谁呢?再说赵高为人精明廉洁,又有能力,对下能了解民情,对上能让我满意,你不要再怀疑他了。”二世皇帝向来宠爱信任赵高,担心李斯会杀害赵高,就私下把李斯的话告诉了赵高。赵高说:“丞相所担心的只有我赵高,我死了,丞相就会像田常那样行事了。”这时,盗贼越来越多,而关中征发去东方攻打盗贼的士兵也没有停止。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说:“关东地区盗贼同时兴起,秦国发兵讨伐,虽然杀死和俘虏了很多盗贼,但还是不能平息。盗贼之所以众多,都是因为戍守、运输、劳役等事务太苦,赋税太重。请暂时停止阿房宫的修建,减少四边的戍守和运输任务。”二世皇帝说:“大凡拥有天下而尊贵的人,就应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君主重在严明法令,这样臣下就不敢为非作歹,从而统治天下。虞、夏的君主,虽然贵为天子,却亲自处于穷苦的境地,为百姓献身,这还有什么法令可言呢?况且先帝出身诸侯,兼并天下,天下已经平定后,对外驱逐四方的夷狄,以安定边境,修建宫室来显示自己的得意之情。而你们看到先帝的功业已经有了规模,现在我即位才两年,盗贼就同时兴起,你们却不能加以禁止,又想要废除先帝所做的事情。这样对上无法报答先帝,对下不能为我尽忠效力,你们凭什么占据着自己的职位呢?”于是,冯去疾、李斯、冯劫被交给司法官吏查办,追究他们的其他罪行。冯去疾、冯劫自杀,只有李斯被关进监狱。二世皇帝把李斯交给赵高审讯,赵高指控李斯和他的儿子李由谋反,把他们的宗族和宾客全部逮捕。赵高审讯李斯,对他严刑拷打,李斯忍受不住痛苦,被迫承认谋反。李斯之所以不自杀,是因为他自负能言善辩,又对秦国有大功,实在没有谋反之心,他希望能上书为自己辩解,侥幸让二世皇帝醒悟并赦免他。于是他从监狱中上书说:“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当初秦国的土地狭小,不过千里,士兵几十万。我竭尽自己微薄的才能,暗中派遣谋士,资助他们金银财宝,让他们去游说诸侯;同时暗中整治军备,训练士兵,尊崇功臣,所以最终能够胁迫韩国,削弱魏国,攻破燕国、赵国,灭掉齐国、楚国,最终兼并六国,俘虏各国的君主,立秦王为天子。又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以显示秦国的强大。还改革法律制度,统一度量衡,制定文章规范,颁布于天下,树立秦国的威名。这些都是我的罪过啊,我早就该死了。皇上有幸让我竭尽能力,才得以活到今天,希望陛下明察。”书信呈上后,赵高让狱吏扔掉,不呈交给二世皇帝,说:“囚犯怎么能上书!”赵高又派他的门客十多批人,假装成御史、谒者、侍中,轮番去审讯李斯。李斯以为和之前一样,始终不敢更改供词,都承认有罪。后来二世皇帝派人来核实李斯的口供,李斯以为还是赵高的人,最终不敢再改口,承认了罪行。判决书呈上去后,二世皇帝很高兴地说:“如果不是赵君,我差点被丞相出卖了。”等到二世皇帝派去调查三川郡守李由的使者到达时,楚军已经杀死了李由。使者回来复命时,丞相李斯已经被关进监狱,赵高编造了各种谋反的罪名,相互印证,最终李斯被判处五刑,在咸阳街市上被腰斩。李斯走出监狱时,和他的次子一起被押解,他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一起牵着黄狗,出上蔡(今河南上蔡)东门去追逐狡兔,还能做得到吗?”于是父子二人相对而哭,李斯的三族也都被诛灭。二世皇帝于是任命赵高为丞相,所有事情无论大小都由赵高决定。

项梁在东阿(今山东东阿)打败章邯后,率军向西北进军,到达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再次打败秦军。项羽、沛公又与秦军在雍丘(今河南杞县)交战,大破秦军,斩杀李由。项梁更加轻视秦军,露出骄傲的神色。宋义劝谏说:“打了胜仗后,如果将领骄傲,士兵懈怠,就一定会失败。现在士兵们有些懈怠了,而秦兵却在一天天增多,我为您感到担忧。”项梁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派宋义出使齐国。宋义在路上遇到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问他:“您要去见武信君吗?”高陵君显回答说:“是的。”宋义说:“我认为武信君的军队一定会失败,您慢些走就能免于一死,走快了就会赶上灾祸。”秦二世增派军队援助章邯攻打楚军,在定陶大破楚军,项梁战死。项羽、沛公攻打外黄(今河南民权西北)没有攻克,就去攻打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听说武信君战死,士兵们都很恐慌,于是和将军吕臣一起率军向东撤退。楚怀王从盱眙(今江苏盱眙)迁都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吕臣的军队驻扎在彭城东面,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彭城西面,沛公的军队驻扎在砀(今河南永城东北)。

魏豹攻下魏国二十多座城邑,楚怀王拥立魏豹为魏王。

章邯打败项梁后,认为楚地的军队不值得担忧,于是渡过黄河,向北攻打赵国,大破赵军,一直打到邯郸(今河北邯郸),把城中的百姓都迁徙到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夷平了邯郸的城墙。张耳和赵王歇逃进巨鹿城(今河北平乡西南),王离率军包围了他们。陈馀收集常山(今河北石家庄一带)的士兵,得到几万人,驻扎在巨鹿城北,章邯的军队驻扎在巨鹿城南的棘原(今河北平乡南)。赵国多次向楚国求救。高陵君显在楚国,见到楚怀王说:“宋义曾断言武信君的军队会失败,没过几天,军队果然战败了。在军队还没有作战时,就能预见到失败的征兆,这可以说是懂得军事了。”楚怀王召见宋义,和他商议事情,非常欣赏他,于是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去救援赵国。各路别将都隶属于宋义,宋义号称卿子冠军。

楚怀王派沛公向西进入关中。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冬季十月,宋义率军走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停留了四十六天不前进。项羽说:“秦军包围赵国的形势很危急,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一定能打败秦军。”宋义说:“不是这样的。叮咬牛的牛虻,却不能用来消灭虱子。现在秦国攻打赵国,如果打胜了,士兵们会疲惫不堪,我们就可以趁他们疲惫的时候进攻;如果秦国战败,我们就大张旗鼓地向西进军,一定能攻克秦国。所以不如先让秦、赵两国相互争斗。披坚甲、执锐兵,我宋义不如你;但坐下来运筹帷幄,你就不如我了。”于是他在军中下令:“有像虎一样凶猛、像羊一样倔强、像狼一样贪婪、强硬不听指挥的人,一律斩首。”接着他派自己的儿子宋襄去辅佐齐国,还亲自把儿子送到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在那里大摆宴席饮酒作乐。当时天气寒冷,又下着大雨,士兵们又冷又饿。项羽说:“我们本应该齐心协力攻打秦军,他却长久地停留不前进。今年收成不好,百姓贫困,士兵们只能吃半升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却还在饮酒作乐,不率领军队渡河去赵国获取食物,与赵军合力攻打秦军,却说要‘趁他们疲惫的时候进攻’。以秦国的强大,攻打刚刚建立的赵国,势必会攻克赵国。赵国被攻克后,秦国更加强大,哪里还有什么疲惫的机会可乘呢?而且我们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怀王坐立不安,把国内的军队都交给将军一人指挥,国家的安危,就在这一次行动了。现在他不体恤士兵,却为自己的私利考虑,这不是国家的忠臣。”十一月,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营帐中斩下了宋义的头,出帐后向军中下令说:“宋义与齐国合谋反叛楚国,怀王暗中命令我项羽诛杀他。”当时,将领们都被震慑住了,没有人敢反抗,都说:“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家。现在将军又诛杀了叛乱之人。”于是他们一起拥立项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追到齐国后把他杀了,又派桓楚去向楚怀王报告情况。楚怀王于是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十二月,沛公率军到达栗(今河南夏邑),遇到刚武侯,夺取了他的军队四千多人,并入自己军中。沛公与魏将皇欣、武满的军队会合,一起攻打秦军,打败了秦军。章邯修筑甬道连接黄河,给王离运送军粮,王离的军队粮食充足,加紧攻打巨鹿城(今河北平乡西南)。巨鹿城中粮食耗尽,兵力薄弱,张耳多次派人去催促陈馀救援,陈馀估计自己兵力太少,打不过秦军,不敢前进。过了几个月,张耳非常生气,埋怨陈馀,派张黡、陈泽前去责备陈馀说:“当初我和你是生死之交,现在赵王和我早晚都可能死去,而你却拥兵数万,不肯来救援,你所谓的同生共死的情谊在哪里呢?如果你真的信守诺言,为什么不奔赴秦军与我们同归于尽,或许还有十分之一二的希望保全性命。”陈馀说:“我估计前去救援也终究不能解救赵国,只会白白让全军覆没。而且我之所以不与你们同归于尽,是想为赵王和您报仇。现在如果一定要同归于尽,就如同把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好处呢?”张黡、陈泽要求陈馀与他们一起拼死一战,陈馀于是派张黡、陈泽率领五千人先去试探秦军,结果到了那里就全部战死了。当时,齐国、燕国的军队都来救援赵国,张敖也从北方收集代地(今河北蔚县一带)的士兵,得到一万多人,来到巨鹿城附近,都在陈馀的旁边扎营,却不敢进攻秦军。项羽杀死卿子冠军宋义后,威震楚国,于是派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两万人渡过黄河,救援巨鹿。楚军与秦军交战,稍有胜利,断绝了章邯运送军粮的甬道,王离的军队粮食短缺。陈馀再次请求援兵,项羽于是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把船只全部沉没,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携带三天的口粮,以此向士兵们表示有进无退、一定要战死的决心。楚军到达后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经过多次激烈战斗,大破秦军,章邯率军后退。诸侯的军队这才敢出击,于是杀死苏角,俘虏王离,涉闲不肯投降,自焚而死。当时,楚国的军队在诸侯中最为英勇,前来救援巨鹿的诸侯军队有十多座营垒,却都不敢出兵。等到楚军攻打秦军时,诸侯的将领们都在营垒上观望。楚军战士们无不以一当十,喊杀声惊天动地,诸侯军人人都惊恐万分。打败秦军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这些将领们进入辕门时,都跪着用膝盖前行,不敢抬头仰视项羽。项羽从此成为诸侯联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于是赵王歇和张耳才得以走出巨鹿城,向诸侯们道谢。张耳和陈馀见面后,张耳责备陈馀不肯救援,还询问张黡、陈泽的下落,怀疑是陈馀杀了他们,多次追问陈馀。陈馀非常生气,说:“没想到您对我的怨恨这么深!难道您认为我会看重这将军的印信吗?”于是解下印信,推给张耳。张耳很惊讶,不敢接受。陈馀起身去厕所,有门客劝说张耳:“我听说天赐良机却不接受,反而会遭受灾祸。现在陈将军把印信给您,您不接受,这是违背天意,不吉祥的,赶快收下它。”张耳于是佩带上陈馀的印信,接收了他的部下。陈馀回来后,看到张耳毫不谦让地收下了印信,也很生气,于是快步走出,只带着自己手下亲信的几百人到黄河边的湖泽中捕鱼打猎去了。赵王歇回到信都(今河北邢台)。

春季二月,沛公向北攻打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经过彭越所在地。彭越率领他的军队跟随沛公,彭越是昌邑人,经常在钜野泽(今山东巨野附近)中捕鱼,陈胜、项梁起义时,泽中的年轻人聚集了一百多人,前去投奔彭越,他们对彭越说:“请您做我们的首领。”彭越推辞说:“我不想干。”这些年轻人再三请求,彭越才答应。他们与彭越约定第二天清晨日出时集合,迟到的人斩首。第二天日出时,有十多个人迟到,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来。于是彭越抱歉地说:“我年纪大了,你们执意要我当首领。现在约定了时间却有这么多人迟到,不能把所有人都杀了,就杀最后来的那个人吧。”说完,他命令队长把最后来的那个人斩了。众人都笑着说:“何必这样呢?以后不敢再犯就是了。”彭越却不答应,执意杀了那人,还设立土坛祭祀,向众人宣告纪律,众人都大为震惊,从此没人敢违抗他。彭越随后夺取土地,收集诸侯的散兵,得到一千多人,就协助沛公攻打昌邑。昌邑没有被攻克,沛公率军西进,经过高阳(今河南杞县西)。高阳人郦食其家境贫寒,穷困潦倒,是里监门小吏。沛公手下的骑士恰好是郦食其同里的人,郦食其见到他就说:“诸侯的将领经过高阳的有几十人,我看他们都心胸狭隘,喜欢繁琐的礼节,刚愎自用,听不进有远见的话。我听说沛公为人傲慢但豁达大度,有雄才大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你可别给我先说漏了。要是你见到沛公,就说:‘我们乡里有位郦先生,六十多岁了,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为狂生,但他自己说不是狂生。’”骑士说:“沛公不喜欢儒生,那些戴着儒生帽子来的客人,沛公总是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往里面撒尿。和人交谈时,也常常破口大骂,你可别用儒生那套去游说他。”郦食其说:“你就照我说的去讲。”骑士找机会像郦食其嘱咐的那样告诉了沛公。沛公到了高阳,住在旅舍,派人去召郦食其。郦食其来拜见,沛公正叉开双腿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就这样接见郦食其。郦食其进来后,只是拱手作揖,并不下拜,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沛公骂道:“你这个书呆子!天下人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才联合起来攻打秦国,你怎么能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如果您真的想聚集民众,会合正义之师去讨伐无道的秦国,就不应该这样傲慢地接见长者。”沛公听后,立刻停止洗脚,起身整理衣服,请郦食其坐到上座,向他道歉。郦食其趁机谈论六国合纵连横的形势,沛公很高兴,赏赐郦食其食物,问道:“那您看现在有什么计策?”郦食其说:“您现在聚集的这些乌合之众,收拢的散乱士兵,还不到一万人,就想直接去攻打强大的秦国,这就如同去摸老虎的嘴巴一样危险。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现在城中又储存着很多粮食。我和陈留县令关系很好,请让我去说服他,让他向您投降。如果他不听从,您就发兵攻打,我在城中做内应。”于是沛公派郦食其前往,自己率军跟随其后,果然拿下了陈留。沛公封郦食其为广野君。郦食其又推荐他的弟弟郦商,当时郦商聚集了几千名年轻人,前来归附沛公,沛公任命他为将军,让他率领陈留的军队跟随自己。郦食其则常常作为说客,出使各诸侯国。

三月,沛公攻打开封(今河南开封),没有攻克,向西与秦将杨熊在白马(今河南滑县东)交战,又在曲遇(今河南中牟东)东面大战一场,把杨熊打得大败。杨熊逃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秦二世派使者将他斩首示众。

夏季四月,沛公向南攻打颍川(今河南禹州一带),进行了屠城。借着张良的帮助,沛公趁机夺取韩地。此时,赵国的别将司马卬正打算渡过黄河进入关中,沛公于是向北攻打平阴(今河南孟津东北),断绝了黄河渡口,向南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面与秦军交战,但战事不利,又向南撤出辕关(今河南偃师东南)。张良率军跟随沛公,沛公命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今河南禹州),自己与张良一起南下。

六月,沛公与南阳郡守齮在犨(今河南鲁山东南)东面交战,打败了秦军,占领南阳郡。南阳郡守败逃,退保宛城(今河南南阳)。沛公率军绕过宛城西进,张良劝谏说:“沛公您虽然急于入关,但秦军兵力还很强大,又凭借险要地势进行抵抗。现在如果不拿下宛城,宛城的秦军从后面追击,前面又有强大的秦军阻挡,这可是危险的处境。”于是沛公连夜率军从另一条路返回,放倒军旗,在黎明时分把宛城包围了三层。南阳郡守想自杀,他的舍人陈恢说:“现在死还太早。”于是陈恢翻墙出城,去见沛公,说:“我听说您和诸侯约定,先进入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的人就可以在那里称王。现在您停下攻打宛城,宛城周围郡县相连,有几十座城,这里的官吏和百姓都认为投降必死,所以都坚守城池。现在您整天在这里攻城,士兵死伤必定很多;要是率军离开宛城,宛城的军队肯定会在后面追击。这样一来,您前面就会错过先入咸阳称王的约定,后面又会有强大的宛城军队追击的忧患。为您考虑,不如和宛城守军约定招降,封南阳郡守官职,让他留下来守城,您率领他的军队一起西进。那些还没有被攻克的城邑,听到这个消息,都会争着打开城门迎接您,这样您就可以畅通无阻了。”沛公说:“好。”

秋季七月,南阳郡守齮投降,沛公封他为殷侯,封给陈恢一千户。沛公率军西进,所过之处没有不投降的。到达丹水(今河南淅川)时,高武侯鳃、襄侯王陵投降。沛公回军攻打胡阳(今河南唐河西南),遇到番君的别将梅鋗,就和他一起攻打析(今河南西峡)、郦(今河南南阳西北),这两座城都投降了。沛公的军队所到之处,没有掳掠百姓,秦朝的百姓都很高兴。

王离的军队被消灭后,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今河北平乡南),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南(今河北临漳西南),双方对峙,没有交战。秦军多次败退,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章邯很害怕,派长史司马欣回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请示。司马欣到了咸阳,在司马门(宫廷外门)滞留了三天,赵高不接见他,对他产生了怀疑。司马欣害怕,急忙逃回军中,不敢走原路,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上。司马欣回到军中,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掌权,下面的人根本无法做事。现在如果作战能取胜,赵高必定会嫉妒我们的功劳;如果不能取胜,也免不了一死。希望将军您仔细考虑。”陈馀也给章邯写信说:“白起作为秦国的将领,南征鄢郢(今湖北宜城东南、湖北荆州江陵),北坑马服君赵括的降兵,攻城略地,不计其数,最终却被赐死。蒙恬作为秦国的将领,在北方驱逐戎人,开拓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几千里土地,最终却在阳周(今陕西子长西北)被斩杀。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功劳太大,秦国无法全部封赏,就找借口按法律诛杀了他们。现在将军您担任秦国将领已经三年了,损失的士兵有十万之多,而诸侯却纷纷兴起,而且越来越多。那赵高向来阿谀奉承,如今局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找借口按法律杀了将军来推卸责任,派人取代将军,好让自己摆脱灾祸。将军您在外征战已久,朝廷内部又有很多仇怨,有功也会被杀,无功同样会被杀。况且上天要灭亡秦国,这是无论愚蠢还是聪明的人都知道的事情。现在将军您在内不能直言劝谏,在外又成为即将亡国的将领,孤立无援却还想长久保全自己,难道不悲哀吗?将军您为什么不回师与诸侯联合,订立合纵盟约,一起攻打秦国,瓜分秦国的土地,南面称王呢?这与被处死,妻子儿女也被杀害相比,哪个更好呢?”章邯犹豫不决,暗中派军候始成出使项羽军中,想要订立和约,和约还没有达成。项羽派蒲将军日夜兼程,率兵渡过三户津(今河北磁县西南),驻扎在漳水南岸,与秦军交战,再次打败秦军。项羽率领全部军队在污水(今河北临漳西)上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章邯又派人去见项羽,想要订立和约,项羽召集军吏商议说:“军中粮食短缺,我想答应他们的请求。”军吏们都说:“好。”于是项羽和章邯在洹水(今河南安阳附近)南岸的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上约定日期会盟。盟誓之后,章邯见到项羽,流着泪诉说赵高的种种行径。项羽于是立章邯为雍王,安置在楚军中,任命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率领秦军作为先行部队。

当初,中丞相赵高想独揽秦国大权,又担心群臣不服,于是先设下圈套进行试探。他牵来一只鹿献给二世皇帝,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皇帝笑着说:“丞相你错了吧?怎么把鹿说成马呢?”二世皇帝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不语,有的为了迎合赵高说是马,也有的说是鹿,赵高就暗中把那些说鹿的人治罪。此后,群臣都畏惧赵高,没有人敢再说出他的过错。赵高之前多次说关东的盗贼成不了大事,等到项羽俘虏王离等人,而章邯的军队又多次战败,他上书请求增派援兵时,自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以东,大部分地区的秦朝官吏都背叛了朝廷,响应诸侯,诸侯们也都率领军队向西进军。

八月,沛公率领几万人攻打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进行了屠城。赵高害怕二世皇帝发怒杀了自己,就称病不上朝,二世皇帝派人责备赵高有关盗贼的事情,赵高很恐惧,于是暗中与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以及弟弟赵成谋划说:“皇上不听劝谏,现在事情紧急了,却想把灾祸归到我头上。我想另立天子,改立子婴。子婴仁爱俭朴,百姓都拥护他的话。”于是让郎中令作为内应,谎称有大贼,命令阎乐召集官吏发兵追捕,又胁迫阎乐不要留在赵高的住所。阎乐率领一千多名士兵来到望夷宫殿门前,捆绑了卫令仆射,说:“有盗贼进了这里,你们为什么不阻拦?”卫令说:“宫殿四周都有卫队防守,非常严密,怎么会有盗贼敢进宫呢?”阎乐于是斩杀卫令,直接率领士兵冲进去,边走边射箭,郎官和宦官们大惊失色,有的逃跑,有的抵抗,抵抗的人都被杀死,死了几十人。郎中令和阎乐一起进入宫殿,用箭射向二世皇帝的帷帐。二世皇帝大怒,召唤左右侍从,左右侍从都惊慌失措,不敢抵抗。旁边有一个宦官侍奉着二世皇帝,不敢离开。二世皇帝逃进内室,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宦官说:“我不敢说,所以才保全了性命。要是我早说了,早就被您杀了,哪能活到现在?”阎乐上前,当面列举二世皇帝的罪状说:“您骄横放纵,滥杀无辜,天下人都背叛了您,您自己看着办吧!”二世皇帝说:“我能见丞相一面吗?”阎乐说:“不行。”二世皇帝说:“我希望能得到一个郡,做个郡王。”阎乐不答应。二世皇帝又说:“我愿意做个万户侯。”阎乐还是不答应。二世皇帝又说:“我愿意和妻子儿女做普通百姓,和其他公子一样。”阎乐说:“我是奉丞相的命令,为天下人诛杀您,您说得再多,我也不敢回报。”于是指挥士兵上前,二世皇帝自杀。阎乐回去报告赵高,赵高于是召集所有大臣和公子,宣布诛杀二世皇帝的情况,说:“秦国原本是个诸侯国,始皇统一了天下,所以称帝。现在六国又各自复国,秦国的地盘越来越小,还空有个皇帝的名号,不合适,应该像过去一样称王才好。”于是立子婴为秦王,用平民的礼节把二世皇帝埋葬在杜南(今陕西西安东南)的宜春苑中。

九月,赵高让子婴斋戒,到宗庙去参拜祖先,接受传国玉玺。子婴斋戒了五天后,和他的两个儿子商议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了二世皇帝,害怕群臣杀他,就假装依据道义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已经和楚国约定好了,灭掉秦国的宗室后,他在关中称王。现在让我斋戒去宗庙,这是想在宗庙中杀我。我就称病不去,丞相一定会亲自来,他来了我们就杀了他。”赵高派人多次去请子婴,子婴都不去,赵高果然亲自前往,说:“宗庙祭祀是大事,大王您怎么能不去呢?”子婴就在斋戒的宫殿里刺杀了赵高,还把赵高的三族全部处死示众。然后,子婴派将领率兵在峣关(今陕西蓝田东南)抵御刘邦的军队。沛公想要攻打峣关,张良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们先派人在山上多树旗帜,作为疑兵,再派郦食其、陆贾去游说秦将,用利益引诱他们。”秦将果然想要联合沛公,沛公打算答应他们。张良说:“这只是秦将想反叛罢了,恐怕他的士兵不听从。不如趁他们懈怠的时候攻打他们。”沛公于是率军绕过峣关,翻越蒉山(今陕西蓝田东南),攻击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在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南面取得胜利,接着又追到蓝田北面,再次大败秦军。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冬季十月,沛公到达霸上(今陕西西安东)。秦王子婴乘坐白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玉玺、符节,在轵道(今陕西西安东北)旁投降。将领们中有人说要杀了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西进,就是因为我能宽厚容人。况且人家已经投降了,再杀他就不吉利。”于是把子婴交给官吏看管。

贾谊评论说:秦国凭借着小小的地盘,发展到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国,招致八州来归,使原本与自己地位相同的诸侯来朝拜,历经一百多年。之后,它以天下为家,以崤山(今河南三门峡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为宫墙。然而,一个人发动起义,秦朝的宗庙就被毁坏,皇帝也死在他人手中,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啊。


山阳太守张敞呈上密封奏章说:“我听说,春秋时期,公子季友对鲁国有功,赵衰对晋国有功,田完对齐国有功,他们的功劳都得到了酬报,并且延续到子孙后代。但后来,田氏篡夺了齐国政权,赵氏瓜分了晋国,季孙氏在鲁国专权。所以孔子作《春秋》,考察历史的兴衰,对世代为卿的现象讥讽得最为严厉。以前,大将军霍光决定重大决策,安定宗庙,稳定天下,功劳也不小。周公辅政七年,而大将军掌权二十年,天下的命运都掌握在他手中。在他权势最盛的时候,能感动天地,影响阴阳。朝臣们应该明确进言:‘陛下褒奖宠信原大将军,以报答他的功德,已经足够了。近来辅政大臣专权,贵戚势力太盛,君臣之间的名分不够明确,请罢免霍氏三位侯爷的官职,让他们回家。’对于卫将军张安世,也应该赐给他几案和手杖,让他退休,时常派人问候召见,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做天子的老师。如果陛下公开下诏表示施恩,大臣们再依据大义坚决谏争,然后陛下予以批准,天下人一定会认为陛下不忘功德,而朝臣们也懂得礼仪,霍氏家族也能世世代代没有忧患。如今朝廷听不到正直的声音,却让陛下亲自下诏书处理这些事,这可不是妥善的办法。如今霍氏两位侯爷已经被调出朝廷,人之常情相差不大,依我看,大司马霍禹及其家族成员一定会感到畏惧。近臣感到自身危险,这可不是国家的长治久安之计。我张敞愿意在朝堂上公开提出这件事,但我身处偏远的山阳郡,没有机会。希望陛下仔细考虑。”汉宣帝认为张敞的建议很好,但没有召见他。

霍禹、霍山等人的家中多次出现怪异现象,全家人都忧愁不安。霍山说:“丞相擅自减少宗庙祭祀用的羊羔、兔子和青蛙,可以用这个罪名来惩治他。”他们谋划让太后为博平君设酒宴,召丞相、平恩侯等人前来,让范明友、邓广汉按照太后的命令将他们斩杀,趁机废掉天子,拥立霍禹为帝。计划还没有实施,霍云被任命为玄菟太守,大中大夫任宣被任命为代郡太守。恰逢事情败露,秋七月,霍山、霍云、范明友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等人被逮捕,霍禹被腰斩,霍显以及她的女儿、兄弟都被斩首示众,与霍氏家族有牵连而被诛杀的有几十家。太仆杜延年因为是霍氏的旧人,也被免职。八月己酉日,皇后霍氏被废,安置在昭台宫。乙丑日,汉宣帝下诏封告发霍氏谋反的男子张章、期门董忠、左曹杨恽、侍中金安上、史高为列侯。杨恽是丞相杨敞的儿子,金安上是车骑将军金日磾弟弟的儿子,史高是史良娣的哥哥。

当初,霍氏家族奢侈无度,茂陵人徐生说:“霍氏家族一定会灭亡。因为奢侈就会不谦逊,不谦逊就会对君主傲慢无礼。对君主傲慢就是大逆不道。地位在别人之上,就会招来众人的怨恨。霍氏家族掌权已久,怨恨他们的人很多。天下人都怨恨他们,而他们又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怎么可能不灭亡呢?”于是,徐生上书说:“霍氏家族权势太盛,陛下如果厚爱他们,就应该及时加以抑制,不要让他们走向灭亡。”他多次上书,都只是得到回复说知道了。后来,霍氏家族被诛杀,告发霍氏的人都得到了封赏,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个客人去拜访主人,看到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客人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远一点,不然会有火灾。’主人却沉默不语。不久后,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一起帮忙救火,才侥幸把火扑灭。于是,主人杀牛摆酒,答谢邻居,被烧伤的人坐在上席,其他人按照功劳大小依次就座,却唯独没有邀请那个建议把烟囱改弯、移走柴草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如果你当初听了客人的话,就不用花费杀牛摆酒的钱,也不会发生火灾。如今论功请客,那个提出把烟囱改弯、移走柴草建议的人没有得到一点恩泽,而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却成了上宾,这合适吗?’主人这才醒悟过来,邀请了那个客人。如今茂陵的徐福多次上书说霍氏家族会有变故,应该提前防范杜绝。如果徐福的建议能够实行,国家就不会有分封土地、赏赐爵位的花费,臣下也不会有因谋逆叛乱而被诛杀的灾祸。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而唯独徐福没有得到应有的功劳,希望陛下明察,重视那个提出把烟囱改弯、移走柴草建议的人的先见之明,让他的地位在那些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之上。”于是,汉宣帝赏赐给徐福十匹绸缎,后来又任命他为郎官。


刘贺曾经见到一只大白狗,脖子下面长得像人,还戴着方山冠,但没有尾巴,他就问龚遂是怎么回事。龚遂说:“这是上天的警告,意思是说大王身边的人都是戴着狗帽子的人,把他们赶走,国家就能保住;不赶走,国家就会灭亡。”后来,刘贺又听到有声音说“熊”,一看,果然有一只大熊出现,可身边的人却都没看到,他又去问龚遂。龚遂说:“熊是山野中的野兽,却进入了王宫,只有大王您看到了,这是上天在警告大王,恐怕王宫将会变得空虚,这是国家危亡的征兆啊!”刘贺仰天叹息说:“怎么这么多不祥之事呢?”龚遂叩头说:“我不敢隐瞒忠诚,多次向大王进言国家危亡的警告,可大王却不高兴。国家的存亡难道取决于我一句话吗?希望大王能好好反思自己。大王诵读《诗经》三百零五篇,其中关于人事的道理已经很完备,大王的行为符合《诗经》中的哪一篇呢?大王身为诸侯王,行为却比普通百姓还污浊,这样下去,想要国家长存很难,而亡国却很容易,希望大王能深刻反思。”后来,刘贺的坐席上出现了血污,他又问龚遂是怎么回事。龚遂大声喊道:“王宫很快就会空虚了!怪异的现象多次出现,血是阴忧的象征,大王应该敬畏谨慎,自我反省。”但刘贺终究没有改变自己的行为。

等到征召他的诏书到来时,夜里还没到一刻,刘贺就赶紧让人举着火把打开诏书。当天中午,刘贺就出发了,到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时,已经走了一百三十五里路,沿途跟随的人所骑的马一匹接一匹地累死。王吉上书劝谏刘贺说:“我听说,当年殷高宗守丧期间,三年不说话。如今大王因为丧事被征召,应该日夜哭泣悲哀才是,千万不要有其他举动。大将军霍光仁爱、勇敢、智慧、忠诚,天下人都知道。他侍奉孝武皇帝二十多年,从未有过过失。先帝把天下托付给他,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大将军就像抱着孩子一样尽心尽力地施政教化,使得天下安宁,即使是周公、伊尹也比不上他。如今皇帝驾崩,没有子嗣,大将军考虑可以继承宗庙的人,才拥立大王您,他的仁爱和厚道是无法衡量的。我希望大王能侍奉他、敬重他,政事都听从他的安排,大王只需垂衣拱手,南面称君就行了。希望大王能牢记这些。”

刘贺到了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派人寻找长鸣鸡,还在路上买了用竹子合制的手杖。经过宏农(今河南三门峡市灵宝市东北)时,他让大奴善用衣车载着女子。到湖县(今河南灵宝市西)时,使者责备刘贺的相安乐,安乐把这件事告诉了龚遂。龚遂进去问刘贺,刘贺说:“没有这回事。”龚遂说:“如果真没有,为什么要袒护善而毁掉自己的品行呢?请把善交给官吏处置,来洗刷大王的名声。”刘贺立刻揪住善,把他交给了卫士长。

刘贺到了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大鸿胪在郊外迎接,给他准备了皇帝乘坐的车驾。刘贺让寿成驾车,郎中令龚遂陪乘。清晨,他们到达广明东都门,龚遂说:“按照礼仪,奔丧的人看到国都就要哭泣。这里是长安的东郭门。”刘贺说:“我嗓子疼,哭不出来。”到了城门口,龚遂又提醒他,刘贺说:“城门和郭门还不一样嘛,而且快到未央宫东阙了。”龚遂说:“昌邑王的帷帐就在东阙外的驰道北边,还没到帷帐处,前面有南北通道,马再走几步就到了,大王应该下车,面向东阙,伏地痛哭,尽情表达哀伤之情后再停止。”刘贺说:“好。”到了之后,刘贺按照礼仪哭拜。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