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丙吉对守丞谁如说:“皇孙不应该再在官府的监狱中,你可以写文书给京兆尹,把皇孙与胡组一起送过去。”京兆尹不肯接受,皇孙又被送了回来。等到胡组服刑期满该离开时,皇孙非常思念她,丙吉就用自己的钱雇佣胡组,让她与郭征卿一起又喂养了皇孙几个月,才让胡组离开。后来,少内啬夫对丙吉说:“供养皇孙没有诏令,也没有固定的供给。”丙吉就每月拿出自己的俸禄米和肉来供给皇曾孙。皇曾孙生病,多次差点夭折,丙吉多次告诫养护皇曾孙的乳母,让她们细心照料,还请医用药,对皇曾孙关怀备至。丙吉听说史良娣的母亲贞君和哥哥史恭还在,就用车把皇曾孙送交给他们。贞君年老,看到孙子孤苦伶仃,非常伤心,就亲自抚养他。后来,有诏令让掖庭抚养皇曾孙,并将他的名字录入皇家宗谱。当时,掖庭令张贺曾经侍奉过戾太子刘据,念及旧恩,很同情皇曾孙,对他奉养得非常周到,还拿出自己的钱供他读书。皇曾孙长大后,张贺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这时,昭帝刚刚举行冠礼,身高八尺二寸。张贺的弟弟张安世担任右将军,辅佐朝政,他听说张贺称赞皇曾孙,还想把女儿嫁给他,就生气地说:“皇曾孙是卫太子的后代,有幸能以平民的身份得到官府的衣食供养就不错了,不要再提把女儿嫁给他的事。”于是,张贺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当时,暴室啬夫许广汉有个女儿,张贺就摆下酒宴,请许广汉喝酒。酒喝到尽兴时,张贺对许广汉说:“皇曾孙与皇上的关系很近,如今又被封为关内侯,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许广汉答应了。第二天,许广汉的妻子听说此事后非常生气,许广汉却坚持让别人做媒,最终把女儿嫁给了皇曾孙。皇曾孙因此依靠许广汉兄弟以及祖母家史氏。他向东海(今山东郯城)人澓中翁学习《诗经》,虽然很有才华,但也喜欢结交侠客,斗鸡走马,因此对民间的奸邪之事和官吏的治政得失都很了解。他多次到各皇陵祭拜,走遍了三辅地区,曾经在莲勺县(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东北)的盐池中被困。他尤其喜欢杜县(今陕西西安东南)、鄠县(今陕西西安鄠邑区)一带,经常住在下杜(今陕西西安南)。
等到昌邑王被废黜后,霍光与张安世等大臣商议立谁为新君,还没有确定下来。丙吉上书给霍光说:“将军侍奉孝武皇帝,接受托孤的重任,承担天下的期望。孝昭皇帝早早驾崩,没有子嗣,天下人都忧心忡忡,希望能早日听到新君即位的消息。在发丧的时候,您依据大义拥立了新君,后来发现所立之人不合适,又依据大义将其废黜,天下人都对您心悦诚服。如今国家、宗庙、百姓的命运,都取决于将军的这一举措。我私下听众人的议论,观察他们所说的话,发现那些在列位的诸侯、宗室中,没有在民间有好名声的人。而先帝遗诏所养的武帝曾孙刘病已,现在住在掖庭外家。我以前在郡邸狱时见过他,当时他还年幼,如今已经十八九岁了。他通晓经术,有美好的才能,行为举止安详,性格温和。希望将军能仔细考虑大义,参考占卜的结果,是否可以先让他入宫侍奉太后,让天下人都清楚地了解他,然后再决定重大决策,那就是天下的万幸了。”杜延年也知道刘病已品德美好,劝霍光、张安世拥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