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太守张敞呈上密封奏章说:“我听说,春秋时期,公子季友对鲁国有功,赵衰对晋国有功,田完对齐国有功,他们的功劳都得到了酬报,并且延续到子孙后代。但后来,田氏篡夺了齐国政权,赵氏瓜分了晋国,季孙氏在鲁国专权。所以孔子作《春秋》,考察历史的兴衰,对世代为卿的现象讥讽得最为严厉。以前,大将军霍光决定重大决策,安定宗庙,稳定天下,功劳也不小。周公辅政七年,而大将军掌权二十年,天下的命运都掌握在他手中。在他权势最盛的时候,能感动天地,影响阴阳。朝臣们应该明确进言:‘陛下褒奖宠信原大将军,以报答他的功德,已经足够了。近来辅政大臣专权,贵戚势力太盛,君臣之间的名分不够明确,请罢免霍氏三位侯爷的官职,让他们回家。’对于卫将军张安世,也应该赐给他几案和手杖,让他退休,时常派人问候召见,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做天子的老师。如果陛下公开下诏表示施恩,大臣们再依据大义坚决谏争,然后陛下予以批准,天下人一定会认为陛下不忘功德,而朝臣们也懂得礼仪,霍氏家族也能世世代代没有忧患。如今朝廷听不到正直的声音,却让陛下亲自下诏书处理这些事,这可不是妥善的办法。如今霍氏两位侯爷已经被调出朝廷,人之常情相差不大,依我看,大司马霍禹及其家族成员一定会感到畏惧。近臣感到自身危险,这可不是国家的长治久安之计。我张敞愿意在朝堂上公开提出这件事,但我身处偏远的山阳郡,没有机会。希望陛下仔细考虑。”汉宣帝认为张敞的建议很好,但没有召见他。
霍禹、霍山等人的家中多次出现怪异现象,全家人都忧愁不安。霍山说:“丞相擅自减少宗庙祭祀用的羊羔、兔子和青蛙,可以用这个罪名来惩治他。”他们谋划让太后为博平君设酒宴,召丞相、平恩侯等人前来,让范明友、邓广汉按照太后的命令将他们斩杀,趁机废掉天子,拥立霍禹为帝。计划还没有实施,霍云被任命为玄菟太守,大中大夫任宣被任命为代郡太守。恰逢事情败露,秋七月,霍山、霍云、范明友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等人被逮捕,霍禹被腰斩,霍显以及她的女儿、兄弟都被斩首示众,与霍氏家族有牵连而被诛杀的有几十家。太仆杜延年因为是霍氏的旧人,也被免职。八月己酉日,皇后霍氏被废,安置在昭台宫。乙丑日,汉宣帝下诏封告发霍氏谋反的男子张章、期门董忠、左曹杨恽、侍中金安上、史高为列侯。杨恽是丞相杨敞的儿子,金安上是车骑将军金日磾弟弟的儿子,史高是史良娣的哥哥。
当初,霍氏家族奢侈无度,茂陵人徐生说:“霍氏家族一定会灭亡。因为奢侈就会不谦逊,不谦逊就会对君主傲慢无礼。对君主傲慢就是大逆不道。地位在别人之上,就会招来众人的怨恨。霍氏家族掌权已久,怨恨他们的人很多。天下人都怨恨他们,而他们又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怎么可能不灭亡呢?”于是,徐生上书说:“霍氏家族权势太盛,陛下如果厚爱他们,就应该及时加以抑制,不要让他们走向灭亡。”他多次上书,都只是得到回复说知道了。后来,霍氏家族被诛杀,告发霍氏的人都得到了封赏,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个客人去拜访主人,看到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客人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远一点,不然会有火灾。’主人却沉默不语。不久后,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一起帮忙救火,才侥幸把火扑灭。于是,主人杀牛摆酒,答谢邻居,被烧伤的人坐在上席,其他人按照功劳大小依次就座,却唯独没有邀请那个建议把烟囱改弯、移走柴草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如果你当初听了客人的话,就不用花费杀牛摆酒的钱,也不会发生火灾。如今论功请客,那个提出把烟囱改弯、移走柴草建议的人没有得到一点恩泽,而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却成了上宾,这合适吗?’主人这才醒悟过来,邀请了那个客人。如今茂陵的徐福多次上书说霍氏家族会有变故,应该提前防范杜绝。如果徐福的建议能够实行,国家就不会有分封土地、赏赐爵位的花费,臣下也不会有因谋逆叛乱而被诛杀的灾祸。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而唯独徐福没有得到应有的功劳,希望陛下明察,重视那个提出把烟囱改弯、移走柴草建议的人的先见之明,让他的地位在那些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之上。”于是,汉宣帝赏赐给徐福十匹绸缎,后来又任命他为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