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上战推文 > 其他类型 > 穿越大明怼老朱,逆袭成千古名相全文

穿越大明怼老朱,逆袭成千古名相全文

陆河山的安千君 著

其他类型连载

“靖宁侯?胡党?”“我参与谋逆?”林豪猛地瞪大了双眼,嘴巴微微抖动,眸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光芒。还有这种好事?想起来了,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洪武朝的这个时期,胡党案扩大化根本没有停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老朱在前两年,以知道胡惟庸谋逆不报为由,诛杀了韩国公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因为太子的薨逝,疯狂的老朱,还会继续大杀特杀,在未来他会把几乎所有的大明开国武勋屠尽,像蓝玉、傅友德、冯胜等公爵,没有一个能幸免。而当下正是轮到了靖宁侯叶升,现在跟他沾上边,无异于自寻死路,对我来说,这简直是送上门来的好事。想到这里,林豪激动得难以自已,浑身微微发抖,而他的细微动作,在江韦看来却是害怕了,这厮圣前表现得这么强硬,实际上也是一个软柿子,一听到涉嫌胡党,...

主角:朱标林豪   更新:2025-03-29 17:5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林豪的其他类型小说《穿越大明怼老朱,逆袭成千古名相全文》,由网络作家“陆河山的安千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靖宁侯?胡党?”“我参与谋逆?”林豪猛地瞪大了双眼,嘴巴微微抖动,眸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光芒。还有这种好事?想起来了,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洪武朝的这个时期,胡党案扩大化根本没有停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老朱在前两年,以知道胡惟庸谋逆不报为由,诛杀了韩国公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因为太子的薨逝,疯狂的老朱,还会继续大杀特杀,在未来他会把几乎所有的大明开国武勋屠尽,像蓝玉、傅友德、冯胜等公爵,没有一个能幸免。而当下正是轮到了靖宁侯叶升,现在跟他沾上边,无异于自寻死路,对我来说,这简直是送上门来的好事。想到这里,林豪激动得难以自已,浑身微微发抖,而他的细微动作,在江韦看来却是害怕了,这厮圣前表现得这么强硬,实际上也是一个软柿子,一听到涉嫌胡党,...

《穿越大明怼老朱,逆袭成千古名相全文》精彩片段


“靖宁侯?胡党?”

“我参与谋逆?”

林豪猛地瞪大了双眼,嘴巴微微抖动,眸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光芒。

还有这种好事?

想起来了,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

洪武朝的这个时期,胡党案扩大化根本没有停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老朱在前两年,以知道胡惟庸谋逆不报为由,诛杀了韩国公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

因为太子的薨逝,

疯狂的老朱,还会继续大杀特杀,

在未来他会把几乎所有的大明开国武勋屠尽,

像蓝玉、傅友德、冯胜等公爵,没有一个能幸免。

而当下正是轮到了靖宁侯叶升,

现在跟他沾上边,

无异于自寻死路,

对我来说,这简直是送上门来的好事。

想到这里,林豪激动得难以自已,浑身微微发抖,

而他的细微动作,

在江韦看来却是害怕了,

这厮圣前表现得这么强硬,实际上也是一个软柿子,

一听到涉嫌胡党,立马就怂了,

可惜晚了,

“林大人,怕是没有用的,”

“本官奉劝你,还是乖乖交代了吧,”

“如果你想不起来,也没事,本官都查清楚,还白纸黑字地整理出来了,你只需要签押认了就好。”

说着,

江韦挥挥手,

他身后的锦衣卫立刻搬进来一张简陋的木桌,

并将几份厚厚的文卷,还有笔墨,红泥,放置在了上面。

“有这么多罪证?”林豪看着自己“涉案材料”的厚度,堪比礼部班房里的公文,心情更是愉悦,

这是要把我办成核心案犯啊!

“林大人,你朝堂上公然要求陛下放权,这不就是胡党的诉求吗?”

“你是怎么也赖不掉的,”

“本官劝你还是乖乖地配合,以免吃苦头。。。”

江韦的话还没说完,

只见林豪已经嗖地一下,飞身跑到桌边,

提起笔,在文卷的末尾,签上了大名,并快速按下红手印,

“签好了!”

“这样可以了吗?”林豪还不忘向江韦确认自己的操作是否规范,

江韦和一众锦衣卫随员顿时傻了眼,

这是什么情况?

哪有这样的犯人?

我们都还没发威,他就全认了?

而且他甚至连内容,都没去细看。

“千户大人?可否?”林豪见江韦没反应,又追问了一声,

“额?啊!”江韦眨了眨他的三角眼,回过神来说道,“如果可以的话,烦请林大人把每一份都签押一下吧。”

“好嘞!林某正愁没有武勋的门路呢。”林豪再度提笔,快速地进行签押。

很快,

所有的文卷,都签押完毕。

锦衣卫随员检查了一番之后,朝着江韦点头示意无误,

江韦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觉得林豪可能在耍什么诡计,

“林大人,你要不还是看一下内容?”

林豪摆摆手说道,“不必了,林某相信你们是专业的。”

江韦:......

他这是在夸我们,还是骂我们?

“千户大人怎么称呼?”林豪见江韦一副将信将疑的表情,立刻套近乎道,

“本官姓江,单名韦,专为蒋指挥使操办机要事宜。”

“本官办案多年,从未有什么纰漏。案犯的小动作,从来逃不出本官的法眼。”江韦也没客气,直接表明自己不仅是蒋瓛的心腹,还是一名资深的特务,意在警告林豪不要耍什么花样,糊弄自己。

林豪拍拍胸脯保证道,

“请江大人放心!林某是讲诚信的,一旦认了绝不反悔,”

“天王老子来了,”

“我也是胡党,”

“愿指烛火为誓,绝不反悔!”

江韦:......

这人绝对是个怪胎,

今天算是开了眼了,

“那本官就把这些文卷呈报上去了?”

“去吧!要好好办差!”

“泼天的大功,在等着你,升官就在眼前了。”林豪挺直着身姿,背手而立,郑重地点点头,就像一个鼓励下属认真干活的领导。

“谢林大人,卑职告退。”江韦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深深一拜,带着随员退出去了,

出了牢门,走了几步路,

他才发觉刚才好像被占便宜了,

刚才发昏了?

怎么把自己摆到了下官的位置上?

江韦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锦衣卫随员们,见他们都不敢有什么反应,

遂轻咳一声,

当没发生过一样,

继续向锦衣卫府衙走去。

······

翌日,

永乐时空,

“太子呢?他人呢?”

“他不是保证了,会想出解救危局的办法吗?法子呢?”御书房里,朱棣正因为拿不出解决崇祯危局的办法而感到愤怒,

马上就要到了去太庙面见父皇的时间了,

他实在不想忍受父皇的嘲讽。

“父皇,您假设的那情况,实在简单,什么流民、外夷,给儿臣三千营,配齐补给,保证给您杀个片甲不留,就这么简单的事。”

“哪里需要像大哥那样,带着大臣们商议老久,都没一点头绪,”

“您老消消气,大哥他笔头子动多了,身边围着的都是腐儒,老是把简单问题想复杂了。”随侍一旁的汉王朱高煦,抚着胡须大声说着自己的想法,

还不忘阴阳一句自己的太子大哥,

他身为朱棣的嫡次子,战功赫赫,

从靖难之役,到数次北征元人,

他一直就是父皇在军事上的左膀右臂,深受信任。

也因此,

他自恃功勋和宠信无双,对自己的大哥做太子很是不服气,

逮着机会就在父皇面前上大哥的眼药。

朱棣瞪了一眼,这个酷似与自己年轻时,有着粗壮魁梧身材,蓄着长络腮胡的二儿子,没好气地说道,

“有你这么简单就好了,”

“就知道打打杀杀,现在说的是挽救基业将倾的危局,哪里有你说的这么简单?”

“你哪凉快哪里待着去。”

朱棣可以肯定,要是把朱高煦的馊主意,在太庙偏殿里提出来,

父皇指不定会用什么难听的话,训斥自己,

而且是当着自己后世子孙的面,

实在是太过丢人,

但没有拿出好办法,

也是要挨嘲讽,外加丢脸的,

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真难受!

而朱高煦无缘无故地挨了怼,也是有些不服气地说道,“我提出谏言,您让我一边凉快?!”

“行,我就像大哥一样,躲您远远的,”

“儿臣告退。”

说着,朱高煦拱手一拜,便向外退出,嘴上还不停地嘟囔着,

“我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我还不伺候了呢。”

随之而来的,却是朱棣丢来的一份文卷,

“滚犊子。”

看着与自己亲厚的儿子身影消失,

朱棣顿觉心情舒畅,

找儿子的茬,训一顿,还是挺舒坦的,

估计父皇也是这样想的,

老二说的对,

惹不起,朕还躲不起么?

太庙偏殿,天赐机缘是吧?

朕不去了。


听到第三个人的声音,

朱元璋父子二人,大吃一惊,

转头望去,

只见一道明黄的身影,不知何时已经出现在侧殿里。

来人年纪约三十出头,面容清瘦、眉眼中带着浓厚的忧郁和沉重,

“不止是成祖爷!”

“还有太祖爷也在!”

“老天爷显灵了!老天爷显灵了!”

“有救了,有救了,这下大明有救了。。。”当来人用力拍脸,确认朱元璋父子二人真实存在之时,立刻激动地浑身发颤,语无伦次。

“又穿着龙袍!”朱元璋瞥了朱棣一眼,收起了挥腰带的动作,

他对除自己以外的人,穿着龙袍,有一种本能的排斥,

“看来能得机缘的,不止咱父子俩,”

“老四,你可见过这。。。后生?”

“看他的穿着,应该也是咱大明后世的皇帝,”

“只是这副不稳重的样子,哪里像个合格的皇帝。”

说着,朱元璋冷脸甩袖,坐回了椅子上。

“禀父皇,儿臣没见过,”

“儿臣见过的子嗣,也没有这样子的。”朱棣明显听出了父皇在嘲讽自己,一脸尴尬地低头否认。

“不孝子孙朱由检拜见太祖爷,成祖爷!”

“臣孙刚才见到两位祖宗实在太过激动,”

“望两位祖宗恕罪!”朱由检听到两位祖宗的不满,赶紧上前跪地认错。

大明历代皇帝的画像,都供奉在太庙的正殿里,

朱由检刚刚拜祭祖先求救完,

所以,一下子就认出了两位开基的皇帝。

“‘由’字辈?‘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

“你是朕之后,第十代的大明皇帝?”朱棣掐着手指例数父皇给自己一脉子孙定下的字辈,面露惊喜地反问道,这代表着自己的大明皇位很好地传承下去了。

“禀成祖爷!是!”朱由检恭敬地回话道,“臣孙乃是您的十世孙,是您之后两百多年的大明皇帝,是大明第十五任皇帝,”

“臣孙的年号是崇祯。。。”

“等等!”朱棣皱眉,打断道,“成祖?”

“这。。。这是朕的庙号?”

“不应该是太宗吗?”

“呃。。。成祖爷,原来的确是太宗,”朱由检愣愣地回答道,“可臣孙太太爷辈的皇帝改了,”

“毕竟,您靖难清君侧,是咱这一脉的开创之祖。。。”

“混账!”朱棣气得胸口起伏,破口大骂道,“朕是顺位继承,”

“哪里是什么开创之祖,”

“朕的庙号,只能是太宗!”

“子孙不孝,朕要下旨,提前废了擅改咱庙号的昏庸后继之君!”

朱由检吓得浑身一颤,

提前废了太太爷?

那岂不是,没朕什么事了?

不对,连朕都不一定有了!

宫中的秘史记录,果然不假,

成祖爷为了遮掩自己的“乱臣贼子”的名声,几乎都魔怔了。

“成祖爷。。。啊不!太宗爷息怒!”

“让臣孙来,臣孙去下旨,将您庙号改回去。。。”

“哈哈哈哈~!”朱元璋轻蔑的笑声响起,“老四啊老四,”

“亏你刚才还有脸说自己是什么最优秀的太宗,”

“到头来,连自己的子孙都不认可你是继承咱的大位,”

“真是可笑至极!”

“父皇,儿臣。。。”朱棣满脸通红,全然不复刚才与父皇“顶牛”时的气势。

朱元璋目光冷冽,语气森然说道,

“还有那‘清君侧’,是你谋逆自立的借口吧?”

“咱赐给你的权力,是让你卫国戍边,”

“哪里想你竟然用来造反,祸乱我朱家,”

“还是让咱直接下旨,先废了你老四这一脉吧!”

“父皇,您。。。”

“您要废,废了便是!”朱元璋的狠话,令朱棣的气势“触底反弹”,“反正在您的心里,儿臣是怎么也比不过大哥!”

“大哥薨逝了,您都没考虑把皇位传给我们弟兄,”

“我们都是您儿子,可您实在太偏心了!”

朱元璋怒极,再度站起身,指着朱棣破骂道,“你凭什么和你大哥比?”

“你大哥处处为你着想,”

“而你却狼子野心,觊觎着属于他的东西。”

“儿臣不服。”

“看咱打不死你!”

“父皇请自便!儿臣绝不多眨一眼。”

朱元璋再度抄起腰带,准备教训儿子。

朱由检见状,赶紧跪地上前,伸手拦在朱元璋和朱棣之间,哀劝道,

“老祖宗快快息怒!”

“您二位难得显灵一趟,万不可内讧啊。”

“混账东西,咱根本没死,哪里来的显灵?!”朱元璋瞪着朱由检训斥道,

朱由检微微一愣,面露震惊。

“孙儿,这是老天赐下的机缘,”

“父皇是在洪武二十五年,朕是在永乐二十二年,”

“是老天赐下了机缘,让我等突破时间的束缚,得以在这太庙侧殿相见。”朱棣看着朱由检解释道。

“原来如此。”朱由检闻言,脸露恍然,当即明白了现下的境况。

“混账老四!在咱面前,哪有你称朕的份,”朱元璋再度训斥道,

“小孙儿,你让开!别拦着咱教训儿子。”

朱由检见朱元璋时刻不忘动手,大声说道,

“老祖宗,不可!”

“我大明正值生死存亡之际,”

“您二位应当齐心协力,帮臣孙渡过难关才是。”

“什么?大明怎么了?”朱元璋一听大明有事,再次停止教训儿子的动作,“你什么意思?说清楚!”

朱由检拱手一拜,说道,

“两位祖宗容禀,”

“臣孙这会已是崇祯十六年,”

“自登基以来,臣孙宵衣旰食,勤恳理政,不敢有半分懈怠,”

“臣孙严惩了把持朝政的阉宦魏忠贤,为受迫害的贤良平反,施行各种宽仁的政策等等......”

“可奈何我大明水、旱天灾不断,不可避免地步入内忧外患的境地。”

“北面的女真人贼酋,称帝建国,时不时进犯我大明,”

“大明内部,还有多股贼匪势力,裹挟百万之众造反,其中最大的两个贼首,李自成、张献忠占据了四川、陕西、湖北、河南等大片地区,他们还僭越称王......”

“朝廷的形势已经万分危急。”

“增税、连坐流贼等等手段,该做的臣孙都做了,已经没有更好的法子,”

“所以才想到来太庙祭拜,寻求解法。”

“全赖苍天有眼,赐下机缘,”

“让臣孙见到两位祖宗,”

“我大明有救了!”


“是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

“冤枉你的人,比你还知道你有多冤枉!”

叶升彻底破防了,

他收起招式,仰头看向天空,脸露苦涩,似是已经认命,

“原来一切都是注定的,”

“躲不过,根本躲不过。”

“都是淮西乡党,陛下他为何就不顾念乡亲之情?!”

“可恨我叶升,为大明出生入死,结果还是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林豪确信叶升已经不会再对自己不利,心中大定,

遂端起茶盏沏了一杯龙井,

递到叶升手里,

“侯爷,喝口茶吧。”

叶升警惕地瞥了一眼林豪,接过茶杯大饮一口,而后重重地叹息一声,继续站立原地沉默着,

林豪也没多说话,自顾自地坐回竹椅上,

此时无声胜有声。

良久之后,

叶升情绪稍稍平复,走向桌边想为自己续上茶,

晃了晃茶盏,却是没水了。

“侯爷,稍等,让林某来。”林豪起身,接过茶盏,换上新茶叶,从暖炉上拿来热水壶,重新为叶升倒上茶水,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侯爷请喝茶!”

“站久了,还是坐着喝吧。”

林豪将竹椅搬向叶升,旋即自己又跑到房内搬了一张椅子过来。

与一个将死之人相处,特别是叶升这种有强大武力值的,

要有绝对的耐心,以免对方受到刺激而误伤了自己。

叶升将林豪的淡定从容看在眼里,顿觉无语,

“林大人,你也是认罪了,结局不会比本侯好,”

“可你怎么如此气定神闲?”

“你不会不知道,帮锦衣卫做伪证胡乱指认的人,也都是没好下场的吧?”

“那蒋瓛的承诺,犹如狗屁。”

林豪微微一愣,

叶升显然把我当成了被蒋瓛哄骗的棋子,

“侯爷明鉴,林某焉能不知道蒋瓛是什么德行,跟他们合作与找死无异。”

“实际上,林某是胡惟庸。。。啊不!是胡相的人,命运早已注定。”

林豪自然不会说自己就是想着求死,

所以用锦衣卫赠送的“胡党”成员身份,来给自己胡乱认罪的行为做解释,

为此,他还改叫胡惟庸的敬称“胡相”,这样这与他的胡党身份更加贴合。

叶升却是微眯起眼睛,满脸质疑道,“本侯怎么不知道胡相心腹之中有你这号人?而且林大人你太年轻了,胡相死的那年,你最多就十几岁出头吧?!”

“说吧,你到底为什么认自己是胡党之人?到底是谁指使你的?”

林豪:......

差点忘记叶升和胡惟庸交往甚密,

他是实打实的胡党之人,

而我是个西贝货。

“其实,林某幼时受过胡相的恩惠,没有胡相的资助,林某不可能有今天。。。”

叶升冷笑一声,打断道,“可林大人的口音一听就是江浙人士,那可是故诚意伯他们浙东派的地盘,胡相这个淮西派怎么会去资助你?”

“你老实告诉本侯,你嘴里还有实话吗?”

林豪:......

当初只顾着认罪,忘记了籍贯是党羽划分的重要标签,

这锦衣卫也是的,炮制冤情的时候,如此不严谨,

连叶升这种武夫,都能看出当中的破绽,

只能说,想挤进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真的好难!

叶升对林豪还是持怀疑态度,

林豪胡乱认罪画押,还认领了胡党身份,处处透着古怪,

于是,他用林豪的江浙籍贯为论据,来质疑林豪胡党成员身份。

这涉及到了洪武初期刘基和胡惟庸的两人政斗,

诚意伯刘基是大明开国伯爵,是浙东派首脑人物,

浙东派是老朱扶植起来抗衡淮西派的文官势力,


另一个留在京中作为策应,将京中的消息及时传达。

蓝玉快速看完两封密信,愤而将信纸拍到桌案上,

“蒋瓛这狗东西,狗仗人势,”

“借着陛下的名头,伺机坑害我等武勋。”

“是!这蒋狗贼着实可恶。”蓝闹儿也是义愤填膺,锦衣卫对他们凉国公府监视非常严密,如同狗皮膏药一般粘着,但是又不敢撕掉,毕竟锦衣卫代表的是皇帝,

“请父帅放心,孩儿也找到了一些蒋瓛的犯事证据,”

“只待合适时机呈上去,送他去和他的前任毛骧相会。”

蒋瓛是锦衣卫第二任都指挥使,

而他的前任是毛骧,替皇帝查办了胡惟庸案,在朝堂上掀起腥风血雨,

结果引起了群臣的不满,

后因为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为平息众怒,被皇帝下旨处死,

而负责查办毛骧之人,正是他的继任者蒋瓛。

蓝玉微微颔首,沉声说道,

“区区蒋瓛,待本帅稍稍施力,就能碾死他,”

“当务之急,还是想办法救出叶升。”

“父帅,孩儿有句不合情谊之言,”蓝闹儿迟疑了一下,说道,“叶侯爷的情况不妙,他毕竟是实打实的胡党,这点根本抹不掉,您是否考虑过放弃搭救?”

在蓝闹儿看来,皇帝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胡党,

他们为此,与皇帝硬刚,没有任何好处。

蓝玉微眯起眼睛,冷冷地说道,

“什么胡党不胡党的,都是我淮西乡党,”

“还不是陛下找个由头整人。。。”

话题扯到朱元璋头上,

蓝玉下意识地顿了顿,而后继续说道,

“这叶升该救还是得救,天下谁不知道本帅与他是莫逆之交,生死袍泽,”

“如果本帅不出手,别人会怎么看我蓝玉?!”

蓝闹儿点点头,拱手拜道,“孩儿明白了,这就给二弟传信,让他务必尽全力去活动。”

“在京中活动还不够,本帅这边平叛得加把劲,拿军功去找陛下捞人,更实际一些。当然还有其他的好处。。。”蓝玉目视前方,手指轻扣着桌面,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加快平叛还能提高他在朝中的话语权,

这样的话,

他在立储事情上提出自己的意见会更有底气,

太子薨逝,储位空虚,

他自然是想让自己的血亲外甥孙,太子嫡三子朱允熥上位。

蓝玉继续说道,

“你去传信给西平侯,让他想办法加紧给大军输送粮草。”

西平侯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

洪武十一年,大明平定云南之后,他便被朱元璋安排镇守云南,

当年征伐云南的主帅是时任颍川侯的傅友德,

而蓝玉与沐英分任左右副将,

他们不仅交情深厚,还都是铁杆的太子党,也同样看好朱允熥,

此次蓝玉平叛的地方建昌就在云南的北边,

所以,朝廷也安排了沐英给大军供给粮草。

“是!孩儿领命。”蓝闹再度拱手一拜,刚准备退下。

只见一名云南边军打扮的军士,身穿孝白,跑进帐内,单膝跪地哭着禀报道,

“凉国公,”

“我家西平侯爷薨了!”

西平侯府军士报完沐英的丧讯,

便在蓝闹儿的陪同下退出了中军大帐,

蓝玉斜靠在帅位上,一边为沐英的逝去黯然神伤,一边为自己的筹划感到忧虑,

苍天无眼,

竟让文英(沐英表字文英),和太子爷一样壮年骤逝,

现在一切都乱了,

原本按照我的设想,

应该是我们共同努力,匡扶三殿下继承储君之位,

现在少了文英,这个地方上的强势外援助力,


“关外的女真人,也被挡在长城一线,再也无法威胁到关内,”

“臣孙在南京也依靠着李邦华,史可法等人,还有江南地区的豪强势力,稳定住了局面。。。”

听到这里,一切都是向稳定,

三位帝王都心情大好。

朱由检眉梢微扬,唇角泛起一丝似有若无的笑意,

眸中的憔悴已经被愉悦的光芒驱散,

看来朕扭转危局了,大明续命了!

不愧是太祖爷,

多亏了他老人家的神机妙策,

一年不到,流贼招安了,女真人被挡住,

也就是说明年,朕的崇祯朝就天下太平了,

至于那些地方势力和藩王们,朕回头再慢慢处理,

慈烺说什么危急存亡,就是在谦虚。

朱棣也是轻抚着胡须,微微颔首,

平时喜悦不形于色的他,脸色因为极度愉悦而微微泛红,

看来大明稳了,

还是得靠父皇,

他的法子,真正意义上帮我大明续了命,

虽然有地方势大的后遗症,

但只要朝廷社稷不崩塌了,

假以时日,

还是重整朝纲的。

只是,

这样的续国运良策,朕怎么想不到?

看来朕比父皇还是差了一点,

也许,

是差太多吧。

一想到差距,朱棣朝着自己的父皇投去了酸溜溜的目光。

朱元璋没有注意到儿子的嫉妒,

他此刻的心情,也仿佛被春风吹拂过,袖中的拇指轻轻地摩挲着食指上的玉扳指,

看来计策的确奏效了,

那林豪虽然狂悖,

说话难听,两度劝谏都让咱下不来台,

而且还和胡党不清不楚的,

但还是有过人才学的,有救国之能,

这种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明显的人,

咱得好好想一想,怎么安排他才是,

毕竟他出的主意,挽救了大明的危局。

想到崇祯危局被扭转,朱元璋忍不住夸赞道,

“这不是挺好的吗?”

“崇祯朝的危局得到缓解了,”

“看来下放皇权,另立朝廷是对的,”

“让你回南京是对的,那边靠近江南税赋区,朝廷可以获得稳定的财源,朝廷还有一整套班底,供你任用。”

“哪里有什么危急存亡?!”

“最多算有后遗症。”

朱元璋通过之前和朱由检的沟通,

已经知道朱棣在永乐朝把都城迁到了北京,

把南京定作备都,还留下一整套朝廷班底,以备危急之需,

对此,他没有什么排斥的意见,反而还十分认可朱棣的迁都做法。

他在这个洪武二十四年这个阶段,也想着迁都到北方,

因为他感觉到华夏南北对立严重,

南方发达稳定,北方民生凋敝,长此以往,大明必将分裂,

为此,

他还派了太子朱标去考察关洛地区,以作都城备选,

结果朱标出公差回来就重疾去世了,

以至于洪武朝就该办好的北迁都城事宜被搁置。

朱慈烺苦笑着摇摇头,开始说“转折”,

“可一切好景不长,我大明表明上稳定了,实则暗流汹涌,”

“地方上自主权大大增加之后,”

“开始不听朝廷的号令,”

“反而一个劲地要求朝廷多给权力,多给奖赏,”

“父皇自然不肯允许,”

“他们就退一步,寻求我南京朝廷的封赏,”

“儿臣又没法完全掌控南京朝廷,江南势力为了扩大地盘和利益,和他们勾结在一起,”

“暗地里以臣孙的名义,对外大加封赏,使北京朝廷威严尽失。”

“地方势力最终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攻伐,”

“晋商势力暗中与女真人勾结,主动带着他们入关作外援,向南侵略,”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