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的女真人,也被挡在长城一线,再也无法威胁到关内,”
“臣孙在南京也依靠着李邦华,史可法等人,还有江南地区的豪强势力,稳定住了局面。。。”
听到这里,一切都是向稳定,
三位帝王都心情大好。
朱由检眉梢微扬,唇角泛起一丝似有若无的笑意,
眸中的憔悴已经被愉悦的光芒驱散,
看来朕扭转危局了,大明续命了!
不愧是太祖爷,
多亏了他老人家的神机妙策,
一年不到,流贼招安了,女真人被挡住,
也就是说明年,朕的崇祯朝就天下太平了,
至于那些地方势力和藩王们,朕回头再慢慢处理,
慈烺说什么危急存亡,就是在谦虚。
朱棣也是轻抚着胡须,微微颔首,
平时喜悦不形于色的他,脸色因为极度愉悦而微微泛红,
看来大明稳了,
还是得靠父皇,
他的法子,真正意义上帮我大明续了命,
虽然有地方势大的后遗症,
但只要朝廷社稷不崩塌了,
假以时日,
还是重整朝纲的。
只是,
这样的续国运良策,朕怎么想不到?
看来朕比父皇还是差了一点,
也许,
是差太多吧。
一想到差距,朱棣朝着自己的父皇投去了酸溜溜的目光。
朱元璋没有注意到儿子的嫉妒,
他此刻的心情,也仿佛被春风吹拂过,袖中的拇指轻轻地摩挲着食指上的玉扳指,
看来计策的确奏效了,
那林豪虽然狂悖,
说话难听,两度劝谏都让咱下不来台,
而且还和胡党不清不楚的,
但还是有过人才学的,有救国之能,
这种优点和缺点都十分明显的人,
咱得好好想一想,怎么安排他才是,
毕竟他出的主意,挽救了大明的危局。
想到崇祯危局被扭转,朱元璋忍不住夸赞道,
“这不是挺好的吗?”
“崇祯朝的危局得到缓解了,”
“看来下放皇权,另立朝廷是对的,”
“让你回南京是对的,那边靠近江南税赋区,朝廷可以获得稳定的财源,朝廷还有一整套班底,供你任用。”
“哪里有什么危急存亡?!”
“最多算有后遗症。”
朱元璋通过之前和朱由检的沟通,
已经知道朱棣在永乐朝把都城迁到了北京,
把南京定作备都,还留下一整套朝廷班底,以备危急之需,
对此,他没有什么排斥的意见,反而还十分认可朱棣的迁都做法。
他在这个洪武二十四年这个阶段,也想着迁都到北方,
因为他感觉到华夏南北对立严重,
南方发达稳定,北方民生凋敝,长此以往,大明必将分裂,
为此,
他还派了太子朱标去考察关洛地区,以作都城备选,
结果朱标出公差回来就重疾去世了,
以至于洪武朝就该办好的北迁都城事宜被搁置。
朱慈烺苦笑着摇摇头,开始说“转折”,
“可一切好景不长,我大明表明上稳定了,实则暗流汹涌,”
“地方上自主权大大增加之后,”
“开始不听朝廷的号令,”
“反而一个劲地要求朝廷多给权力,多给奖赏,”
“父皇自然不肯允许,”
“他们就退一步,寻求我南京朝廷的封赏,”
“儿臣又没法完全掌控南京朝廷,江南势力为了扩大地盘和利益,和他们勾结在一起,”
“暗地里以臣孙的名义,对外大加封赏,使北京朝廷威严尽失。”
“地方势力最终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攻伐,”
“晋商势力暗中与女真人勾结,主动带着他们入关作外援,向南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