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好奇,遂拨开层层人群,往内一探究竟。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令人心酸的场景:一位身形佝偻的中年商人,形容憔悴,衣衫褴褛,正被几个身强力壮的钱庄伙计死死揪住。
那商人面色灰败如土,涕泪纵横,顺着脸颊肆意流淌,整个人仿若霜打的茄子,没了生气。
原来,这商人因未能按期偿还钱庄贷款,已触犯钱庄规矩。
伙计们此刻正依照惯例,要强行收走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店铺。
商人见此,双腿一软,“扑通” 一声跪地,双手抱拳,对着伙计们连连叩首,额头撞击地面,发出沉闷声响。
<他声音颤抖,几近哽咽地哀求着:“各位大爷,行行好,再宽限几日吧!
小店本就生意艰难,自太平军闹事以来,世道兵荒马乱,货物积压如山,实在是周转不开啊!
家中上有年迈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童,全都指着这店铺营生呢,求各位高抬贵手,给条活路吧!”
然而,伙计们却仿若铁石心肠,面色冷漠,眼神中毫无怜悯之色,不为所动。
他们依旧粗暴地将店铺的招牌摘下,动作麻利地封上店门,随后将商人一把拉起,推搡到一旁。
这一幕,恰似一把尖锐无比的匕首,直直刺进陈怀玉的心底,让他的心猛地一揪,疼得厉害。
刹那间,一个大胆而疯狂的想法,如划破夜空的闪电般,迅速划过他的脑海。
此后,陈怀玉仿若着了魔一般,开始有意观察上海商界的借贷规则。
彼时的上海,开埠已有多年,商贸极为繁荣,钱庄、票号星罗棋布,遍布大街小巷。
每日里,大量的资金在此间频繁流动,数额巨大。
然而,借贷手续却极为繁琐,不仅需要层层担保,还需各种复杂的文书契约。
更为要命的是,利息高昂得惊人,许多商人因一时资金周转困难,无奈之下选择借贷,却从此陷入高额利息的泥沼,难以自拔,甚至最终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而那些信誉良好、能按时还款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借贷机会,在商界混得风生水起。
陈怀玉敏锐地意识到,信誉在这个商业社会中有着巨大的价值,仿若一座隐藏在暗处的宝藏,等待着被发掘。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型,犹如一颗种子,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