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是工作室的安保系统出了问题,他只是去帮忙处理了一下。
他轻描淡写,仿佛一切理所当然。
我没有追问,也没有争吵。
哀莫大于心死,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我只是默默地收拾了餐桌,将那些冷掉的食物倒进垃圾桶,如同清理掉自己那份早已变质的期待。
日子似乎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但只有我知道,有什么东西已经彻底碎了,再也无法复原。
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最近事务所在竞标一个地标性的城市文化中心项目,意义重大。
我为此熬了数周,几乎住在办公室,将我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对这座城市的情感,都融入到设计方案里。
我给这个方案取名为“城市灯火”,寓意着文化中心能像一盏灯,照亮城市的每个角落,温暖人心。
这是我的心血,也是我重新找回自我价值的希望。
方案初稿完成后,我第一时间拿给了沈亦舟。
他是CEO,也是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
我期待着他的认可,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肯定。
他快速翻阅着厚厚的设计图纸和说明文档,眉头微蹙,表情看不出喜怒。
“想法不错,细节还需要打磨。”
他合上文件夹,语气平淡,“这样吧,苏蔓最近正好在策划一个相关的艺术展览,对文化中心的调性把握很准。
我让她以‘艺术顾问’的身份加入团队,帮你‘润色’一下方案,提升艺术感。”
我的心猛地一沉。
苏蔓?
一个艺术策展人,来“润色”我的建筑设计方案?
“亦舟,”我试图保持冷静,“这是建筑设计竞标,不是艺术展。
方案的核心在于结构、功能和在地文化的融合,这些苏蔓并不懂。
而且,‘城市灯火’这个理念,是我……我知道是你设计的。”
他打断我,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耐,“但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光有技术不够,还需要概念包装和艺术呈现。
苏蔓的人脉和在艺术圈的影响力,能为我们加分不少。
团队合作,懂吗?
别总想着个人英雄主义。”
他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我瞬间就明白了。
他不是不懂,他只是不在乎。
他看重的,是苏蔓带来的附加价值,是她能为事务所带来的潜在利益和人脉。
至于我的心血,我的理念,在他眼里,是可以为了“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