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叨一串数字,好像是地理坐标,问她是什么,她也说不清。”
林穗穗确实不清楚。
那串数字,103°00′39″E 29°04′13″N,就像是刻在她灵魂深处的烙印,即使大脑一片混沌,这串坐标依旧清晰无比,带着某种急迫的、必须被记住的使命感。
她尝试回忆,但每次都只换来剧烈的头痛。
她隐约记得雾,记得眼睛。
“我得去那里。”
林穗穗的声音干涩沙哑。
医生安抚说道:“林小姐,你现在需要休息,你的身体……不。”
她打断他的话,眼神里第一次有了焦点。
“那个坐标,很重要。”
医生和护士对视一眼,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姑娘,怕不是在山里吓傻了,或者磕坏了脑子。
现在的年轻人,就喜欢搞些极限挑战,简直是“no zuo no die ”。
三个月后。
省图书馆收到一个没有署名、没有邮寄地址的包裹。
包裹不大,用普通的牛皮纸包着,邮戳显示来自滨海市本地。
管理员老张拆开包裹,里面只有一个小小的丝绒盒子。
打开盒子,是一枚古朴的青铜物件。
有一个明显的断裂痕迹,表层沾染着一点微微的泥土,造型像是一个鼎耳。
上面布满了铜锈,呈现出蓝绿色。
表面纹路繁复,铜锈下隐约能看出是饕餮纹。
老张觉得这东西眼熟,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按照规定,这种来历不明的捐赠物需要进行登记和鉴定。
一周后,鉴定结果出来了。
负责鉴定的专家脸色凝重地找到图书馆馆长。
“馆长,这枚鼎耳初步判断是商周时期的。
但最关键的是这个……”专家指着报告上的一行数据。
“我们对上面沾染的泥土进行检测,比对后发现是来自黑竹沟特定区域。”
馆长倒吸一口冷气,“黑竹沟。”
那个探险者的禁地。
他想起了几个月前,从黑竹沟救回来的那个年轻女管理员,林穗穗。
她回来后就像变了个人,沉默寡言,看到一些古籍就会出神,眼神迷茫。
她失去了大部分记忆。
这枚突然出现的黑竹沟青铜鼎耳,到底是谁送来的?
又意味着什么?
又是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
图书馆刚开馆,人还不多。
管理员老张正在整理借阅台,图书馆古籍区在借阅台右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