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
因他尚且年幼便没有离京。
其他几位皇子便没有如此待遇。
他们需到到成婚的年龄才会封亲王赐王府,随后便去王府自住。
如果有亲王另立军功,便会论功行赏,另赐封地,随后便辞别圣上前往封地,无诏不得入京。
这是防止亲王作乱,影响太子地位的稳固。
所以这更能看出圣上对安宁王的看重。
不知这次安宁王的加入是福还是祸。
父兄走后,娘亲便每日去佛堂抄经送佛,祈求菩萨保佑父兄平安归来。
我闲来无事,每日都会早起练几遍哥哥教的招式。
随后才会用早膳。
接着再去佛堂陪娘亲抄经送佛。
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就连春节这天也是如此。
好在每个月都会收到父兄的家书。
这日刚用过早膳,张管家便送来哥哥的书信。
信上说大战告捷,匈奴人缴械投降。
约过月余便会回京。
拿着哥哥的信,我兴奋的跑去告诉娘亲。
“娘亲,哥哥信上说大战告捷,匈奴人缴械投降,约过月余便会回到京中,书信路上大约半月左右。
现在还有半月左右,父兄便会回家了。”
娘亲放下手中的佛珠颤抖的接过书信。
眼含泪水的看完。
转身对着佛像磕头。
“谢谢菩萨保佑。”
又上了三炷清香。
便回到前厅,把下人都召集起来。
命人把哥哥的房间院落收拾干净,被褥晾晒一遍。
零零碎碎安排了一遍。
并说到父兄归家之日,每人赏银二两。
说完便让他们散了。
这几日家里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比春节都开心。
半月后,父兄归京直接入宫面圣。
娘亲更是让人把大门打开,让秋菊守着门外,看到父兄的身影即刻通知她,我和娘亲则早早在前厅等候父兄。
中午父兄还没见身影,但是流水般的赏赐便到了府中。
娘亲命人把圣上的赏赐归入库中,又留宫里的明公公喝茶用膳,临走时娘亲又让秋月给明公公一个沉甸甸的荷包。
明公公推辞了几下便收下了。
送完明公公,娘亲便让人安排晚膳。
并且府中每人的伙食各加一道荤菜。
晚膳后,到张管家那里,每人领取二两赏银。
整个府中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下午父兄刚回到府中,御前总管刘公公便带着圣旨紧随其后。
此次圣上还是封父亲为镇北侯,兄长封世子,母亲封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