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一块红薯种天下泉伢子林泉

第15章

发表时间: 2025-04-01
‘道’。”

他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可字字沉实。

会后,有专家专门找到他,说:“你讲得不全对,但你讲得全真。”

也有村代表悄悄问:“泉哥,你教教我,咋把你们那道,移到我村?”

林泉没有立即回答,只反问:“你村人想种,还是只想挣?”

那人一愣,旋即低头沉思。

会议之后,桃源村被正式列为“丘陵农业模式输出核心样板村”,每月要接待三批考察团、两轮技术巡回讲解。

林泉很清楚,这是机会,也可能是陷阱。

为了不让“道”变味,他提出一个方案:设立“桃源讲田”,只在田里讲,不进楼、不进馆;一切展示靠土地说话,讲法、数据、经验,全由村民自己口口相传。

有人嫌土,林泉就笑:“道,就是土里刨出来的。”

“你要嫌脏,最好别学;你要真心,就蹲地里和我们一起试一季。”

于是,一个个来自不同村庄的年轻人、干部、返乡创业者,穿上粗布衣,在林泉带领下,翻泥、起垄、铺灰、埋坛、撒苗。

太阳底下,他们不再是某单位某职员,而是种地人。

林泉站在田埂上,看着他们弯腰劳作,忽然觉得,桃源这口“井”,终于溢水了。

那些年他独自一人走的小径,如今成了能并肩走的大路。

春光明媚,天地宽阔。

他知道,下一步,或许更难——因为“道”不能停在桃源,更不能输在走出去的脚下。

但只要这脚还踏着泥,只要这心还系着地,那道,就不会断。

第十节:初夏将至,桃源村的田地泛起浓绿,红薯藤像一张张舒展的手掌,铺满田垄。

空气中弥漫着清晨泥土和植物生长的气息,林泉站在新开辟的一块试验田边,手持一张最新绘制的土壤结构图,目光沉静。

他身边围着七八个青年,有本村的,也有外村来学习的。

他们背着本子、腰别工具,正听林泉讲解每一行沟渠设计背后的思路。

“水不在多,在于走得均;肥不在厚,在于用得巧。”

林泉蹲下,用树枝在地上比划着水流走向,“这里的坡度要控在三度以内,水流慢,才能渗得深。

太急了,表面润,底层干。”

一名青年忍不住问:“泉哥,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我爸种了一辈子地,也没见他这么讲究。”

林泉笑了笑